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八面玲珑的处世绝学
13627800000034

第34章 处世投贤,宜走长线(3)

于是,一位老工人气愤地走上楼去,大声斥责道:“你们真是太不像话了!”

但这些年轻人根本听不进去,反而喊叫得更凶了。

过了一会儿,又一位老工人来到楼上,笑着对他们说:“小伙子们,你们白天工作累了一天,深夜又喝这么多酒,对身体一点也没有好处,还是早点休息吧。”

这回,听了老工人的话,年轻人很快就静了下来。

年轻人之所以没有听第一位老工人的劝告,关键在于,他太过强调自己,而忽略了年轻人的面子。而第二位老工人所说的话,让年轻人觉得有理,并且很难再拒绝。

触及良心

通常,以“只有你才能”这样的口气可以使原本的拒绝变为默许。美国心理学家马卡德,将良心视为“隐身的说服者”。也就是说,在求人办事时,如果你能触及他的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对方就很难拒绝你。

新闻记者为了成功采访一个人,往往会三番五次尝试接近对方。在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接受他们,为此,记者们经常会不厌其烦地解释,并让对方从内心深处感到“自己对对方来说真的很重要”。经过这么几个来回,对方也就会转变态度。

综上所述,当你缺少门路,而又不得不求助陌生人时,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先变“生”为“熟”。求陌生人办事,必须要在缩短距离上下工夫。力求在短时间内更多地了解对方,与对方在感情上融洽起来。有句话:“道不同,不足与谋。”只有志同道合,才能谈得拢。万事开头难,只要对方能接纳你,那么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求人办事,空手道也要玩出面子

中国人好面子,一般人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会想到求人,即使带上厚:礼去求人,一时半会儿也不好意思张口,总有绕不完的圈子。如果再让你两手空空,只带着一张嘴去求人,恐怕你更张不开嘴。

所以,即使是小事,只要你求着别人了,总免不了要有所表示,一方面还个人情,一方面也为日后留条路,但是比较起来,这还是一种相对消极的态度。大多数人在求人办事时,更习惯以礼先行,避免事情办成再答谢,那样生怕给人留下话柄。

罗先生与陈先生比邻而居10多年了,按道理说也算老交情了。平时,罗先生遇事经常找陈先生帮忙,但日后总不忘还上一份人情,如,今天搬家具求着对方了,那么事情过后会马上送上一瓶二锅头,明天让对方捎带个什么东西,也不忘送上一包烟。时间久了,这也就成了他们交往的一种习惯。一次,罗先生又有求于陈先生,陈先生二话没说,答应了他的要求。事后,罗先生由于没有时间,所以当天没有回报对方什么。这让陈先生的心里挺不舒服。

其实,不是陈先生很在乎对方送他什么,而是让他心里感觉到对方忽视了他,所以,在下次被罗先生求助时,就显得很不乐意。

人的心理就这么微妙,尤其是在求人办事的时候,一定要先满足对方的某种心理需要。要想让自己空手求人不失面子,同时还要保证成功率,那么在精通人情世故的同时,还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先铺路再求人

生活中,一个与人老死不相往来的人,突然有一天要求人办事,可想而知,他能得到什么;一个见人就求,完全不顾及面子的人有求于人时,也不会有好结果。说白了,这两种人都做了分外事,求人也要把握分寸。

以上两种人之所以求人难求,‘就在于他们忘记了这一点。王阿姨虽说不是什么能人,但是遇到什么事从来不求人,用自己的话说就是:“有吃有喝的,为什么一定要去低三下四地求人呢?”所以,有人也戏称王阿姨为女强人。可是女强人也有软弱的时候。一次,为了孩子上学的事她不得不硬着头皮求了一回人。这天,王阿姨两手空空地找到了一位朋友,想让朋友托人帮助孩子进入一所好的学校。虽然她美言与承诺说了不少,但这位朋友平时深知王阿姨的为人,于是,果断地以自己与相关负责人关系恶化为由拒绝了。

还有一种人,那就是见人就求,这种人也很容易被人拒绝。老黄经常在别人面前称自己求人办事很有面子,并且自己的门路也很广,但是了解他的人都清楚,老黄可是一个事事求人、时时求人的人。不论是自己能否完成的事,都会习惯性地向他人张口。一次老毛病又犯了。那天,天气非常热,老黄突然想到要吃西瓜,但自己又懒得起身,于是冲着办公桌对面喝茶的小王说:“你没事的话帮我出去买个西瓜,要冰镇的。”小王当时一听,肺都快气炸了:“什么事让我跑腿,想吃自己去买。”于是老黄又让其他人去买,也都被回绝了。

