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我们怎样读书
13525400000020

第20章 我们怎样学习历史、地理(5)

这目标假定了,我们才有研究的根据,才有从入的途径。但上边所列的事项,尚有几点必须说明。如(一)项所说的自然现象,即所谓自然环境,它围绕在我们的四周,纯由山海川泉地形,寒暑燥湿等气候,动植矿物等天产所构成,都属于地理的现象,所以又称作“地理的环境。”又如(二)项所说的人类生活,便是社会的现象,这现象的构成纯以人事为主,限于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活动,属于历史的现象,所以又称作“历史的环境”。这地理的环境和历史的环境,虽是同样的影响到人生而不可分,然而从研究的范围说,固各有各的界说。譬如从地理的环境推究到人类与它有怎样的关系,这固属于地理学的责任;但从历史的环境推究人类怎样地利用自然而获得这样的环境,却属于历史学的范围了。我们须知地理的研究,只要根据历史上已然的事迹,来借以究明这地理的环境怎样地影响于人生,并不要考索人生在这环境里究竟怎样地活动过来。所以从事地理研究的人,只需把地面上种种的自然现象和现今人地相互共存的现状做对象好了,一切牵涉别种科目的,也只需引用他们已经证实的结果来取资,不必一一深入别科研究的范围。因为地理学的范围,只在说明某种人为的活动,是原于地面某种现象的某种关系,而不在叙述人为的活动,于地理上有怎样的影响。从此,我们研究的范围,只在统观地面的人类为什么住在这一部分的有这样的生活,住在那一部分的有那样的生活,而不在研究人类为什么必住在地球,或为什么能在地面的某部分生活。如果研究的进程,顺着这目标去探讨寻求,而不致旁逸,则地理研究的范围,已有了一个较有边际的限度了。研究得愈精,则所持的限度愈狭。例如政治家欲就一国的天然地势,而讨论施政设治的方略,则有政治地理学;商业家欲就天然的产物,设法使它有无调剂,往来交易,则有商业地理学;军事家欲求天然的形要,来研究怎样地布防置守,则有军事地理学。各有分域,便各得专精,本来不在乎好矜浩博,反致错杂的。

这是就专门研究而论。若对于普通地理的研究,其实也只有一条大路供我们走。这条大路,便是地理的环境。

我们在这条路上,可以向前推寻出自然现象的各部,影响到人类的生活究竟怎样;同时也可知道现在的社会现象是怎样一个来历。因为这条路上有三个主要的着眼点,一是地势,二是气候,三是物产,——我们走路的时候,只要把这三点究明,便可推测人口的分布为什么疏密不均,社会的组织为什么各地不会一律,人类能力的分布为什么不能平衡了。

今先说明这三个着眼点的重要关系:

(一)地势。凡海陆的位置,山川的分布,以及岛屿、湖泽、沙漠、丘陵等等一切地面高下凹凸弯曲分合的状态,都叫地势。这地势是组成地理环境的重要部分。因为地球表面的外形既由种种不同的状态,于是显出天然的界线,把地面分作无数的自然区域了。这自然区域的力量很大,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关系也很深,世界上有各种国家、各种民族的不同现象,可以说都是它势力之下的产物。就最显着的事例观察。已可括作下列四项的力量:

a.范围国境的大小。一国的面积,大概总为自然区域所限。住在这自然区域以内的人民,被高山或大河阻隔住,不能与外界的人民互通往来,他们的语言、风俗、性情、便渐渐地与别部分的人不同;于同一区域内却渐渐地结合而形成国家。如尼罗河、阿付腊底斯河、恒河、黄河、长江诸流域,都是绵延千里的广大平原,生聚既易,人口日滋,于是地广人众的国家,便在此等地方出现。如地域太促,则包容的国家自亦狭小,像希腊、瑞士那样只能容纳少数民族的活动,便是适例。

b.形成国与国间的特殊关系。国与国有什么关系,全看它们所处的自然区域与邻区有怎样的关系。莱因界线的所以成为德法相争之点,全因地势重要、位置优胜的缘故。爱尔兰与英吉利的争执所以迁延不休,也因地势阻越,风俗、习惯、宗教等完全不能相同而弄到这样的。西班牙明明置身于欧洲,而能不受欧洲政潮的影响,也因天然的界限把它范围着,所以它能闭关自主,专心注意于它的内政。

