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与朔师
13627200000026

第26章 朔州师范学校第一次搬迁

张博文

朔州师范学校原称朔县师范学校,是雁北地区一所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中等师范学校,建于1949年3月,坐落于朔县城南米昔马庄村(现名新安庄村)天主教堂旧址上。

朔县师范在近40年的办学历程中,曾为国家的教育文化事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学校在地理位置、交通信息、校舍建筑等方面的弊端日益明显,环境条件越来越不适应师范办学要求。主要表现为:

一、学校所在的米昔马庄村,一直是本县天主教活动的中心。校址是办学时租用天主教会的,每年要向学校收取房租费。村民有80%的人信奉天主教,后来又在校园内的西北角建起了教堂,教会活动频繁,日益影响学校师生的精神世界。

二、学校地处乡村,偏僻闭塞,交通不便,诸多实际问题无法解决。

三、校舍的三分之一属德国人建的天主教堂,有的房屋早已破烂不堪,潜伏着事故隐患。房子落顶、墙壁倒塌经常出现,冬季取暖期多次发生火灾。

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学制改为四年,师生数量相应增加,原有校舍无法容纳。

因此,1988年4月9日雁北行署专员会议决定:朔县师范迁建新校。山西省计划委员会〔晋计基科(88)822号〕文件批复同意搬迁,由省建筑设计院搞了初步计划,经省建设环境保护厅〔晋建设字(89)93号〕下达了“关于朔县师范学校迁建工程初步设计批复”:

一、校址:朔州市市府大街西端北侧,同太路以东,朔州市规划的文化区内,学校占地94亩。

二、关于工程初步设计:建设规模为在校生810人,总建筑面积17921平方米,设计总概算792万元(其中包括工程费、征地费、勘察设计、预备费等)。

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征土(89)199号〕通知批准征地94.64亩(因市规划道路占去一部分,学校实占地面积80多亩)。

学校没有操场,后〔朔建规字(1998)203号〕批复了“关于朔州师范学校建筑标准化田径场地选址意见书”:学校北侧占地40.96亩。目前,学校总占地面积达120多亩。

学校的迁建工作,从1987年开始,到1994年学生入住新校,历时八年。期间朔州市建立,学校由雁北行署转为朔州市接管。对于朔州师范的迁建,省地市有关部门及领导十分重视和支持,学校两届领导同心协力,不辞劳苦,经过八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学校搬迁。进入新校区,教师工作安心,学生学习舒心。学校环境的改变,为我市进一步办好师范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张博文,男,朔城区人,1961年至1964年就读于朔师24班。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语文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附校副校长、校长(朔师党委委员)、朔师副校长。2001年退休。退休后任朔州市老年学学会朔州师范分会副会长、秘书长。曾获全国优秀班主任金质奖章,山西省劳动竞赛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