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我们怎样读书
13525400000022

第22章 我们怎样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2)

他们在上数学课的时候,起初或者还耐着性子听听,后来渐渐地不耐烦起来,身虽在课室内,而心早已不知到哪儿去了!教员尽管谆谆地讲着,学生尽管视之如敝屣!长此以往,与数学越离越远了,竟铸成弃而不学的大错!这种态度,殊非我们大有作为的青年当取的。青年的态度,第一要真实,要不尚虚荣而务实在,“为读书而读书”,非“为文凭而读书”,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学习数学呢?依我个人的愚见分述如下:

(一)要明白数学的功效——多数青年畏习数学的原因,虽是因为习数学较习它科用脑为多,而由于不明白数学的功效,却是最大的原因。他们只知道文字可以发表思想,以为数学无甚用处,殊不知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什么化学啦!物理啦!天文啦!经济啦!工程啦!……都非通数学不能研究的。此外还可以:

(a)锻炼思想——使我们呆板的心机,变成灵敏;灵敏的心机,更加灵敏。遇到重要的事件有判断力,难解的问题有推究心。做事说话都有条理,不致杂乱无章。总说一句,它使我们的思想紧密敏锐。

(b)陶冶性情——使我们态度沉静,读书做事没有浮躁着急的态度。总说一句,它能使我们性情沉着温和。

照上面看来: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并能锻炼思想,陶冶性情;我们为研究科学计,为做人计,应当如何努力于数学啊!

(二)要有不畏难的毅力——不畏难是成功的要素;畏难是失败的征兆。我们无论研究哪种学问,都要有不畏难的决心。对于艰深的数学,更是这样。你若畏难,它便愈难,把你紧紧地束缚着;你若不畏难,和它战个你死我活,一战而解围,再战而转胜,三战便把它降伏了。那时你心中是如何的快乐啊!朋友们!要晓得天地间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社会里不容不学无术的废人!研究学问,不用功是不能得个中风味的!所以要有不畏难的毅力,也是学数学的先决问题。

(三)要完全了解——我们无论研究何种学术,都要彻底了解,不可囫囵吞枣地让它过去;数学尤当如此。

因为数学是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前后相关联的。——前面讲的,后面大都应用着。——我尝看见许多同学,起初他们有个一知半解,便得过且过地敷衍了事,殊不知已经株连着后面的了。及至后来,符号愈多,图式愈繁,又加以题中所应用前面讲过的不甚了解,于是就越弄越不明白,见数学便生厌心。而畏习数学的心理,从此就成功。所以我说要完全了解,最好自开宗明义第一章起,就弄个透彻。时时要存怀疑的态度,处处要问“Why”、“How”,长此以往,数学就成为你的密友了!

(四)要多演习题——我们对于所学过的,不仅了解就算了事。必须要多演习题;练习多了,才能应用纯熟,入脑不忘,到了别人测验你的时候,便可“驾轻就熟”地答出。否则,仅以了解便算尽学习的能事,你觉得你明白它,它便为你所有,殊不知事实上却不是这样。如果平时不练习,乍去演题,一定是棘手的,甚而竟莫名其妙了!

这是我经验之谈,读者诸君,切勿以为河汉!我们要多演,不但教科书上的习题,题题要演,并且还要找其他书上同类的习题来演,以补充教科书的不足。但我看许多学校里的数学教员,他们不独不令学生额外多演,就连教科书内的习题,也不过选几题给学生去演罢了!这样学生的成绩,如何能好?原来不怪他们偷懒,因为他们担任的功课,总在三四班以上,每班以四十人计算,每天的卷子已在百卷上下了;如令学生额外多演,当教员的也没有三头六臂,哪有许多精神去阅改?这个地方,希望各校当局注意才好。至于演题的时候,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a)不可不思即演——我看见许多同学,遇题不假思索,便糊糊涂涂地演去,徒费时间,不得结果,纵有结果,不是舛误,就是失之太繁笨。所以在未演之前,必须要把题求个彻底了解,然后思索应该用何种方法演算?如何演算最为简便?

