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华养生宝典(家庭健康生活)
13632600000039

第39章 身体保健(2)

生理学家认为:人脑是“用进废退”的,多用脑,功能会良好发展,并且能够防止“废用性萎缩”。美国神经生物学家研究表明,大脑使用程度越高,神经细胞上长出的树突就越长,神经细胞接收的信息也就越多。相反,倘若懒于动脑,树突就会慢慢萎缩。

英国神经生理学家们发现,勤于思考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此状态有利于脑神经得到良好保养,大脑便不会早衰。日本生理学家们经过实验观察,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60岁时思维仍然十分敏捷,而不常用脑的人年过30岁,就觉得记忆力显著下降,思维变得迟钝。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有句名言:“不断地用脑,不断地思考”,并且身体力行,因此,他不仅取得了累累的科学硕果,并且哪怕年过八旬,依然头脑清晰,思路敏捷,智力过人。

为了取得用脑与健康的数据,美国科学家做了一项试验。将73位平均年龄为81岁的老人分为二组,一组为勤于思考组,一组为思考迟钝组。3年后发现勤于思考组的人血压、记忆和生理功能都达最佳指标,而月.他们都健在;而思维迟钝组的人,死亡率收到12.7%。对于用脑与寿命的研究,国外还有学者选择了欧美的400名杰出人物,按其从事不同职业分类进行统计,发现其中寿命最长者是经常用脑的科学家、发明家和作家等。

2.老年人勤用脑的好处

按照通常的解释,人们一过50岁大脑的记忆力与智力便开始走下坡路。于是有些老人便不思进取,懒于用脑,殊不知这对大脑的保健与开发极为不利。近些年,美国、瑞典科学家首次发现,人哪怕到六、七十岁,大脑仍会长出新的细胞。他们在一些老年人的脑部海马状突起处发现了新生的神经元,它能使大脑恢复部分功能,这对人的学习记忆能力十分重要。这一发现否定了原先科学界关于成人脑细胞损伤后就不能再生的定论,不但为脑疾病和脑损伤的治疗与康复带来了理论根据.而且还能够激励上了年纪的人再进行学习,用脑等活动。

在美国从事老年生理学研究的约翰·摩西博士说:“学习是一种涉及全身的活动,特别是视觉、听觉及其他感觉,还涉及反射和一种被我们称为意向的活动。依我看不论老幼,通常学习上的要求都会使人健康。”国内外的事例都证明,老年人凡是坚持智力锻炼,做到勤用脑,不论是何种方式,都能起到保持大脑不衰与身心健康的作用。

3.勤用脑的方式

①从小就要养成喜欢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并坚持一生。读书学习时还应多思考,多提出问题。

②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常写些读后感、议论文,常记日记,或写稿件、作品。

③常读些相关的报纸、杂志。

④看电视、听广播要有选择,应该常看或多听能够调动思维的积极向上的节目。

⑤遇事要养成多琢磨、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提出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⑥多参加一些学术思想的讨论会。

⑦常接受新教育,吸收新知识。

六、饮食与脑健康

1.饮食要全面、平衡

饮食中的各种营养成分是保证大脑发挥正常功能的物质基础。大脑的工作效率惊人,其消耗的能量也惊人,大脑消耗的能量约占人体总消耗量的20%。其中蛋白质是脑细胞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主要物质基础,尤其是蛋白质中的各胱甘肽,是抗氧化、防止脑细胞衰老、提高大脑活力的强化剂,大脑营养素、各种酶、抗体、神经递质、某些激素及其他有生理机能的物质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饮食中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也都是大脑活动与脑细胞所必需的物质。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饮食配比与选择一定要全面、平衡,以增强脑的营养,提高脑的活动能力,保证脑的健康。

2.饮食中的健脑食品

饮食中的健脑食物有:玉米、小米、大豆、黄豆、豆制品、黑芝麻、花生、各种瓜子、糙米、菠菜、蘑菇、香菇、海藻类、黄花菜、核桃、大枣、栗子、杏仁、百合、桂圆、木耳、鱼类、鸡蛋、蜂蜜、花粉等。

3.几种有害大脑的饮食习惯

1.不食早餐或轻视早餐不吃早餐容易使大脑处于低血糖状态,使大脑的养分供应不足,对大脑有害。轻视早餐,就会导致早餐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足,会影响大脑智力的发展。

2.节食不当适当的控制饮食,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但盲目的节食、节食过度,会使大脑营养不足,而损害大脑的健康。

