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月落长安
1363300000255

第255章

朵丽公主跳下马来:“从漠北草原到长安这一路,虽然路途遥远,却也没什么波折。我们回纥人从小就是在马上东奔西走,倒也习惯了。”

见这一行人陡然出现,负责护卫琳琅的侍卫都颇为紧张,一时间纷纷围拢来,手中各执兵刃,如临大敌。

朵丽公主所带的随从数目虽少,却是草原上千锤百炼出来的汉子,见对方人多,却也凛然不惧,一个个将手按在腰上的武器上,眼望着他们的公主,只待公主一声令下,便箭上弦刀出鞘。其中一个骑一匹棕马的年轻男子,眉目间更是凝重,容若识得他当日在成都便是紧紧跟随在朵丽公主身边的人。

琳琅见容若和这纵马而来的异族少女言语间显见得是相识的,便向着自己的护卫叱道:“你们这都是干什么呢?没有我的命令,谁让你们过来的?快退下去,别冲撞了远道而来的贵客。”

见郡主发话,侍卫们答应一声,便退了下去。

朵丽公主一直笑吟吟地看着,见如此情形,也用回纥言语向自己带来的随从吆喝了几句,他们也都将手从腰上的武器旁放下来,又策马离开了几步,只留下朵丽公主一人站在琳琅和容若的面前。

容若向朵丽公主介绍琳琅:“这位是我大唐皇帝陛下的孙女,太子殿下的幼女,御封为邵阳郡主的李琳琅殿下。”又向琳琅道:“这一位便是漠北草原上赫赫有名的回纥朵丽公主。”

朵丽公主笑道:“我说怎么这样一个年轻美丽的小姑娘,便有这样的气度威仪呢。原来是大唐皇帝陛下的孙女。果然名不虚传。”说着,按照回纥礼节行了一个礼。

琳琅听朵丽话里的赞扬恭维之意,心中十分高兴,边回礼边道:“公主才是容貌美丽,身手不凡哩。”

朵丽公主又向容若问道:“你们怎么在这里?你怎么又离开成都了呢?”

容若笑道:“这说来就话长了。今天我是陪郡主出城拜佛上香的,走得累了,便在这里歇息一会儿,倒是没想到路遇公主。”

朵丽道:“刚才我和父汗路过这里,恍惚间见到路边的人里面有一个有些面熟。后来心里想来想去,总要弄清楚个究竟才行,所以才带人又回来看看明白。没想到果然是你。”

容若道:“公主殿下既然来到长安,日后你我说话的机会还多得很。我看公主殿下还是早去和可汗会合,早些进长安城吧。我们大唐的太子殿下正带着各位王室宗亲在前面长亭处等着欢迎可汗和公主呢。”

朵丽笑道:“你说得也是。既然到了长安,还怕没机会再聚吗?对了,我还没问过你的名字呢。”

容若道:“我叫武容若。”

朵丽跳上马,脆声笑道:“武容若,我记住了。咱们日后在长安相见。”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张后不乐上为忙。

至今今上犹拨乱,劳身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犬戎直来坐御林,百官跣足随天王。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杜甫《忆昔》其一

杜工部的这一首《忆昔》,明明白白写出了大唐对西域的影响力在安史之乱前后的变化。

在天宝年间,仅仅安西一道的节度使就有实力率军讨伐大勃律(今巴基斯坦所领克什米尔的巴勒提斯坦),进而与吐蕃军相抗。然而就在大唐在西域风光无限的时候,突然一声晴天霹雳,将一切美好的前景击得粉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受连年内战牵连,大唐在西域的影响力也日薄西山,之后又经历了泾源之变,各地藩镇割据,各自为政,大唐再也无暇西顾。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在吐蕃和背叛回纥的葛逻禄、白服突厥两部的联军进攻下,大唐和回纥联军惨败,北庭都护府失陷。此后,吐蕃又先后攻陷西州、于阗等原处于大唐控制下的重镇,只剩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就在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大唐将西州让给了回纥,让回纥替唐朝把守西边的大门。

(注:以上资料来自恶魔读书者的《长河落日圆——安史之乱后唐朝在西域的经营》。)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回纥可汗还能亲身来朝,对德宗天子来说,实是望外之喜,不禁又让他有了天子上国的感觉。所以他对怀信可汗一行人也份外客气,待遇也份外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