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华盛顿 阵雨
今天是我五十五岁的生日,由我开车来到美国首都华盛顿,应该有点什么意思吧?
其实我不是一直开进华盛顿的,毕竟还是要考虑省钱嘛。昨晚我们住在郊外的Beltimore,离奥巴马住的白宫还相当远。
今早出发前,我们先换了一家旅馆,打算今晚改住价钱便宜些的Howard Johnson。此地离马里兰大学不远。在华盛顿地铁绿线的起点站Greenbelt,我们停好车,坐地铁前往华盛顿市区。地铁的票价不贵,从这个起点站坐到市中心的Archivs站再坐回来,每人10美元都用不了。晚上我们回到Greenbelt,微妮还把四张票卡里剩余的钱都清退出来。
华盛顿的地铁是我迄今见过的最简约、最单纯的地铁,任何站台都没有一家商铺,连广告都寥寥无几,而且你几乎看不见工作人员。车厢里也是如此,没有一则广告。整个地铁系统仅仅只是交通工具及其设施,与其他商业无关。地铁站里没有任何装修,高大的拱顶和站台上的立柱都是赤裸的水泥,甚至都不肯花功夫抛光,所有的通风或空调管道都裸露着。但车厢里却铺着地毯,座位都是真皮的,相当舒适。美国人讲实惠,总是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这又是一例。
所谓Archivs,是指美国国家档案馆,就在地铁站的正对面。和它隔了一条街的斜对面,是华盛顿的美国国家艺术馆。
这个艺术馆我的同事薛亚军去看过,所以我早就知道,今天总算见识了。建筑高贵、大气,馆藏丰富、精彩。罗丹的着名雕塑《思想者》就在这里。米罗的几十幅杰作正在这里巡展。然而这里却是完全免费的,任何人,再穷的人,都可以昂首挺胸走进这座既华贵又端庄的艺术宝殿。和在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一样,我主要看了绘画部分,并且主要是自法国印象派以来的作品,不然再花一天也看不完。
顺便说说,华盛顿的所有国家博物馆、植物园、水族馆之类的场所,全部都是免费的。不仅对美国人免费,对来自任何国家的所有的游客一概免费。这也是华盛顿让人觉得它很大方的一面。它的街道宽阔,行人稀少,建筑物体量巨大,中规中矩。往好听的说,这里的一切显得雍容大度,端端正正,坦坦荡荡;说句不好听的,华盛顿给人的感觉太正襟危坐,有点不食人间烟火。或者换个说法,和商业化十足且时尚感强烈的纽约相比,华盛顿朴实、大方,不那么俗气,而比起温敦、文静的费城来,华盛顿则少了点生活气息,缺乏亲切感,显得冷冰冰的。
我想,这也对,在政府官员成堆的地方,少一点商业气息,少一点灯红酒绿,有利于官场的健康。美国不是靠政府官员吃了、拿了、玩了然后再招商引资谈项目来搞经济的,华盛顿清高一点没啥不好。
不过,我倒也在华盛顿的大街上看到了非常温馨的“二拖一”的一幕:一位年轻的父亲和他的年幼的儿子骑在同一辆双人自行车上,后面还拖着一辆童车,里面坐着一个女婴。
华盛顿街上骑自行车的人很多,感觉比纽约、芝加哥、费城,甚或比美国所有城市都多。当然,和在芝加哥的一样,这些人也都不是骑车去上班、办事的,依我看主要就是两种人,一种是骑车健身,一种是骑车游览。在国会山附近的一处停车场,我看见六七个老头、老太,全都戴着头盔,从汽车上卸下各自的自行车,又一起研究了一番地图,商量片刻,然后成群结队地骑向大街……
但不知出了什么事,华盛顿的各大建筑物前,美国国旗都降了半旗。
幸好我不讲迷信,不然我五十五岁的生日会不太好过。
为我的生日,我们去了中国城的一家海鲜餐馆。晚饭后回到旅馆,阿莉跟着妮克去了附近的超市,我则呆在房间里写日记。不曾想,他们买了生日蛋糕回来,还点着蜡烛,借美国这个场子,算是给我过了生日。我明白,微妮还在想着和我吵架的事,借此弥补一下我们之间的裂隙。这孩子,真难为她了。
但不知为什么,竟没有人想到给这个场面拍几张照片。
同样是观察一个社会,女人有女人的着眼点。入睡前阿莉对我说:“你注意到没有,我们这些天到过的任何一个商家,无论饭馆、超市、酒吧、地铁站的快餐店、高速公路服务区,甚至博物馆、美术馆内的咖啡座,甚至卖旅游纪念品的商店,没有哪家是生意冷清的。几乎每个地方都要排队付款,几乎每家餐饮店从开门到打烊都有客人在吃喝。美国人简直就是从早吃到晚!而且所有的盘子都很大,量都很足,所以你在街上每隔两三分钟总能看到一个胖得出奇的男女。”
我应对道:“我们这趟走来,许多钱是花在公路旁服务区的。在国内,几年下来,我走高速进服务区的次数,恐怕还不及从芝加哥过来的这一路多。何况在国内,进服务区多半是为上厕所。”
阿莉又说:“刚才我们从超市回来,路过一家‘宜家’,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连那里都有不少购买者在往车子的后备箱里塞一件件可拆卸的家具。美国人太会花钱了!他们怎么能有这么强的购买力?在国内,这两年电视里老在说美国没钱了,美国老百姓捂紧口袋舍不得花钱。这还算舍不得花钱?那要是舍得花钱,他们还能怎样?”
我说:“那就把中国出口到美国来的鞋子、帽子、裤子统统吃掉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