3.偏食习惯有偏食习惯的人,会使人体所需营养不均衡、不全面从而有损大脑的正常功能。

4.乱吃、多吃零食乱吃零食、多吃零食、会使吃饭时的食欲下降,还会使腹部经常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使血液常集中在消化器官,从而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影响脑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

5.常食酸性食物有些人常喜欢食用酸性事物,酸性体质呈严重状态时,会直接影响大脑的神经功能,会导致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神经衰弱等。

6.食用人为的添加剂食物中的添加剂,如:人造色素、人造香料、人造防腐剂等,倘若在食品中超量或不符合食品卫生规格,吃这样的食品也会对大脑发生不良的影响。最好少吃或不吃有添加剂的食品。

7.经常酗酒经常酗酒的人,酒精会通过血脑屏障,直接麻痹大脑皮层,使中枢神经兴奋与抑制发生紊乱,时间一长,便会导致智力下降,甚至会诱发脑痴呆症。

8.吃得过饱贪吃的人常吃得过饱,吃得过饱对大脑的损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吃得过饱,消化道血管长时间处在扩张状态,会把机体大量血液调集到胃肠道,使大脑经常处于缺血状态,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其次,吃得过饱,容易出现“肥胖症”,使大脑皮层的皱褶(沟回)消失,大脑神经网络的发育也差,所以导致智力水平降低;再有,吃得过饱会抑制大脑的智能区域,因为主管胃肠消化的植物神经中枢因贪吃过量食物而长时间兴奋,这便会使语言、思维、记忆、想象等大脑智能区域的兴奋受到抑制,使智力降低。人们常说“贪吃的人易变傻,贪吃的儿童不聪明”。这话很有道理,倘若吃得太饱再加之大便秘结,体内所发生的毒素,如:甲烷、酚、氨、硫化氢、组织胺等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这些有害物质容易经肠道再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进入大脑部分会刺激大脑,使脑神经细胞形成慢性中毒,从而影响大脑的健康与智能。

七、运动与脑保健

1.运动健脑的原理

1.给脑细胞以充足的氧人脑的重量只占有体重的2%,但它却要消耗掉人体吸入氧气总量的25%才能正常的工作。倘若氧供给不足,脑细胞就会因缺氧而活力下降,人也就会感到头昏脑涨,假如两i分钟中断氧气供应,大脑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性的质变,甚至会使人变得呆傻。体育锻炼可使肺活量提高,从而使人吸入更多的新鲜氧气,满足脑细胞的要求,使脑功能更加健康敏锐。

2.促进大脑中的能量利用动物试验证明,“运动训练”能使大脑组织缓冲性能(抗酸碱的能力)增加,提高各种氧化酶系统的作用,促进大脑中能量供应的再合成过程。因此运动锻炼不仅可改善机体和内脏机能,而且还能直接促使大脑营养状况改善,使脑健康发育。

3.促进脑神经系统的健康人的运动是在大脑神经系统支配下的协调活动。反过来讲,肢体及全身的运动又可促进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康。一直坚持运动锻炼的人,到了老年也常表现为手脚灵活、思维敏捷,这正是神经系统功能健全的体现。

4.促使脑内吗啡的分泌脑内吗啡是一种对脑极为有益的荷尔蒙。日本学者《脑内革命》一书的作者春山茂雄认为,促使脑内吗啡分泌的运动锻炼不是剧烈的运动项目,激烈的运动会发生大量活性氧,从而会对身心造成危害。他提倡25岁以后,应以进行持久平缓的运动项目为主,如体操、肌肉强化训练等。他特别推荐步行,主张人们每天要坚持走一万步,这样便可促使脑内吗啡的分泌。

2.活动手指与健脑

科学家们研究表明,人类的手指动作的每一进程都与大脑发育与进化息息相关,人类手指的复杂活动促进了大脑的迅速发育与进化。

人们常说“心灵手巧”,那么反过来手巧也就心灵。国外一些学者在对手和脑的关系做了多年研究后指出:对大脑来说,最重要的是手指运动。通过活动手指给脑细胞以直接刺激,能够增强大脑活力,阻止和延缓脑细胞的退化过程,从而有利于保持大脑功能的健全。因为在脑皮质的“感觉”和“功能”运动反复面,手所占的比重与联系最大。

