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与朔师
13627200000118

第118章 寻找那棵树记忆中的树

王建华

又是一年春来到,又是一年毕业生离校。学生打了几次电话让我和她们出去拍毕业照,一再推辞,最后还是被几个女孩子强拉硬拽到校园跟她们合影。这届学生又要毕业,无论是刚刚经历专升本的,还是刚实习支教完的学生,无论毕业的心情是迷茫彷徨,还是跃跃欲试、满怀信心,当她们背起行囊的那一刻,从此就各奔天涯,开始自己新的人生。

“王老师,到这,看这——茄子!”我被拉到一棵刚开花的树下,就在转身的那一刻我突然感觉这一幕似曾相识,这棵树如此熟悉。

记忆将我拉到2002年的那天,也是毕业,也是拍照,也是在这棵树下,所不同的只是那时的我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师范学生,而站在这棵树下的是我的老师,而后两年我又作为朔师的首届大专毕业生在这棵树下学习过、生活过,并最终赶上学校的第一届专升本考试到了山西大同大学开始自己新的人生。这棵树下有太多记忆,关于我的,关于恩师们的,关于曾经来过这里的朔师人的,关于这所学校的。

成长中的树

很多人说我运气好,从一个师范生升专升本,教了高中,再回母校教专科的学生,似乎有太多的幸运在其中;很多学生说我值得崇拜,作为学姐,我告诉她们师范生也有未来,也有出路的道理。的确,在今天,当我作为一名老师再次站在树下,当我用平静的口吻叙述自己经历过的事,体会最深的是那句“那过去了的,将成为亲切的怀念”。从一个未上过高中的师范学生到教高中的独特经历,只有我自己知道每次备课讲课要下多大的苦功,当别人羡慕我重返母校,用自己的经历影响学生时,只有我自己知道从2006年毕业到2008年入编,我经过多少考试,撞过多少门,碰过多少壁,付出多少汗,流过多少泪,做过多少招聘老师的考试卷子。

我从不粉饰自己的经历,我只告诉学生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成长,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人生,像极了一棵树,终要长成大树,不同的是经历和方式,而自己则是最好的证明。只是一路走来,一定要记得成长,不断成长是树的本质,也是人生的意义。

永恒的树

那天在网上看到一句话:“什么是母校,就是你可以一天骂十遍,却不允许别人骂一句的地方。”不禁哑然,我听过很多学生抱怨师范的制度太严,师范的环境太差等等,包括曾经的自己对这个地方又有多少了解和理解,有多少感恩和眷恋呢?于丹说:“学校是一种气息,教师是一种陪伴,用气息滋养学生,用陪伴影响学生。”我非常喜欢她的这种说法,当我走过,当我回首自己与朔师结缘的十一年,我发现影响自己的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学校的制度规范了我,恩师的知识灌溉了我,同学朋友的帮助支撑了我,还有那些迎面走来也许永不再相见的陌生人,我能说他们没有陪伴过我,影响过我吗?

那天,我又站在树下,静静感悟:树不言,但用它的精神影响着人们,用它的形象启迪着人们,一如朔师的老师,一如走过朔师的学子,一如人的成长与生命。

我知道那棵树不用寻找,它就在我的心中。它是母校的形象,是恩师的背影,是曾在朔师学习生活过的学子,是母校六十年风雨变迁的历史,是一种包容与智慧,是一种陪伴与成长,更是一种影响与人生!

作者简介:王建华,女,平鲁区人,1999—2004年在朔师学习,为朔师首届大专文科毕业生,毕业后“专升本”考入山西大同大学,2008年返回母校任教,主讲当代文学、大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