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有一匹心爱的宝马得了肥胖症死了。庄王命令文武大臣为马披麻戴孝,并用棺椁盛殓,依安葬大夫的礼制来安葬这匹马。大臣们哭笑不得。有许多大臣上谏劝庄王不要做出这等荒唐的事来,庄王生气地下命令说,再有为死马上谏的人一律处以斩刑,庄王的决心可想而知。这时有个叫优孟的人出现了,他在宫廷上号啕大哭起来。他建议庄王用人君之礼厚葬宝马。庄王笑着问他的话做何解释。优孟说:“请大王用雕花的美玉做棺材,用漂亮而耐朽的樟木做外椁,枫、豫、樟等各色上好材料做题凑,派兵士挖掘墓穴,老弱背土把坟修;齐国、赵国陪祭在前,韩国、魏国守卫在后;给宝马盖祠堂,用太守来祭礼,再拨万户城邑供奉享受。这才是上上之策。”楚庄王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决定确实荒唐,于是询问该怎么安葬宝马。优孟说:“请大王用对待六畜的礼制安葬这匹宝马。堆个土灶当作椁,用个铜锅当作棺,佐料用姜枣,调味用木兰,祭品是梗稻,衣着是火光,人的肚子是它的归宿。”楚王哈哈大笑,说:“一切依卿之言,这匹马就交给与御厨去办,以免贻笑天下。”这就是无可无不可的胸怀。正是由于楚庄王能够采纳善言,因此能称霸中原。
宽能容人,厚能载物
古代的贤明君主,之所以对前来进谏的人都要礼拜,是因为他们对建言有无可无不可的胸怀;古代的仁人志士,之所以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对生死有无可无不可的胸怀;古代的谦谦君子和德高望重之人,之所以遵循道义而天下闻名,是因为他们对名利有无可无不可的胸怀。
道义一刻也不能背离,正气一刻也不能丧失,这是人与禽兽最大的区别。一个人有了无可无不可的胸怀,他的容人之量就显露无遗。有容人之量的人心中都有个主宰,有个辨别。这个主宰、辨别,就是雅量。
唐史记载,娄师德生活在唐初“出将入相”的高宗、武则天时期,历任监察御史、左金吾将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等要职,参预政府机要,行使宰相职权。娄师德为人宽恕厚道,颇有容人之量。娄师德身居夏官待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由于身体肥胖,行事迟缓,有一次上朝参观时,同行的李德昭在路上等得不耐烦了,便咒骂他是庄稼汉,娄师德则一笑置之,且不无风趣地以“我不做庄稼汉,谁做庄稼汉”之语轻轻带过。
娄师德曾和时任豫州刺史狄仁杰一起同朝治事,他十分赏识狄仁杰的才华,多次向武则天上表,屡称狄仁杰有宰相之才,武则天便转升狄仁杰为地官侍郎、判尚书、同风阁鸾台平章事,以参掌政事,受宰相之职。狄仁杰也是一位雍容大度、颇具雅量之人。只是有时自负甚高,对娄师德的暗中相助又丝毫不知,始终以为自己是凭能力加官进爵的,并非因人推举而成。当娄师德入朝为相,与之共参国政时,狄仁杰对他颇有轻视之心,常常将娄师德排挤出朝,令他充使于外。对这种不公正待遇,娄师德并不在意,更不声张。武则天知道这件事后,便要狄仁杰谈一谈对娄师德的看法。狄仁杰与娄师德曾共事一时,以为自己对娄师德十分了解,便直言相告。在他看来,娄师德只不过是一介武夫,自身称不上贤才,又不能知人善任,充其量只能算个边镇大将。武则天于是如实道出娄师德力荐他为相的原委,并令人搬出存放臣民奏表的筐箧,将娄师德的10份密荐表交给狄仁杰。深感惭愧的狄仁杰退朝后,在同僚中盛赞娄师德长期包容自己而丝毫不曾炫耀的高贵品德,感叹自己望之项背而不及。这以后的狄仁杰便以尽心为朝廷物色、推荐人才来弥补自己的这一过失,并倍加崇敬娄师德。
娄师德不仅为人宽厚谨慎,一生中也从不计较他人对自己的蔑视和冒犯,“唾面白干”。娄师德任宰相时,朝廷恰授其弟为代州刺史。对此娄师德深感不安,自己年少无才而备位公卿、参预政要,胞弟又出任州郡刺史,独挡一方,这在当时实可谓荣宠过盛。娄师德说:“树大招风,乃人所共嫉。你今后打算怎样对待世人的嫉妒呢?”深受乃兄濡染的弟弟颇能领悟家兄的忧虑,便跪下来向兄长谦逊地表示:“从今往后即使有人朝我脸上吐唾沫,我也只是轻轻擦去了事,绝不叫兄长为我担心。”没料到娄师德却更为不安,他说:“这正是我为你所担忧的地方,人家向你脸上吐唾沫,是因为恨你。如果你将脸上的唾沫擦掉,岂不违背了那个吐唾沫的人的本意?你这种行为只会更加激起他人对你的痛恨。脸上的唾沫不擦也会白干,不如笑着接受为妙。“弟弟当场就表态一定按兄长说的去做。
