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敦煌与丝绸之路经典名胜故事
13636000000022

第22章 敦煌汉长城

公元前121年建立酒泉郡之后,汉武帝就开始修筑令居(今永登)以西的亭、障、塞。所谓“塞”即为长城,“亭”和“障”即烽燧墩,大的叫障,小的叫亭。由候官、候长率领戍卒防守,负有垦田生产、打仗保边的双重任务。

汉武帝元封年间(前110-105年)开始修筑酒泉以西的边塞,“酒泉列亭障至玉门矣。”

据《汉书·充国传》载:“自敦煌至辽东一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地有吏卒数千人。”《汉书·西域传》也载:“自贰师将军伐大宛之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献,汉使西域者益得职,于是自酒泉敦煌西止盐泽,往往有亭。”

敦煌西止罗布泊一段长城在太初年间已完成。今敦煌西北戈壁滩上,东起安西东碱墩,沿疏勒河南岸逶迤北上,蜿蜒朝西……正西直入盐泽,绵延百余里,都有汉长城和烽燧遗址,说明汉代对酒泉经营的高度重视,长城是伟大中华民族坚强毅力的象征。

汉长城多经过芦苇遍布的沼泽地带,因此修筑多为一层泥沙、一层芦苇夯实而成。因泥沙中所含的盐碱胶凝结后非常坚固,至今仍有大段城墙保存完好。特别是玉门关外10余公里的一段汉长城保存极为完整。其残垣高达4米,夯筑土层清晰,以黄土为基础,芦苇、红柳、胡杨、罗布麻等为辅料,层厚5厘米,砂土层厚20厘米,粘结牢固。土坯垒砌的烽燧台墩依然存在,高者可达10米,有些地方当年备用的燃烟积薪仍在。从金塔县西行经桥湾、安西至敦煌玉门关(敦煌西北90余里处的小方城)。这段长城在金塔县上下夹墩湾分道:一道东南行,过大茨湾,在高台县内接汉长城东段;另一道北上直抵居延城(今额济纳旗东,进素图海子西)。酒泉至敦煌段长城为元封3年(公元前108年),赵破奴攻破楼兰后修筑而成的。当时酒泉、敦煌两郡北部的马鬃山以北,弱水以西地区仍为匈奴所占据。

匈奴可南越马鬃山,或东抵居延海,再顺弱水谷地南下进入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