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109则年轻人必知的哲理
13627300000093

第93章

李女士和张女士已经相识二十多年了。张是一位离异的女人,孤身生活了十几年。最近,李女士的丈夫要和李女士离婚,于是李女士搬到张女士的家住。张同情李,想尽自己所能帮助她,为了减少李的生活开支,她让李跟她住在一起,分文不收。张用尽自己所有的积蓄来满足李的需要。几个月过后,李女士搬走了,从此以后她们俩再也没有说一句话。这一件事使张女士感到,自己受到了伤害和虐待。她告诉朋友说:“我急切而且毫无保留地去帮助她,我难以控制自己的同情,可是李的胃口越来越大。”

首先,让我们看看莎士比亚怎么借哈姆雷特之口说的吧,他说:“我必须残忍,才能善良。”人需要慈悲为怀,保留一颗爱心,可是应当明智些,有节制而且超然地表示同情。如果一味地同情,会适得其反,造成自己的伤害。

有时,为了做到善良,我们不得不应付麻烦的事,要知道,节制是很必要的,而且要抑制自己泛滥的同情心。同情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不是盲目地计较你能为别人做多少事情。为了做到与人为善,我们必须抑制自己过分行善的欲望。同样的道理,理智的父母都知道,控制自己娇纵和溺爱孩子的迫切心情,是很重要的。他们明白:我必须残忍,才能善良。

也许,你会认为听到这句话,有一种很“残忍”的味道,但事实证明,有许多家长因为溺爱孩子,因为他们的放纵,而使许多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演绎了一幕幕血的悲剧。因此,我们必须教会自己如何“残忍”行事。

社会在进步,人性也在进化,很多人都愿意慷慨解囊,无私奉献,这包括爱、同情、尊敬和物质财富。在我们的理想生活中,都希望自己的劳动不要报偿,纯粹是为了奉献爱。与此同时,我们希望给予别人丰厚的回报,这种回报比他们期待得到的多得多,这是人性善良的根本。然而,维系自身生存这一现实使太多的人们觉得自己太渺小,内心诚惶诚恐。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时地超越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让穷苦之人分享我们的财富。

通过切身经历,我们看到出于怜悯之心,而过分慷慨,最后反而为其所累,对一些人来说,似乎是你给予他们越多,你越应该给予他们。这些人的举动就好像是你的债主。由于你渴望作一个善良的人,你毫无防备,将自己完全暴露在世人面前,最后却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处境。

因此,我们要学会用“残忍”的手段保护我们善良的人性。

“残忍”是对善良的最大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