书城文学敦煌与丝绸之路经典名胜故事
13636000000032

第32章 五十七窟菩萨

菩萨是唐代的代表作品之一。主室窟顶藻井画双龙莲花井心,垂幔铺于四披,四周环绕飞天点缀飞翔。西壁内外层圆券龛内塑一跌坐佛、二弟子、四菩萨,内层龛壁画火焰莲花项光、背光,两侧各画一弟子、一飞天。外层龛顶火焰莲花龛楣,两侧飞天各一身。

龛西壁两侧画龛柱,二侧画思惟菩萨各一身。南、北壁各画菩萨一身。龛上画飞天六身,向中间供养器相对飞行。

龛下画供养器,两侧画供养菩萨各三身。龛外南侧上画夜半逾城系释迦学道故事,中二菩萨,下画供养菩萨二身。

龛外北侧上画乘象入胎系释迦出生故事,中二菩萨,下供养菩萨二身。南壁画千佛,中央画说法图一铺,下供养人一排。北壁画千佛,中央画说法图一铺,下晚唐画供养人。

东壁门上画千佛,下初唐画七佛(晚唐修甬道顶时被凿毁):门南、北上各画千佛,中说法图一铺。

第57窟是莫高窟初唐前期的代表洞窟之一。因窟内画有二十余身优美的菩萨,犹如人间的美人,俗称“美人洞”。窟内最优美的一身观音像画在南壁中央《阿弥陀佛说法图》东侧。观音头戴化佛宝冠,脸为蛋形,细眉长眼,鼻直唇小,着锦绣僧祗支短围,裸露前胸,腰系丽裙,身饰项链、璎珞、臂钏、手镯、裙挂流苏环佩,全身上下衣饰绚丽,珠光宝气辉煌耀眼。菩萨一手上举颏下,一手下垂身后,赤足踩大莲花,腰身略呈“S”型,头部徵斜,神态略显沉思,体态婀娜,表情传神,是唐代观音菩萨画像中最精美的佳作之一。

“美人”菩萨身材修长,面含微笑,身体徵倾,稍呈弯曲,显得栩栩如生。对于肌肤的刻画非常细腻,腹部徽突起,显得特别质感和富有弹性。目光徽徽下视,表情平静而温婉,文静而大方,具有一种少女含蓄而矜持的神情。从唐代菩萨画的艺术来看,是注重追求性格化的时代,不是像隋代那样粗线条,夸张、变形的手段来强调菩萨的性格,而是通过自然,流畅线条来描活菩萨的动感。

这种动感更显示了菩萨的精神面貌和美好心灵。这种对华美的追求冲破了宗教的束缚,使艺术形象升华到自由的境一五八窟卧佛

“涅槃”是梵文Nirva—na的音译。佛教说人生最苦,涅槃最乐。所谓“涅槃”,就是修真悟道,成无上正觉,解脱生老病死和轮回之苦进入不生不灭的境界而永享极乐的意思。为了宣传这一佛教思想,就在该洞窟里造巨大释迦牟尼涅檠像一躯。

158窟的涅槃经变场面浩大,12名比丘抬着装饰华丽的棺椁,举着幢幡,举着香炉,拿着鲜花,由诸天圣众送至荼毗(火葬)地,气氛庄严。八王(优填王、顶生王、恶生王、阿阁世王、最豪兵马主、容毅兵马主、炽盛兵马主、金刚兵马主)闻讯进渡恒河来到拘尸那城争夺佛舍利。八王头戴各种各样的毡帽、皮帽,身穿窄袖战袍,手持长矛和盾牌,战马奔驰,互相残杀。其中一王脱鞍坠地。远景山峦起伏,恒河水浪涛涛,烘托了丧殡与战争的紧张气氛。尸骨未寒的释迦牟尼安祥地躺在那里,用天耳在聆听弟子们撕心裂肺的嚎叫,用天眼在目睹杀气腾腾的战场,依然那么微笑恬静泰然处之,这方显出那种真正的已断生灭诸苦,永享清:争快乐的高度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