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
13531400000071

第71章 后记

胡乔木于1992年12月去世后,经中央批准成立了以邓力群同志为组长的胡乔木传编写组。要求在胡乔木生前已经编辑出版的《胡乔木文集》(三卷)和已经基本编写完成的《回忆毛泽东》的基础上,编辑出版各种专题文集,对胡乔木的生平进行研究,写出有思想历史深度的《胡乔木传》。邓力群同志要我当他的助手,同编写组同志一起完成中央交办的任务。

二十年来,我们编辑出版了《胡乔木回忆毛泽东》《胡乔木谈中共党史》《胡乔木谈新闻出版》《胡乔木谈语言文字》《胡乔木谈文学艺术》《胡乔木书信集》《胡乔木诗词集》《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等16本专题文集,同时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对胡乔木生平思想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胡乔木传》的写作。

胡乔木被誉为“中共第一支笔”。从20世纪40年代初到80年代,胡乔木先后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得力助手,同时又是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他不是在书斋里而是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成长为一个大理论家的。这就决定了他的学问是同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的许多文章,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性和严谨的学术性的统一。

我对胡乔木生平思想研究的主要成果,体现在:

一、从三个方面全面把握胡乔木的一生。

一是写了《从“学徒”到中共第一支笔——1941-1981: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的得力助手——1977-1982:胡乔木与邓小平》等。总述作为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核心助手的胡乔木的政治活动,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贡献。

二是写了《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胡乔木》,总述作为理论家、学问家的胡乔木。

三是写了《胡乔木的诗词情缘》,综述了胡乔木诗词创作的成就及他同作家的关系。

这几篇文章把胡乔木的生平、思想、业绩分别以革命家、学问家、诗人三条线贯串起来,由此对人物有了全面、丰满的总体把握。

二、从十个方面具体评述胡乔木的生平业绩。这十个方面是:起草两个历史决议;起草两部宪法(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起草两次代表大会文件(中共八大,中共十二大);指导两份报纸(《解放日报》《人民日报》);起草四个农村文件(转战陕北途中起草《土地改革中各阶级划分成分及其待遇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起草《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60年代初起草《人民公社六十条》,十一届三中全会起草《关于加快农业发展速度的决定(草案)》);筹建和领导两个机构(国务院政研室、中国社会科学院);撰写和指导撰写两部党史(执笔撰写:《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指导、修改、写题记:《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主编两部巨着(主持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倡议编辑《当代中国》丛书);编辑两部文选(《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指导编辑两部全集(《鲁迅全集》,主持新版注释;《郭沫若全集》,决策编辑出版)。

三、从五个方面展现胡乔木的学术成就。充分说明他是中共党史研究和编纂的开拓者,党的文献工作的奠基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中国文字改革事业的领导者;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推进者;国际国内重大现实问题的评论家。

二十年来,围绕上述三个方面,我陆续发表了一些论文。本书30篇文章就是从中挑选出来的。全书论述的关于胡乔木的内容大致为三部分:一是作为毛泽东助手期间的主要业绩;二是作为邓小平助手期间的主要业绩;三是作为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贡献,包含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时代的活动和贡献。期望它能对胡乔木的传记做些补充。

书中存在不足、不当之处,敬请读者和专家学者指正。

作者

2014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