c.确定一民族立国的精神。这自然区域既能做一国的保障,当然也能于无形中养成一国国民的特性,确立他们立国的精神。民族性与所处的环境适合,则人地相彰,国势便得隆盛;如果不能适合,则国势衰弱,而且民族精神也必日就萎缩。譬如西班牙和英国的边界都是大海,那么非靠强有力的海军,不能维持一国的权势。西班牙的失败,完全因为人民偏狭的心理和海军的衰弱,便是不能适应环境。英国就得了一个教训,所以它竭力设法维持它海军的势力。

d.支配文化发展的方向。人类最初的活动总是最容易的地方入手,所以山川海陆的地位,就能决定移民或出行的方向。中国当秦汉以后,黄河流域虽已完全变为汉族生长老死的乐土,而人口日繁,几有不能相容之势,于是开疆拓土,竟成事理必然的结果。然黄河流域地位适中,比北部的松花江、辽河诸域则温暖,比南部的长江、淮河诸域则略寒,开拓的方向,自然不愿向塞北风沙荒凉的地方去移植,而一意认定江淮以南山明水秀的所在去发展了。因此,秦汉盛时,对北的计划只有阻匈奴的南下,对南则因长江流域的温和适宜,便逐渐南伸。自西汉以下,文化南行,东拓三吴,西辟巴蜀,慢慢地长江文化与黄河匹敌了;慢慢地长江流域变为全国文化的中心了。后来海道大通,闽广一带,因交通便利而隆盛于前;奉天沿岸,也以地居势要,便卓起于后。这两处地方,在今日同为文化政治的中心,而各有相当的地位,这便是天然环境启迪转移的功劳。

(二)气候。气候笼罩在地球各部的上面,分别显出寒暖燥湿的功能,实是组成地理环境的第二要素。地面的陆地虽广,而最适宜于人类生息居住的,只有温带和邻近温带的一部分。那么气候势力的伟大也可以相见了。所以我们只要熟察地面各处气候的近况,便可知生活在某种气候状况中的人类,究有怎样的文化地位。今把气候及于人类生活的力量,概括作三项来说明它:

a.移转民族的特性。英国的土地,因受潮湿天气的影响,非常肥饶,人民不用费多大力气,便能足衣足食,过很舒服的日子。他们的思想,自然以个人为重,所以英国人的个人主义,竟是气候的出产品了。但是英国人离开了英国,到荒野渴燥的澳大利亚去,在那边一个人要单独过他的生活,差不多是做不到的,于是主张个人主义的英国人便不能不立刻变成社会的一员,他的思想便趋向于社会主义的方面。所以澳大利亚有国有铁路、国有轮船公司、国有保险公司和国有的各种工业。

b.支配人类的行为。人民犯罪的种类,也因天气的不同而两样。在天气热的地方,杀人、殴打等罪非常之多;在寒冷的地方,最普通的罪是盗窃、赌博之类。这是因为在暖热地方,人口众多,人民互相接触的地方,自然也很多,所以人民所犯的罪,大半是人事罪;在寒冷的地方,人民稀少,互相接触之处自然也少,加以生产困难,人民为衣食起见,往往不得已而流为盗贼,所以人民所犯的罪,大半是物事罪。因有这种原因,各处人民的道德观念,因不同的气候而变迁,国家的组织和法律也受了极大的影响。

c.影响人类的身体。气候又能影响于人民身体发育的迟速和生育率的高下。印度地处热带,人民身体的发育,异常迅速,因之结婚特早。世界各民族有迟至三十岁才结婚的,而印度则常有十三四岁的女子已出嫁生子,甚且早就变为寡妇了。在南美秘鲁地方,有一个城叫怕司哥的,那边有居民一万四千人,但因城址建在海平线以上一万四千二百英尺的高原上,所以气候非常寒冷,人民身体收缩,生育率几等于零,就是母鸡生蛋,也孵化不出小鸡。在那里居住的人,差不多全是外面搬来的。又有一件很可注意的事,凡在高地居住的人民,大概总能征服别种人民,推广他们的势力范围,组织一个大规模的国家。

