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
13531400000037

第37章 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的得力助手——1977-1982:胡乔木与邓小平(2)

(七)支持真理标准的讨论

1978年9月13日,胡乔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部联合召开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上讲话。讲话中,对正在进行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的重大意义进行了阐述。指出,对于新时期面临的许多新任务就要根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做出科学的说明,提出理论的根据。历史既然要前进,理论就要有发展,就要不断用一些新的原理、结论代替一些旧的为实践所证明为不适当或变得不适当的原理、结论。胡乔木明确表示:《光明日报》那篇特约评论员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根本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完全同意这篇文章的观点。《人民日报》转载这篇文章是完全正确的。

(八)协助邓小平起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1978年12月13日下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的“主题报告”,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邓小平亲自主持起草这篇讲话,胡乔木则是协助起草这篇讲话的主要负责人,发挥了理论家、辞章家应有的重要作用。

邓小平这篇讲话起草随着形势的变化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到邓小平在历史转折关头思路的发展,也可以看到胡乔木如何协助邓小平为写好这篇“主题报告”而殚精竭虑,反复推敲。在1978年9、10月间,邓小平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首先果断地提出结束清查工作,实行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胡乔木于11月起草的讲话初稿正是体现邓小平当时思想的产物。到了12月初,中央工作会议上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取得的巨大进展迎来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关头,邓小平又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民主法制,向后看是为了向前看,让一部分人先好起来等思想突出地提到全党的面前,产生了他的12月2日的提纲和谈话。此后,经过对当时国内外形势和党内状况的进一步观察和思考,邓小平更加明确了实现历史转折的途径,确定了前进的策略。12月5日他对讲话稿的构思、设计,使讲话的重点更加突出,内容更加切实,锋芒更加犀利。经过此后反复多次修改,最终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理论与实际结合得十分紧密的、完整的历史主题。

邓小平在1978年秋冬起草“主题报告”过程中思想发展的轨迹,展现了这位20世纪中国伟人在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关头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新阶段新理论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而作为中国共产党卓越的理论家的胡乔木,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紧跟上历史的步伐,积极自觉地充当助手,竭忠尽智,呕心沥血,出色地完成了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报告的起草任务。他对讲话稿的修改,思维严密,文辞考究,忠实于邓小平的思想理论而又有引申发挥,使得邓小平的思想理论的表述臻于完美,又与邓小平的风格相协调,无愧于“党内第一支笔”的称号。

二、协助邓小平提出并贯彻实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在提出和贯彻实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方面,胡乔木也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工作。

(一)协助邓小平起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针对思想解放运动和贯彻改革开放方针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在1979年春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期间,社会上错误思潮蔓延;一些地方少数人闹事;一些非法组织进行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否定马列主义,诽谤、攻击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影响国家安全,违背人民利益的活动。安定团结受到威胁,经济建设遭到破坏。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也发生了右的偏差,确有一些观点是怀疑、削弱以至否定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是贬低甚至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邓小平逐期阅读务虚会简报,感到问题很严重。胡乔木也有同感。邓小平与胡乔木交谈,决定在会上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委托胡乔木起草。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全国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了这篇着名讲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四项基本原则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充分说理的分析和论述,邓小平说:“只有坚持我们党历来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坚决克服妨碍三中全会方针政策的不良倾向,我们才能坚定地向着我们的宏伟目标胜利前进。”

(二)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此后,胡乔木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动积极地、坚定不移地工作和斗争,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工作。在政治方面,主张坚决打击非法组织、非法刊物,维护共产党的领导,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在经济方面,主张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维护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为此,胡乔木建议全国人大通过刑法补充条例,为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法律武器。在思想文化方面,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克服涣散软弱状态。

三、在邓小平指导下,总结历史经验,进行理论创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二大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过程。在此期间,产生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这些文件都是在邓小平和中央常委具体指导下起草、经过中央全会讨论通过的。胡乔木则是这些文件起草工作的负责人和主要执笔者。从下面四点可以看出胡乔木的贡献。

(一)关于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在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时,邓小平提出“三条要求”,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第一条,即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胡乔木贯彻邓小平这一指导思想,达到了这一根本要求。

在这方面,胡乔木最主要的贡献有三点:一是提出把毛泽东晚年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加以区别,加以对照,对毛泽东思想加以肯定,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加以批判。二是对坚持毛泽东思想坚持什么,即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什么,进行概括,作出回答,从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多方面的内容”、“独创性的理论”,并指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三是区分毛泽东和林彪、江青两个集团的根本不同,在分析“文化大革命”发生、发展过程和毛泽东犯错误原因的基础上,论定“‘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和总体布局

在起草《叶剑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国庆三十周年讲话》)之初,邓小平即提出:这个讲话要有一些新的内容,要能讲出新的水平。但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布局,讲话初稿仍然沿用周恩来1964年底提出、1975年初重申的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提法。

在对初稿讨论中,胡乔木采纳了讨论中的意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新的解释,第一次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指出:“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在提出民主和法制的要求后,又进而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样,《国庆三十周年讲话》就相当完整地确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总体目标和总体布局,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三)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198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专题讨论。邓小平在闭幕会上讲话,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行了论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胡乔木按照邓小平在12月中央工作会议讲话的精神,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又进一步作了阐发。

在为国务院总理起草的向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1981年11月30日、12月1日)中,胡乔木把精神文明建设分成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大部分,说:“精神文明的范围很广,它的主要内容必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是社会政治思想和伦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我们要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多方面的工作,通过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我们的社会成员愈来愈广泛地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风尚和劳动态度,树立高尚的思想情操、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树立自觉的守法精神和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持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一切为了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一切为了社会主义祖国,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1982年4月3日,邓小平对起草十二大报告发表意见,把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到战略的高度,指出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项政治保证之一。在邓小平启发下,胡乔木在4、5月间主持起草中共十二大报告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又有提高和发展。胡乔木明确提出两个观点: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胡乔木还从理论上指出:社会主义运动,从来不只是一个经济运动;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绝不限于经济关系、物质关系,它还有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十二大报告体现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新观点和胡乔木的新认识新发展。

(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国庆三十周年讲话》就已指出:“我们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情况和特点的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在起草《历史决议》的过程中,胡乔木竭力主张要在总结三十多年经验教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验的基础上,对“一条适合我国情况和特点的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作出概括。邓小平采纳了胡乔木的意见。这一条正确道路的基本内容写入了《历史决议》。其要点是:一、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努力做到各经济部门按比例地协调发展,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四、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既要反对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一定要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五、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六、努力提高教育科学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七、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继续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八、加强现代化的国防建设,把人民解放军逐步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九、继续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和经济文化往来;十、加强执政党的党风建设,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具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的党。《历史决议》虽然还没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命名这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但这里所说的十个要点,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第一次系统概括。

1989年10月30日,胡乔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记者多琳达·埃利奥特采访,谈到他同邓小平的关系,胡乔木说:“我是邓小平的改革政策的忠诚拥护者。在某种意义上我是他的亲密助手。”从以上所述1977-1982年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至十二大期间)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胡乔木所做的工作、所作的贡献,可以得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