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亚洲:沙特阿拉伯(世界我知道)
13525100000002

第2章 沙特阿拉伯国家概况(2)

枣椰要比红枣大数倍,呈橄榄形状,枣核和红枣枣核形状类似。吃上一个枣椰,细细品尝其味道,说它像蜜一样甜,一点也不过分。

据记载,枣椰的营养极其丰富,每天食用6颗,便可维持人体一天所需的能量和营养。枣椰不但营养丰富,食用之后还可强身健体,具有抗癌的作用。

高大而神奇的枣椰树,在大漠中同干旱酷热作斗争,默默地为人类挡风蔽沙,深深地扎根在这片荒芜的沙漠之中,却从不弯下高傲的躯干。

一年四季果实累累,为人类供奉甜美的食粮。枣椰树就像是一名忠诚的卫士,守着沙特的每一寸土地,并赋予沙特人力量和勇气。

第二节阿拉伯之城

提起沙特阿拉伯,人们对其印象无外乎就是沙漠、石油、宗教,到处似乎散发着沉闷的气息。直到走近才发现,原来沙特和我们想象的大相径庭。不论是文化古城、绿洲之城,还是能源之城、新经济之城,都是干净整洁,街道宽敞明亮,建筑现代华贵,民众安居乐业,时刻在向世人展示着古老而又现代化的阿拉伯之城。水、石油和宗教也成为沙特城市发展及其人民的安身立命之本。

1.沙漠中的花园——利雅得

利雅得是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和中央省首府,它坐落在阿拉伯半岛中部哈尼法谷地平原上,海拔520米。城市人口达150万,是沙特第一大城市。

在阿拉伯语中,利雅得是“庭院”的意思。因利雅得四周是一片绿洲,有广阔的枣椰林、棕榈树及清澈的泉水,如莽莽沙漠中的庭院伸延,令人神往。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现在的利雅得已是一个南北长30千米、东西宽10千米的现代化城市,城内居民区、工业农业区和商业区,布局井然有序。

利雅得属热带沙漠气候,因此绿化在这里便另有新意。沙特政府也非常重视绿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绿化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在新开辟的宽阔的马路两侧,绿油油的树木遮住了炙人的阳光,市内有许多空地,上面皆种植着大片的绿草。利雅得的别墅庭院中,芳草如茵,墙壁上爬满藤萝。为调节气温,市区内还建有许多公园及喷泉,给城市增添了丝丝凉意。

沙特阿拉伯是个水比油贵的国家,利雅得虽有水源,但淡水仍然不足,为了利用雨水灌溉花园和种植园,利雅得市政府投资巨款修建了一座长225米、高10米的水坝,蓄积了大量雨水,保证了城中植物四季长绿。

由于富饶的石油资源,沙特阿拉伯可称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其国民收入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利雅得的居民之富可从他们的国库中表现出来。在这座城市里,拥有二三辆高级轿车的家庭并不稀奇,各种高级家用电器也应有尽有。利雅得市民所享受的福利待遇也特别多,比如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及免收赋税。

从利雅得的文化设施中,也可以看出这个海湾富国的财大气粗。沙特国王大学是全国最高学府,也是世界上颇为知名的大学。该大学建筑豪华,一条长近1000米、宽20米的走廊地面全部用马赛克铺成,走廊两边是数万根高达20米的大理石石柱。城内还有法赫德体育场,体育场内专设的皇家包厢,装有巨型防弹玻璃。

大街上,一排排不高的楼,是规则的几何图形的组合,简洁的线条,棱角尽显;玻璃幕墙,多彩多姿的招牌、广告,鱼贯而过的车流,都是典型的现代元素;商铺骑楼下廊柱构成的莲花瓣形状及墙体上的莲花瓣状装饰又体现着浓厚的伊斯兰风格。

路上的车多于行人,商店冷清,街面也绝不喧嚣。不多的行人中女人更是稀少。不时可见的是穹隆顶的清真寺和寺旁玲珑的小塔,尖顶上装饰着一弯新月,四面都装着高音喇叭。颂经之声每日5次定时响起,提醒居民们每日必做的祈祷,让人感觉到古老宗教国家的气息。

王国中心大厦是利雅得的标志性建筑,如鹤立鸡群般,大约在利雅得的任何方位都看得到它。纺锥形断面的柱体直耸苍穹,外形简洁挺拔,顶部天桥下巨大的倒抛物线空洞体现出生动的变化,据说有人曾驾驶小型飞机从其中穿过。通体玻璃幕墙反映出蓝天白云又显示出其空灵飘逸。到处可见新的建筑工地,建筑并不密集,不时可见大片的空地,整个城市显得明亮开阔,绝无高楼压顶难见天日的压抑感。

