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梦
13529500000004

第4章 问题与困境:在荆棘中前行的中国 (3)

凡是“裸官”,必先以种种名目将妻子、儿女弄到境外,然后暗度陈仓,将巨额国有资产非法转移出境;贪官自己则暂时留在国内以掩人耳目,一旦有风吹草动,便迅速抽身外逃,溜之大吉。从“你们出走,我掩护”到“全家胜利大逃亡”,这是“裸官”惯用的伎俩。

2012年最着名的外逃“裸官”当属王国强。至今,网传“辽宁凤城原市委书记王国强卷款2亿多元逃美”的消息,仍然扑朔迷离。

2008年任丹东凤城市市委书记的王国强曾于2010年7月以赴美国参加女儿毕业典礼为由,办理了因私出国护照。2012年3月,王国强在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办理了一年多次赴美签证,并于4月24日与妻子谭某从沈阳机场出境去美国。出境后与国内失去联系,至今未归。5月2日,丹东市媒体对王国强出境一事进行了报道。5月28日,王国强涉嫌经济犯罪一案被移送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对其立案侦查。司法机关启动追逃程序,追查王国强其他问题。8月15日,经中共辽宁省委批准,辽宁省纪委决定给予王国强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现在一些地方规定,“裸官”不得担任正职。对此,也有不同的议论声音传出。“裸官不得当官”,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成言认为,“既然你夫人、孩子都在国外定居了,你还留在国内当官做什么呢?你也跟着去吧。中国不缺官,少了‘裸官’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裸官”不是喜欢裸体的官,喜欢裸体的官是色官。

2012年11月20日被网友举报,63小时后,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被重庆市委立案调查。重庆“雷冠希”——出现在一段不雅视频中、与18岁情妇苟且的“色官”雷政富,在万千网友一致的叫好声中,倒下了。

中纪委查处的大案中,95%以上贪官都有女人问题。“情妇门”正是将许多贪官绊倒在地的一扇无情大门。从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王怀忠、王守业、刘志华、雷渊利、刘俊卿,到陈良宇、许宗衡、黄瑶、黄松有,再到如今的薄熙来、刘志军、王立军,一个个好色贪官在“糖衣炮弹”和“红粉兵团”的双重夹击之下纷纷倒下。

贪官家藏万贯、远走万里,“裸官”则狡兔三窟,而色官却是眼迷五色。渔色猎艳、骄奢淫逸的色官,很多是为了情妇利令智昏,官场情人成了贪官腐败动力。色官们不仅要给现代“阿娇”们购置别墅,还要为她们买名车,让她们风风光光地抛头露面,让她们打着自己的牌子经商挣钱,代自己受贿;有的还要给她们弄个一官半职,甚至参与权力的运用和寻租。社会财富、民脂民膏,就这样或明或暗地流入色官和他们情妇的腰包。

《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口出狂言,说出了“就是强奸了嫦娥,和奸了织女,拐了许飞琼,盗了西王母的女儿,也不减我泼天富贵!”在中国官场上还真有这么一批色胆包天的西门庆似的色官。有色官拥有“金陵十三钗”;有色官翻开“群芳谱”,举办“群芳宴”;有色官被市民戏称为“拉链市长”;有多个色官共用一个情妇,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不一而足。

不过,色官们与情妇的“好日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安分的色官情妇随时都会成为色官的定时炸弹——情妇“转正”、无厌的索求使色官们不得不陷入与情妇的纠缠之中。一方面,不少色官因为情妇闹事、告发而被拉下马,民间又有“情妇成为反腐新力量”的笑谈流传;另一方面,当情妇威胁到色官的地位时,不堪情妇抓住自己贪腐软肋要挟勒索,有的色官恼羞成怒,往往会横下一条心,恶向胆边生,凶相毕露,痛下杀手,致使情妇横死的案件时有发生。这时的色官就转化成了凶官。