(b)不可抄袭他人——许多青年,对于演题,不肯用脑,便抄袭他人的卷子,潦草塞责;这样,结果等于不演。所以我们至万不得已时,请同学讲解则可,一味抄袭则绝对不可。

(c)演题时要沉静——演算时务要心无杂念,聚精会神地注意于题上。如果心如野马,一面演题,一面嬉戏,一定是没有好效果的。

(五)要多看参考书——任何教科书,都不能说它尽善尽美,那么,势不能不看参考书了。我们多看参考书,才能融会贯通,不致泥于一见。不过参考书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程度,方能收效。不然,也是徒劳无益的。

以上所说,虽是老生常谈,然而若实地行去,我敢说多少总有点帮助。

(《学生杂志》)

中学生应该怎样读理化

沈涤生

现在中等学校所用理化教本,不外两种:(1)中文教本。(2)英文原本。一般读理化的青年,除了做问题和作实验报告外,他们对于理化所做的功夫,只会熟记书中内容,好像除了理化书中记载而外,别无所谓理化材料一样。至于读英文原本理化的则更翻阅字典,当着理化读本看待,拼命的读熟书中定理和定义。更奇怪地就是有少数青年把英文定理读得很熟并且能写得出,但是中文意思说不出。这样读理化可算失了读理化的本意。兹草是篇,和中等学校诸青年一讨论之。

一 中学生为什么要读理化

在未讨论怎样读理化之先,我且来说明中学生为什么要读理化?我们读理化的目的:一、借已知的定理解释宇宙间关于理化方面的事实问题。二、为研究高等理化的预备。在中等学校里所讲授的理化虽属初等的,但应重视常识问题。这种常识问题,触目皆是,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得。一个常识问题到手,千万不可轻易放过;须根据学理,多方解释。所以读理化的“读”字,应含有研究意思。读熟理化,敷衍考试,不是学习理化最终目的。除记得外并能懂得、说得、写得,又能应用得,才是中学生读理化的本意。

二 理化应该怎样读法

(一)以原理定律为指路牌。从前牛顿坐在苹果树下看见苹果坠下,因发明地心吸力公理。在他不过一时思索所得的结果,但是在物理界里却得了很大的贡献,不啻开辟了一条大路。后人凡遇着这一类的事实问题皆得就这个路牌上所指的大路求解答。可是理化上像这样开辟的大路非常之多,不过路名不同。我们在这些大路上行走,不应只记几个指路牌上的路名,也须到这些大路上的百货商店里去参观参观;本好奇的精神去研究研究。但是理化界里未开辟的大路也正不少,这开辟的责任,不是我们青年来负担,又将谁属呢?所以青年们读理化第一要努力内容之了解,断不是记了几个理化名词和读熟几个定义定理,就算读了理化。

(二)留心宇宙间的现象。一般青年当试验理化时,在实验室里工作,非不细心;但是离开了实验室,那种实验的精神完全抛弃。好像在实验室里,须用观察的功夫,离开了实验室别无可观察的事实一样。这是一般青年大错特错之点。青年们要晓得一切科学的完成,都是根据宇宙间的各项事实问题。我们所研究的理化,当然也是拿宇宙间一部分的事实问题做根据;而研究理化的人们也当然拿宇宙间的现象做中心点。教材是死的,我们能应用教材解释现象,则死的教材就经了一番活的支配。死教材死记,是暂时的记忆,死教材经了一番活的支配,则融会贯通,永远不会忘却。现在一般的青年读了理化所以不能应用的原因,就在关于日常所接触的理化材料(天然的或器械的)未细心观察,穷究其所以然。譬如天色是青的,青年们很少讨论过天色为什么是青的?又譬如海水是绿的,家居海滨的中学生,他又不会推求过海水为什么是绿色?再譬如“朝霞阴,晚霞晴”、“霜前冷,雪后寒”、“西风不过酉,过酉连夜吼”等一类的谚语皆含有至理,青年们也都知其然而少有推究其所以然者。我以为青年不注意这一类的事实,一者因为看惯了,提不起他们的好奇心;二者心中存了一个当然的心理,不觉得怎样稀奇。要知我们研究学问,就从这平常的看惯的事实方面着手。就当然的事实,推究其所以然的原因,就是善于研究学问者份内的事。我国社会上一般人对于理化知识,非常缺乏。尤望受中等教育的青年们,根据学理,打破一切的迷信。