薛瑄说:“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当别人将唾沫吐到脸上不擦掉而让它自动风干,这种态度足见娄师德的宽容;笑着接受别人朝脸上吐的唾沫,这种态度足见娄师德的雅量。正是由于娄师德拥有这种宽容和雅量,使得他能当上一朝宰相。这也正如英国学者斯特恩所说:“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绝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
唐史中还记载,武则天有一天对狄仁杰说:“听说你在豫州的时候名声很好,政绩突出,但也有人揭你的短,你想知道是谁吗?”狄仁杰回答:“人家说我的不好,如果确实是我的过错,这是我的幸运。至于是谁在背后说我的不是,我不想知道,这样大家可以相处得更好些。”武则天听了,觉得狄仁杰气量大,胸襟宽,做人深悟方圆之道,更加赏识他,敬重他,尊称他为“国老”。这种不想知道是谁在背后诬陷自己的心态,就是一种雅量。做人就要尽量宽恕别人,而决不要原谅自己。
我们再来看看宋太祖的故事:有一次赵普向太祖推荐一位官吏,太祖没有允诺。赵普没有灰心,第二天临朝又向太祖提出这项人事任命事项请太祖裁定,太祖还是没有答应。赵普仍不死心,第三天又提出来。连续三天接连三次反复地提,同僚也都吃惊,赵普何以脸皮这样厚。太祖这次动了气,将奏折当场撕碎扔在了地上。但赵普自有他的做法,他默默无言地将那些撕碎的纸片一一拾起,回家后再仔细粘好。第四天上朝,话也不说,将粘好的奏折举过头顶立在太祖面前不动。太祖为其所感动,长叹一声,只好准奏。又有一位官吏按政绩已该晋职,身为宰相的赵普上奏提出,但因太祖平常就不喜欢这个人,所以对赵普的奏折又不予理睬。但赵普出于公心,不计皇上的好恶,前番那种韧性的表现又重被提起。太祖拗他不过,勉强同意了。太祖又问:“若我不同意,这次你会怎样?”赵普面不改色:“有过必罚,有功必赏,这是一条古训,不能改变的原则,皇帝不该以自己的好恶而无视这个原则。”也就是说,你虽然贵为天子,也不能用个人感情处理刑罚褒赏的问题。这话显然冲撞了宋太祖,太祖一怒之下拂袖而去。赵普死跟在后面,到后宫皇帝入寝的门外站着,垂首低头,良久不动,下决心皇帝不出来他就不走了。据说太祖很为此感动。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宋太祖无可无不可的容人之量与雅量,也能看出赵普的刚毅、果断精神。君臣之间这种风趣雅事,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切勿固执见解
作为人来说,如果以一种怨恨的样子,以自我之见为念,以自我之见为是,以自我之喜好憎恨为怀,又如何来做事呢?
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必然能用天下,很少见到能以自己的力量而能自恃的人。用天下,不抛弃自己的私智私见,不抛弃自己的私怨私仇,不抛弃自己的私心私念,不以天下人的心为心,不以天下人的意为意,不以天下人的力为力,就必然孤陋寡闻,智见狭隘,无所作为了。所以说,做人须有无可无不可的胸怀与雅量。
韩信原来在项梁的帐下做事,很长时间一直默默无闻,项梁的部队失败后,韩信又去投靠项羽,项羽就任命他做郎中。好几次韩信献奇策求见项羽,项羽没有采纳,所以也就不用他。汉王刘邦入蜀时,韩信从楚军中逃出来投靠了刘邦,但仍默默无闻。韩信曾经与萧何交谈几次,萧何惊叹韩信与众不同的奇才。到了刘邦的都城南郑,许多汉军将领都想东归回乡,所以半路上逃掉了几十人。韩信心想:萧何他们已经为我向汉王推举过多次,汉王都没想重用我,算了吧!于是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月夜就亲自去追赶韩信,有人向刘邦报告说萧何也逃走了,刘邦大怒。一两天后,萧何回来了,刘邦责备他竟想逃走。萧何告诉他自己去追赶韩信了。刘邦说逃跑的军官有几十人,你为什么只追赶韩信?萧何说:“那些军官,平平常常,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那是全国之中,谁也比不上他;大王如果想夺取天下,除了韩信,再没有一个可以同你商量军国大事的人了!”刘邦于是问怎样任用韩信,萧何认为只有拜韩信为大将,否则他还是会离开的。刘邦开始不同意,无奈在萧何的苦苦劝谏下,还是答应拜韩信为大将,把所有的兵权交给他。后来,在楚汉交战正酣之际,韩信为了获得三齐的土地的领导权,派使者传信于刘邦,请求自立为假齐王。刘邦不由得气得双目圆睁,大骂韩信。张良其时坐在刘邦的身边,他清楚地知道韩信对刘邦的重要性,连忙在桌子底下踢了刘邦一脚。刘邦领会了张良的意思,感悟到先前失言,于是改口说:“大丈夫既定诸侯,就要做个真王,何必要做假王。”