官员杀死情妇并非孤案,而是一出“连续剧”,不断上演。2007年,副省级官员、山东省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段义和致使他人在闹市炸死情妇柳某,震惊全国;安徽芜湖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其东雇人杀死情妇孙某;浙江温州瓯海区原区委书记谢再兴一怒之下杀害情妇邵某并抛尸大海;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原县委书记杨国瞿以令人发指的手段将情妇许某戕害;北京房山区政协副主席许志远雇凶杀害情妇陈某并将其焚尸;安徽宣城宣州区副区长章宏斌投案自首时,自称亲手杀死26岁的漂亮情妇梅某;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南地分局原局长梁冠中伙同他人将情妇杀害;湖北郧县政府办原副主任李光升,受到情妇李某要挟后将其残害……

凶官杀死情妇,每一起事件都震惊当地社会。他们的凶残与暴力,不仅意味着凶官们对生命的漠视,还折射出腐败情节越来越恶劣,贪官手中的权力越来越血腥,散发出咄咄逼人的一种戾气。凶官和他们情妇惨不忍睹的下场,其实是生命和吏治的不可承受之重。

除了杀情妇的,还有杀妻的凶官。河南省原副省长吕德彬,生前有着一份光彩夺目、令人称道的履历——从贫家子弟到留美博士,从学者到海归派高官,担任河南省副省长期间,曾在农业专业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然而,这些曾经耀目的光环,都随着吕德彬的雇凶杀妻劣行暴露而变得黯淡,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对这样一个“如此高官却犯下如此低级错误”的扼腕叹息。吕德彬虽然死了,却留下了一个至今无人打破的纪录——新中国历史上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的级别最高的官员。

被贪官动用极端手段诛而除之的,既有情妇、二奶、小三、正妻,也有同事、上司、下属、仕途上的竞争者,还有针对贪官的举报者,但无一例外,都被其视为仕途上的重大威胁和升迁路上的绊脚石,除之而后快。

官员雇凶杀人的血案背后,掩盖不住的是长期以来权力可能带来的丰厚利益对官员心理的致命侵蚀。这样的丰厚利益,往往会使一些凶官铤而走险、不择手段地去清除异己;而任用机制、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也为这样一些品格卑劣、心狠手辣的凶官混迹官场提供了可乘之机。

无论是贪官、逃官、裸官,还是色官、凶官,都是中国官员队伍的异数。事前加强犯罪预防和监督,将他们“格式化”,尽早剔除出现有的官员队伍,是纯洁当前官员队伍的一种有效手段。

4.人才外流和资金外流

早在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就说过“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滚烫诗句,同样洋溢着慷慨激昂、呼唤人才的热情和渴望。

百年转瞬即逝。“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天下无贼》中葛优扮演的黎叔的一句经典台词,“幽默”真实地道出这个时代的特征和人才的重要性。

谁都明白人才不能流失,但我国人才的流失,有人却用“汹涌澎湃”来形容。

回顾过去的30多年,中国人才外流的现象非常严重,且总体趋势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李梅在2012年7月的《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文章称:“1978-2009年间,中国共有162万人出国留学,人数居世界第一,其中约有49万人学成回国,回国率约为1/4~1/3;取得博士学位的高学历人才滞留发达国家的比例较高,理工科博士和博士后大多数选择留在发达国家。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际学生主要接收国,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均居首位或前列。其中,90%为自费留学生,不仅为发达国家带来了巨额经济利益,而且成为其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单位的生力军。”

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为76%。2006年,清华和北大成为美国博士生来源最多的院校。这些中国的大部分科学与工程博士都会乐此不疲地走着“在美找工作-获得签证-申请绿卡-入籍成为美国人”的道路,美国科学杂志把清华、北大称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当然,通过合法移民方式流失出去的人才数也一样庞大。另外,中国人才在国内外资企业“外流”也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

显然,人才流失是以削弱自己的方式去增强他国的力量,不仅本国巨额教育投入成为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补贴,更严重的是自身将错过重要的发展机遇。如果政府的人才培养变成“为他人作嫁衣”,“人才强国”战略就会深受影响,国家产业升级、高科技与创新创意的发展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都会受到制约。

