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月落长安
1363300000190

第190章

王叔文本来就是个心高气傲之人,想到此,心下不由得动了气,表面上却还神情从容,向容若一揖道:“王叔文才力有限,因此才广邀诸位言语闲谈,只盼能抛砖引玉,得闻诸位高见。不知武姑娘可有什么见地?”

容若心思转念间,想到北宋的王安石变法。宋朝据此也不过百余年间,想来施政纲为总有可借鉴之处。当年在历史课堂上,每每听那位年过花甲的老教师讲起王安石变法来,自己也忍不住感慨赞叹这位大文学家、政治家的气度心胸,因此对这课内容也格外上心些,里面的具体内容也还说得出,今日里却也刚好用得上。

想到此,容若轻轻一笑:“既然王大人见问,武容若也不敢藏私,只得将所思所想倾吐而出,还望各位大人不要见笑。”

王叔文颔首道:“愿闻高见。”

其他诸人见这个女子神色从容,要对变法施政发表见解,王叔文却也恭敬倾听,都心中诧异,但是也都侧耳细听。

李纬双目明亮,看着容若,手中的酒杯也不由自主放回桌上。

容若微一沉吟,便开言道:“如若以加强施政,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目的,变法内容倒可分为三类。一类正如刚才王大人所说,理清北司、南衙的权限范围,约束藩镇行止,整顿吏治,削减冗余。第二类措施,目的在于理财富国,具体又可分为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免税、市易等等诸法。第三类措施,是为了精兵简政,便利于民,又可分为保马、保甲、将兵等诸法。总体而言,第一类法度规则,是为了理清朝廷从上至下的施政脉络,以使朝廷政令所行之处,均能得到良好的执行。而第二、三两类法度规则,则是从根本上强国富民,能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境地。”

容若侃侃而谈,王叔文脸上却已渐渐变了颜色。他没料到这个女子居然真的说出一番话来,而且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此时他早收了刚才心内的不平之意,急急地追问道:“请问武姑娘,何谓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免税、市易诸法?”

容若不急不徐地答道:“由专人负责点清每年应该上供和京城每年所需物资的品种、数额以及库存情况,然后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购买各项物品,可以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既保证朝廷所需物资的供给,又减少财政支出和百姓负担。此为均输法。”

“何谓青苗法?”

“以往为备荒而设的钱谷作为本钱,每年可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百姓向官府借贷钱物,收成后加息,随夏秋两税纳官。这样既可使百姓在青黄不接时免受高利贷盘剥,还可使官府获得一大笔‘青苗息钱’的收入。此为青苗法。”

“那农田水利法呢?”

“奖励各地开垦荒田兴修水利,建立堤坊,修筑圩埠,由受益人户按户等高下出资兴修。如果工程浩大,受利农户财力不足,可向官府借贷‘青苗钱’,按借青苗钱的办法分两次或三次纳官,同时对修水利有成绩的官吏,按功绩大小给予升官奖励。凡能提出有益于水利建设者,不论社会地位高低,均可按功利大小酬奖。此为农田水利法。”

……

两人一问一答,问得迫切,答得清晰,一时间容若将百余年后王安石施行变法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讲了个遍。

此时日已西斜,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半日过去,可是在场诸人都不觉得时间冗长,只觉得入耳所言都是平生闻所未闻之举,开始虽略觉异想天开,仔细想去,却觉得是句句珠玑,妙用无穷,不由得都呆住了。

容若一番话讲罢,略觉口渴,拿起案上茶杯低头喝茶。茶也喝罢,向屋内众人望去,却见众人都沉默不言,紧紧盯着自己,似乎还没有从刚才听她说的这一番话的震惊中缓过来。唯有洋川王李纬,双目含笑,举起酒杯向自己颔首示意,又一饮而尽。

王叔文怔了半晌,才叹道:“武姑娘果然博学高才,今日叔文才知道‘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真义。”

容若笑着摇了摇头:“王大人太谦虚了。这些见解,却也不见得真能施行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