所以,像王阿姨与老黄这样的人,即使以重礼求人,恐怕也难以被人接受,更何况空手求人了。当你在求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方对你平时的整体印象,如果你平时就是王阿姨或老黄这样的人,不该张的嘴最好就不要张了。为此,要空手求人,事先一定要把一些事情做得更融通,让人更乐意接受。小吕虽然不怎么会来事儿,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求人办事儿时,人们都很少驳他的面子。有朋友不解地问他:“你空着手都能求动一个人,是不是烧了高香?”小吕只能告诉他:“你要学会疏通人性。”的确,在平时的为人处世中,小吕从不说别人的闲话,也不嫌贫爱富,与任何人都能合得来。如果今天大家在一起嗑瓜子,有人对小吕说:“哥们儿过来凑个热闹。”像这样的情况小吕从来不拒绝,再就是,平时有人要求自己帮点什么忙,小吕总是笑着说:“你太客气了,像这种事直接招呼就行了。”

小吕总是能给人留下一种憨厚、热情的印象。当他遇到什么事的时候,总是边开玩笑边提出来,不用他多说什么,总有人会抢先站出来帮他。一次,他有一个困难需要帮助,但周围的朋友都帮不了,于是只能找领导了。这天,他带着好烟好酒找到了领导,没想到领导坚决不收,并且警告他说:“你从哪里学的这一套,要是想办事就把礼拿回去!”最后,领导把事情帮他办了,并没有收他的任何礼。小吕有些过意不去,于是想找领导表示一下心意,没想到领导却说:“你的心意我接受了,但是以后绝不能再给我送礼,我很欣赏你这个人,人缘也不错……”以后,有求于领导的时候,小吕便会委婉地提出来,只要领导能办的都会帮他办成。

可见,有时别人愿不愿答应你的求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你个人,而非你带的礼物。从这个角度来讲,空手求人也能求出面子。

不说小气话,不做分外事

我们经常把说话与办事联系在一起,的确,想办事就得先说事,说得好才能办得好。所以,在求人办事时说话也就显得尤为关键。通常除了不着边际的假话,以及连篇累牍的大话外,最让人接受不了的就是小气话。

有一位老教授年薪40万元,许多同事、朋友都非常羡慕他,并且夸奖他很有才。一次,他应邀到某机构讲学,又借此炫耀了自己一番。在场所有的人顿时对他敬佩有加。但在私下与人交往时,人们却发现他有一个很不受人欢迎的习惯,那就是喜欢说一些与自己身心不相称的小气话。如,这次讲演结束后,人们都热情地向他讨教一些问题,而教授却说:“问问题可以,不过我有个要求,因为你们要占用我的时间,而我必须要准时赶回单位,这其中的损失怎么办啊?”听他这么一说,人们都大眼瞪小眼,谁也不作声了,这样一来,教授便很快离开了。不过,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被邀请到这里来讲学。仔细回想一下这个例子,如果当初教授不谈个人私利的事,转而说一些场面话,如“我真的有事在身”。相信,人们会不失对他的敬重。

尤其在众人面前说一些不中听的小气话,不但会让自己的形象受损,而且也容易招致人们的鄙视。

因此,当一个人不认识你,又怎么愿意与你交往呢?可生活中就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在求人办事时,根本不考虑别人,只考虑自己,甚至根据利益对等原则——你帮我办事,我给你好处,大家谁也不欠谁的——来补偿人情。正是因为这样,才容易说出小气的话,做出不体面的事。例如,一位朋友请大家吃水果,如果他塞给你一个苹果,你在接受苹果的同时千万不要说:“我回头给你一个梨。”礼尚往来虽然是一种求人办事的规则,但是,话说出来,事情做出来,一定要让人觉得舒服。

通晓人情世故,慎落求人俗套

有“理”有“礼”才会有“利”。不论为人处世,还是求人办事,许多时候难就难在“礼”上,聪明能干的人,往往求人办事很有一套,他们不但能把世故与人情都看得很透,而且与人交往时不落俗套。