(三)善于摘要。读完了一篇,先要明悉这一篇的概念,然后摘录并记忆其要点。若已读完了全部,尤要作统系的联络并注意其关联处。所以中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要注意两件事:(1)细心;(2)勤于笔记。在自习室里对于理化应做的功夫,应分三种:(1)问题答案;(2)实验报告;(3)整理笔记和摘要。

问题答案、实验报告和摘要是个人的成绩表现,学者应看得十分重要,尤应至诚的整理,不应待教师迫逼然后着手。但是在这三项成绩里,学者以为最苦的就是摘要。

他以为苦的原因,就是不知从何下手。于是当详不详,当略不略。兹为青年一指示之。

摘要的簿子用中式的或西式的或卡片均可,唯理化摘要往往夹有算式或程式,似摘要簿子以西式的或卡片为最佳。而用卡片摘要,便于携带,且可活动取阅,和英文生字块的效用一样,是理化摘要尤以用卡片为最便。

理化摘要里应注意的事项:

1.物理方面

(1)名词解释。

(2)定律、假说和理论的说明。

(3)各种单位。

(4)公式。

(5)计算例。

(6)器械原理。

(7)实验手续。

2.化方学面

(1)名词解释。

(2)定律、假说和理论说明。

(3)原质之种类及其分族法。

(4)研究每种原质又应注意下列诸点:

(a)名称;

(b)符号;

(c)存在;

(d)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

(e)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f)重要的化合物。

(5)金类和非金类原质之表列及其性质之比较。

(6)盐基类和酸类的异点及其相互的作用。

(7)原子量和分子量的测定法。

(8)各项计算例。

(9)分子式和方程式的说明。

(10)重要原质原子价的表列。

(11)实验的手续。

有了注意点,我们就容易定材料的去舍,但摘要时最要紧地有四个字“简单整洁”,应该字不多用并字字金玉。兹举例于次:

气体体积的变化

(1)气体体积和温度的关系——正比例。

(2)气体体积和压力的关系——反比例。

(3)绝对温度——摄氏表所指温度加上273就成绝对温度。

(4)标准状况——压力760mm、温度0℃称标准状况。

(5)气体分子运动的理论——气体分子离开很远,运动不息。

(6)计算例

(a)压力改变的计算例;

(b)温度改变的计算例;

(c)压力温度同时改变的计算例。

表式在摘要里很重要,凡可列表的,都须列成表式以示简单并醒目。再举例如次:

比重测法

(一)用水称测法

(a)较水重的固体的比重

(b)较水轻的固体的比重

(c)溶解于水的固体的比重

(d)液体的比重

(二)用比重瓶测法

(三)用连通器测法

(四)用浮称测法

(四)多思。做了摘要并不是对于理化就算读得很好,应该做了摘要之后,还要设法记得摘要。记的方法应注意两要点:(1)对于一章有一章的概念,对于全书有全书的概念。(2)常常回顾。现在一般的青年读理化的毛病就在零星的记忆,片段的注意,读第二章抛弃了第一章,读第三章抛弃了第二章。于是读完了全部物理或化学,其中究竟讲些什么,仍不能说出大概。我以为读者应多多用思,常常回顾已读教材,作统系的记忆,并应能说出书中各要点。譬如物理里有多少名词?它的解释怎样?有多少定律、假说和理论?它的说明怎样?有多少公式?它的计算例怎样?各项单位又怎样?所以读完了全书尤应在摘要里另作一个简单的纲要,读者即根据这个纲要,作统括的复习。不然,则所做的摘要,复习的时候,又从何下手呢?

(五)注意实验。青年们对于实验兴味很浓,这实是一个好现象,但是也有少数的青年,带有敷衍性。我以为实验帮助记忆不少,且可把课堂上所听得的抽象教材,施诸实地的观察,青年应十分注意。兹把实验注意点概述如下:

(1)实验前应先预习;

(2)预习时应将实验手续录一大纲;

(3)实验时观察应精细,并须将现象随时记出;

(4)实验既完,应注意器具之整理并清洁;

(5)实验后应当日完成其报告;

(6)如实验时有疑点或其他特别现象,应即与教员细为讨论。

结论。青年们果能照上所述者做去,则一切考试都有把握。有好多青年遇着考试所以叫苦的原因,还是由于平时不善自学。兹提出青年四缺点,愿青年注意,并作本篇之结论:(1)应当有研究心;(2)应抱怀疑态度;(3)应多多发问;(4)应善于整理。

(《教育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