手指运动的项目很多,如:日常生活中的打算盘、拿筷子、系鞋带、结纽扣、练书法等,也可有意地常作手指、手腕的屈伸活动。

八、老年性痴呆的预防

1.什么是老年性痴呆

顾名思义,痴呆是大脑不健康、智商不健全。痴呆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先天性痴呆是生下来以后就表现为痴呆;后天性痴呆是在出生以后大脑表现为健康、智力表现健全,只是在成长与衰老的过程中因大脑受到损伤、病变或早衰而出现记忆、计算、思维、语言、定向力和情感障碍及人格的改变,社会活动能力的减退,甚至不能生活自理,是已知或未知的某种原因导致大脑神经细胞的损坏、衰老。

后天性痴呆能够出现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出现在55岁以上人群的痴呆便称之为“老年性痴呆”。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的老年性痴呆病人,约占老年人群的5%。老年性痴呆轻者影响学习、工作和社交活动,重者则完成丧失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能力。

2.造成老年性痴呆的原因

造成老年性痴呆的因素很多,老年性痴呆可分为急性痴呆与慢性痴呆。

患急性痴呆的患者人数约占患老年痴呆总人数的20%左右,引发急性痴呆的因素可分为如下几方面:

1.脑部疾病引发的脑血管性痴呆如: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硬膜下血肿、脑膜脑炎、颅内肿瘤、正常颅压脑积水等。

2.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引发的痴呆如:肝、肾功能衰竭、低血糖、糖尿病、低钠血症、甲亢与甲低、高钙血症和垂体功能低下等。

3.中毒引发的痴呆如:药物中毒、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重金属铝、砷、铊等中毒。

4.心肺疾患引发的痴呆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不齐、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等。

5.全身感染性疾患引发的痴呆如结核病、心内膜炎等。

6.营养不良引发的痴呆如:维生奈B12缺乏、叶酸、烟酸等缺乏。

7.抑郁症引发的痴呆如假性痴呆。

8.资源性或外伤性引发的痴呆如:麻醉、手术、各种外伤。患慢性痴呆的患者人数约占患老年痴呆总人数的80%左右,其引发的原因包括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帕金森氏病、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肝豆状核捷克病、亚急性海绵状脑病和进行性核上瘫等。

应该指出的是,急性痴呆多起病急,发展迅速,如能及时发现,标本兼治,很多病人的智力常常可恢复良好;慢性痴呆隐袭起病,缓慢渐渐加重,持续时间长,当患者的智力减退较为明显时,其大脑已出现不可逆转性的损害。

3.老年性痴呆的症状

老年性痴呆的症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但常可出现以下症状:

1.记忆障碍包括记忆减退,比如忘了想要说的话、忘了东西放在什么地方等。

2.定向障碍表现在不知当时的年、月、日;不知上午、下午;不知白天、黑夜;不知所在之处是什么地方;出门常找不到回家的路;严重时连亲人也不认识;分不出男女性别等。

3.判断力、理解力障碍表现为思维迟钝、言语单调、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极差。

4.人格的改变变得固执、懒散、消极、留心力不集中、对事物没兴趣、不善交际、不修边幅等。

5.精神上的改变精神上常出现妄想或幻觉,而且疑心也很大,常怀疑配偶对自己不忠减、常怀疑别人偷了自己的东西等。

4.怎样区分老年健忘与痴呆

良性老年性健忘是人脑功能衰弱的表现,是老年人的一种自然生物现象;而痴呆则是病理性的脑器质性智能衰退。两者的区分有以下几点:

1.遗忘区别健忘老人主要表现为近记忆、机械性记忆下降,远记忆保留尚好。在近记忆中印象深刻的和经推理性记忆的事件能长久记住。而痴呆老人的遗忘则是完全恶性的,记不住近期发生的事,也想不起早年或原先的事情。

2.认知能力区别健忘老人虽然记忆力下降,但对时间、地点、人物关系和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丝毫未减;而痴呆老人则完全丧失了识别周围环境的能力,分不清上午下午,不知季节变化,甚至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不知身在何处等。

3.生活能力区别健忘老人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甚至能做家务、照顾家人,没有明显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而痴呆老人随着病情的加重,会慢慢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更没有了与人们交往的能力。

4.情绪变化区别健忘老人还保持着常人的七情六欲,知善恶美丑;而痴呆老人的情感常变得麻木不仁,不知善恶美丑。

5.思维变化区别健忘老人的思维无明显下降,常表现为语言正常,有正常的社交能力;而痴呆老人的思维明显迟钝,表现为语言贫乏或所答非所问,没有社交能力等。

5.老年性痴呆的预防

老年痴呆一旦发生,难以恢复,在治疗上迄今仍是一大医学难题,老年性痴呆重在预防。其预防措施可从下面几方面做起:

①要争取早日发现、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使患者残存的脑机能和神经组织代偿机能得以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