生活中,那些送大礼办小事,或是送了礼却办不成事的人,大多时候都落了送礼的俗套中,即有求于人时,才会把礼送上,或是送上贵重的礼品,以礼“压”人,让对方不得不为自己办事等。其实,这种做法都不是聪明人的做法,聪明人知道如何让一份小礼品送出大人情,也知道如何才能通过送礼解对方燃眉之急,或是让对方锦上添花。

对于普通人来说,求人办事虽有许多讲究,但是归结起来,有以下两种方式不容易落人俗套,并且效果也是最好的。

关键时候,把人情作为大礼

有一位公司董事长每年年底收到的贺卡与礼物就像雪片一样。可是当他退休后,每年最多也只能收到一两件不值钱的礼物。以往踏破门槛的访客都渐渐地“隐退”了,正在自己寂寞的时候,以前的一位下属来看他。在董事长任职期间,他并不很在意这位下属,虽然对方没有带什么像样的礼物,却让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没过多久,这位退休的董事长又被原公司聘为顾问,自然,他首先想到如何提拔这位送礼给他的年轻人。所以,求人办事的时机非常重要,在关键时刻,也许只需要走个形式,就可以轻松地把事情办妥。再如,小明早就想求上司为自己办点事,可是苦于两手空空,送不上什么像样的礼。一次,公司要选举一位生产副总裁,小明的上司便是候选人之一,他要与几位候选人角逐副总裁职位。在这个节骨眼上,每一票对上司来说都非常重要,上司想尽一切办法拉选票。这时,小明第一个站出来,发誓要为上司投票,并积极地参与到为上司拉票的活动中。

事后,虽然小明的上司落选了,但是小明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次,小明再张口求上司办事时,就会得到积极的答复。

所以,关键时候人情是一种最有用的大礼。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易使用这份礼,如在现实中你经常凭借与别人的交情去求人办事,或许没有人会买你的账。不论是同学、朋友,还是同事,在他们还并不觉得人情至关重要的时候,你最好保持沉默。只有在他们迫切需要人情时,你及时出现在他们面前,只要稍稍表态,就可以轻松达到目的。

明里求教人,暗里求助人

在求人之前,如果能了解对方的兴趣与爱好,伺机按照对方的情趣有的放矢,巧妙安排,这样,对方才更易于接受你,为你办事也就十拿九稳了。

刘小姐为了创办一家艺术学校,不知跑了多少路,嘴唇磨破了多少皮,但最终还是没有结果。后来,她认真总结了自己失败的教训,认为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求人办事的方式上。后来她经过打听,终于寻访到教委一位委员,并且知道,这位委员对古董很有研究,并且特别喜欢古代墨砚。

按常理,刘小姐无论如何应该表示一下自己的诚意,但她还是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带,只带着一张笑脸登上了“三宝殿”。因为刘小姐事先了解到许多情况,她知道这位委员性格很直,脾气也很大,作风廉洁,对人际关系中的歪风邪气深恶痛绝,曾有许多人以重礼相送请其办事,但都被一一回绝了。

刘小姐十分小心,对委员非常客气地说:“我星期天打扰您,非常抱歉,请您原谅,这次来拜访您,是为办学一事,申请交上去了未见回音,希望您关照一下。如果申请理由不充分,请您多多指点,我再重新申请上报。”

说完后,刘小姐表示要告辞。这位委员没有做出肯定的回答,只是说:“如果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话,应该可以批的。”

第二次拜访这位委员时,刘小姐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一块唐朝的砖头,上面有原始烧铸的字,书有“清风明月”一语。不过,这块砖头早已被人制成了“砚台”。见面后,刘小姐面带微笑地从包里拿出了这块砖头,对委员说:“上次我去农村亲戚家,在废石堆里发现了这块带字的砖头,就带了回来,我也不懂这是不是古董,所以请您来指点一下。”

这位委员经过一阵仔细端详,突然说:“这是墨砚啊。看这里花纹,看这里的图案,这都是经过精雕细刻过的啊。宝贝,真是宝贝啊!”

刘小姐见这位委员果然对墨砚有研究,于是非常随便地说:“在我眼中不过是块砖头而已,如果委员不嫌弃的话,就放在你的花盆里吧,不打扰了,我要告辞了。”

又过了几天,刘小姐接到了相关部门的通知,对方告诉她,艺术学校一事被批准了。

所以,礼物的价值在于合适与效果,而不在于形式与价格。这看似简单,但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到活学活用。所以,求人不是“敢求”与“不敢求”的问题,而是会求不会求的问题。聪明的人即使求人办事,也往往不落俗套,其中的关键便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