刘邦赦免季布也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季布开始是项羽手下的将领,带兵打仗时曾多次窘困羞辱刘邦。项羽灭亡后,刘邦悬赏千金捉拿季布,下令说有敢收留窝藏季布的,罪连三族。季布于是剃去头发,用铁箍卡住脖子当奴隶,把自己卖给鲁地的大侠朱家,朱家心里明白这个人是季布,就将他买下安置在田庄中。朱家随即到洛阳去进见滕公夏侯婴,劝他道:“季布有什么罪啊!臣僚各为他的君主效力,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掉吗?如今皇上刚刚取得天下,便借私人的怨恨去寻捕一个人,怎么这样来显露自己胸襟的狭窄呀!况且根据季布的贤能,汉朝悬赏寻捕他如此急迫,这是逼他不向北投奔胡人,便往南投靠百越部族啊!忌恨壮士而以此资助敌国,这是伍子胥所以要掘墓鞭打楚平王尸体的缘由呀。您为什么不从容地向皇上说说这些道理呢?”滕公于是就待有机会时,按照朱家的意思向刘邦进言,刘邦便赦免了季布,并召见他,授任他为郎中。
刘邦做事从善如流,因此得到许多人才。从他谅解韩信和季布这两个人的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他那无可无不可、豁达容人的胸怀。
渴望别人的宽容,那就宽容别人吧
一个善于做人的人,总是会宽恕别人。你是一个耿耿于怀,永远视别人为对手的人?还是一个宽容大度,化干戈为玉帛的人呢?
当别人不小心犯了错误,在他的内心深处,总是渴望得到我们的宽容。因为宽容能使对方的心理得到安慰,不会再为一些错事整天坐立不安,心情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
阿忆经人介绍认识了洁,两人一见钟情,不久就坠入了爱河。谁知洁得陇望蜀,不久又结识一位花花公子,由于对方甜言蜜语很会讨好女人,再加上家境超过阿忆,于是,洁便向阿忆提出分手。阿忆此时正沉醉在爱情的甜蜜与幸福之中,听到这一消息后顿时如雷轰顶,一下子陷入冷酷的失恋痛苦之中。他异常苦闷,彻夜失眠。但阿忆是个理智的人,他很快就从痛苦中走了出来,把全部精力倾注在事业上。功夫不负苦心人,阿忆不久即小有成就。
正在此时,洁突然又找到阿忆,痛哭流涕地要求恢复关系。原来,在她与那位花花公子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很快发现此人品行不端,于是果断地与他断绝了来往。想起过去与阿忆相处的那些幸福时光,洁追悔莫及。经再三考虑之后,洁决定向阿忆说明一切,并恳求阿忆原谅她。
阿忆颇感犹豫,当时他身边不少朋友劝他不要和那种女孩子交友。有的甚至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活人有的是,天下有的是靓女子,“天涯何处无芳草”,大丈夫又何患无妻呢?可是阿忆是位重感情的人,他想起过去自己与洁相处的那段日子,洁身上的诸多优点是自己所赞赏的,尤其是洁在自己面前流下的悔过眼泪,表明她认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这种时候,她是多么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原谅啊!
这样想过之后,阿忆原谅了洁,重新接纳了她。两人很快便结婚了,事实证明,洁果然是一位贤内助,聪明贤惠,令阿忆周围的朋友羡慕不已。
多年后,阿忆谈起这段往事时,不无感慨地说:“人,在自己的人生长河中,有时会误入泥沼,甚至出现不可饶恕的行为,但只要他的本质未变,作为一个有血性的人,就应该接纳他、宽容他!”
富勒说:“不肯宽恕的人是最坏的人。”生活中,谅解可以产生奇迹,谅解可以挽回感情上的损失,谅解犹如一个火把能照亮由焦躁、怨恨、复仇心理铺就的道路。当你宽容别人的时候,你就不会感到自己和别人站在敌对的位置。
一颗心能包窖一个家庭,就能成为家长;能包容一个城市,就能成为市长;能包容一个国家,就能成为总统、领袖。世界上,凡是尊贵的人,被他人敬仰的人。都是从宽容中来!
宽恕敌人
人们在受到伤害的时候,最容易产生两种不同的反应:一种是憎恨,一种是宽恕。
憎恨的情绪,使人一再地浸泡在痛苦的深渊里。如果憎恨的情绪持续在心里发酵,可能会使生活逐渐失去秩序,行为越来越极端,最后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