目前,在全球人才战争中中国正处于不利阶段,培养人才的教育体系不但落后欧美,也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不仅承受着被动遏制人才流失的阵痛,在主动吸引外国最优秀的人才作为补充方面,也是力不从心。

因此,中国必须在政策、行动上真正重视人才,推动人才回归,也鼓励人才环流以及在海外贡献祖国。通过完善有关评估、选拔、使用、激励人才的机制,以及整体的环境、土地、配套政策,来挽留国内优秀的人才与吸引海外杰出的人才。

诚如印度前总统卡拉姆所言:“怨天尤人或只唱爱国主义的高调,对阻止人才流失于事无补,政府应该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才能使人才留下来”。近年来,中央实际的措施使得人才有所回流。自2008年12月中央下发《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以来,“千人计划”已实施6批,我国共引进1510名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更好地吸引海外青年才俊,利用2011年开始实施的《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我国已实施两批“青年千人计划”,分别为143人和221人。

与人才外流一样,国内财富向国外转移,对经济整体影响同样深远。

据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富人的投资移民意愿十分强烈。受访的千万富翁中,将近60%已经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在亿万富翁(可投资资产规模在1亿元以上)中,约27%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为什么这些在国内积累了巨额财富的富翁,在现实中会选择移民?相信很多人自然会联想到财产保护制度以及财富来源合法性问题。财产保护制度的确需要完善,财富原罪问题也需要得到现实的解决。但是,这并非根本性的诱因。

中国曾经是全世界资金的“吸金桶”,现在却眼睁睁地看着资金外流,只能采取亡羊补牢之策。资金外流,意味着促进经济增长的资金数量减少。中国资金外流从2011年中开始加速,犹如泉水一般绵绵不绝。《华尔街日报》通过数据分析后报道:在截至2012年9月的12个月中,大约有2250亿美元的资金流出中国,相当于中国2011年经济产值的3%左右。

2012年10月9日,高盛高华发布报告称,以历史标准衡量,近期中国的外汇流出规模庞大,持续时间也格外长。虽然资金外流短期对总体经济影响有限,但资金流波动可能对央行的国内流动性管理带来挑战。

外汇流出已成为2012年经济最热词语之一。外汇流出注定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决策机构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对于外汇流出的原因,加拿大的大律师、谙熟国际资本的辜勤华博士表示,“外币流出多于流进,总不是什么好事。原因众多:一是热钱获利离场,二是欧洲方向来的热钱回场救主,三是国内对外投资增多,四是有人转移资产到国外,五是热钱认为无好项目或认为国内投资环境差离场,六是外贸收入减少,反衬出出多于进,七是国内外汇支出增加,反衬出出多于进,八是国内新货币大量增加,进而增加了贬值预期以致人们换汇避险等。”

有专家表示,长期资金外流的风险不容忽视,特别是针对不合理资本流出。应抑制热钱大规模外流,央行应落实好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加强异常外汇资金流动监管,防范外汇资金大规模流出。同时,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引导资本平衡流动,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对外投资体系,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而要真正留住外资,还应转变发展方式,为扩大消费内需和促进服务业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财税环境,适时推进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人才外流和资金外流,是中国的双重损失。不仅是有形财富的损失,更是生产力的损失。为了制止精英人才外流和资金流失,很多人从具体的技术层面,提供了很多方案。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只有扫清阻止人才发展的阻力,人才和资金才不会流失,整个社会才会人尽其才,财尽其用!

二、民生诉求与民生热点

1.民生诉求渠道不甚畅通

明朝薛渲有言:“为政,通下情为急。”清朝黄宗羲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可见,重视民情民意,关注百姓忧乐,事关政府的施政和国家的发展,是何等重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百姓诉求有时却得不到反馈,甚至求诉无门。2012年5月,就发生了两件因民意诉求不畅引发的令人甚感荒唐又心酸的事情。

一件是山东省新泰市61岁老汉王太存到北京上访,为制造影响,竟然持刀扎伤一名美国来华路人;另一件是浙江云和县一名张姓男子将该县常务副县长劫持,与该副县长无冤无仇的张姓男子出此下策,被指有无法纾解的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