因为他们受干燥稀薄空气的影响,能发展他们的肺脏和体力,所以他们的勇气非常充足。这类的例子,在历史上很容易碰到,如日耳曼族的入主欧陆,蒙古族的混一亚欧,便是最显着的适例。

(三)物产。凡地面上受自然或人为的培养,可以供给人类生活需用的东西,总称物产。这物产是构成地理环境的第三要素,它的产额的多寡和分布的遍否,很于人类生活有重大的影响。往往因天然产物的关系,直接或间接形成各地不同的社会现象。我们且就最普通的举例:

a.矿物的影响。矿产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很大,所以有许多人就拿“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的名词,来表示古代文化发展的时期。到了后来用金银的时代,这两种矿产便变了很有价值的东西,为抢劫金银而发生战争,历史上不知见过多少次。在现今工业时代,煤、铁更是重要,国家有了这两种矿产,便有很大的利益。法国甘冒不韪占据德国的罗尔,他们的希望,就在这储煤的宝库。

b.植物的影响。最初的国家,总发生在植物最丰富的地方。在这种地方,人口渐渐繁盛了,便发生文化。所以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墨西哥、秘鲁等有名的大国,都发生在天然仓廪的地盘上。再看沙漠居民的必需跟着水草搬家,更可见出植物与人生的关系了。

c.动物的影响。动物的繁殖,也与人生有很大的关系。譬如某地猛兽特多,则那边的人群社会便易起恐慌。

因为猛兽不但不足供人类的驱使,且足扰害人群的安宁,所以荒山孤城很少繁密的人烟。如驯兽特多,则不但耕牧两业都得它的利益,即负载往来,也很助商货的流通。沙漠旅行尤非骆驼不行,便是一例。

这地理环境的三要点,我们若把它认清了,便可讨论从入之方。因为我们不但知道人类为地理的主要原动力,而且知道自然的能力,也可阻止或引导人类能力的分布。

所以我们如果认定这三点去研究,入手的方法,也有三条纲领。

第一,是人类能力的分配,只要拣这能力最发展的地方去研究,譬如苏伊士、巴拿马两运河,为什么人类改造的力量有这样伟大,这伟大的工程,究于地理上发生怎样的变化?又如美国的纽约、芝加哥,为什么会变成极繁盛的都市?亚伯利亚极荒寒的地方,为什么也有赤塔、依尔库次克等名城。

第二,人口疏密的分布,只要从最秘密的地方去研究。譬如伦敦、北京两地,都是人烟稠密的地方,我们先要研究秘密的原因,究是被动的集中,还是自动的集中,同是被动或自动了,究竟集中的目的有没有分别。

第三,是国家分立的情形,只要由国都所在的地方去研究。譬如西班牙的马德里地和日本的东京为什么一个据全国的中央,一个偏在东南海滨。又如中国的都城,为什么不建在江海要冲的上海,而设在北京;欧俄旧时的国都,为什么要离开莫斯哥而另外经营彼得格拉。

这样研究,则各地工商业的关系、交通事业的组织、社会情状的大概……都可连带地知道,于是“文化因地理而形成,地理因文化而改造”的原理更得明白了。总之,我们研究的目标,是要由地理的环境究明地面各种现象的真相,但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却只从人事方面进行,并不板板地只看各地的方志,只查各项的地图,乃是随时随地去实地观察。我们须知学校的教科,只是一种索引,只是一个引端,我们所得的浅深,本来要看自己研究兴味的浓淡和努力程度的高下,才定得出来。我以为学校的教科,是我们研究的引端,实地的情形,才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一切图表方志,不过供我们研究时的反证和参考罢了。我们若抱着教科书算作天经地义,强记着一大堆名目和一些南北东西的方位便算满足,那固然不是研究;即徒拥种种图表方志以为这是无穷的宝库,也不能算作研究。真的研究,必需从实地去观察,大家果能从实地去观察,则地理的领域真是十分的繁富而且活动,尽足容我们在那里优游驰骋,享用一辈子。我们只要大胆地闯进这灿烂的领域,便左右逢源,在在可乐,哪里再会感觉到什么枯燥无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