国王塔是沙特人指路的明灯。几乎每个走进利雅得的人,从看到它的第一眼起便会记住它。几乎每个行走在利雅得的人,都习惯用它来辨别方向和道路。对这个楼高不超过10层的建筑,有人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诺基亚手机模型,相信沙特人更愿意把它看成一袭阿拉伯长袍“黑夜里”。塔上流光溢彩,霓虹流转于胸前,非常像王室镶着金边的白袍。

尽管利雅得人的生活富裕奢华,但另一方面,利雅得也有严厉的法规戒律。利雅得没有电影院,严格禁酒。

2.穆罕默德的诞生地——麦加

麦加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它坐落在沙特阿拉伯西部赛拉特山区一条狭窄的山谷里,面积不到26平方千米,人口约40万。这里四周群山环抱,层峦起伏,景色壮丽。只有四个山口和外边联系,像一座最坚固的天然城堡。由此,麦加又有“安全城”之称。麦加气候炎热干燥,这里虽然没有迷人的自然风景,然而麦加的名气却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它的着名还得归功于宗教地位及传奇色彩。

在阿拉伯语中麦加是“吮吸”之意,它形象地表达了这里地势低、气温高、饮水困难的特征。麦加城之所以名震环宇,是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就诞生在这里。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和传播伊斯兰教,因遭到反对和迫害,在公元622年迁往麦地那,在麦地那决定把礼拜的方向朝向麦加,从此,世界各地穆斯林都朝向麦加作礼拜。

公元570年,穆罕默德出生在麦加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在其出生前的2个月去世,母亲又在他6岁时病故,不幸的童年使他过早背负起沉重的生活负担。长大后,他经常去麦加郊区希拉山,隐居在小山洞里,昼夜沉思,想什么却没有人知晓。

据说,他是在山洞里和上帝神会,这些神会使他成了真神安拉“最后的先知”,之后他便创立了伊斯兰教,将麦加城的首要神灵安拉奉为唯一的神灵。

有一次,穆罕默德突然听到一种声音,这是上天的安排使其成为先知。从此,穆罕默德便以先知警告者的身份开始了他的宗教活动。在布道初期,他主要讲述天堂地狱,死后复活以及末日审判等教义,告诫人们末日即将来临,信奉安拉免受惩罚。

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兵攻占麦加,把圣殿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

穆罕默德及其后继者们一手拿着《古兰经》,一手举剑,经过无数次的圣战,终于建立起了一个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国家,成为统一阿拉伯半岛的强国。

麦加城中心的大清真寺(又称禁寺)是穆斯林最神圣的地方,总面积16万平方米,可容纳30万穆斯林同时做礼拜。

7亿穆斯林虽然分散在世界各地,但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精神中心,就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城——“先知”穆罕默德的诞生地——麦加。

在穆斯林世界,麦加被誉为“诸城之母”。这里四面山峦起伏,东西两侧高峰危立,在东北、西北、西、南方向,各有一山口通往外地。因受山峰所限,城市过去大致沿西南和北方伸展。

麦加旧城建在一个“易卜拉欣洼地”的干涸河谷上,聚集着具有中古特征的宗教建筑和宫殿。麦加城中最重要且着名的圣地是大清真寺,即圣寺。

据《古兰经》的经文记载,在此禁止凶杀、抢劫、械斗,所以又称禁寺。

它是一个由上下两层长廊环绕的露天大院。经过几个世纪的扩建和修葺,特别是沙特时代的扩建,面积已从3万平方米扩建为16万平方米。

按照沙特阿拉伯的规定,只要是穆斯林,不论什么国籍,皆能在麦加居住。伊斯兰国际联盟也驻扎在这里,使麦加成了一座有特色的国际性城市,正一步步向现代化迈进。

3.塔伊夫——沙特“夏都”

山城塔伊夫位于沙特阿拉伯王国的西部,海拔1682米,面积175平方千米,行政隶属权归麦加管辖。

在阿拉伯语中,塔伊夫是“包围、环绕”的意思。这座群山环抱的山城,几百年来一直是沙特的游览胜地。站在风化的岩石上放眼望去,四周一片葱翠,山谷果园中各色鲜果挂满枝头,鸟语花香,白云蓝天,草地青翠。塔伊夫气候凉爽,夏季平均气温在20℃~30℃,冬季平均气温在10℃~22℃。每年夏天都有众多家庭到这里消夏避暑,向来有沙特“夏都”之称。

曾有西方旅行家这样称赞:“塔伊夫是麦加的伊甸园,空气清新,流水潺潺,是玫瑰园、葡萄园、苹果园之地。”因临近麦加,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得塔伊夫成为沙特重要的旅游胜地。在沙特民间,流传着“在麦加过冬,在吉达赏春,在塔伊夫消暑”的说法。

塔伊夫是座历史名城,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伊斯兰兴起以前。有历史学家认为,5000年以前,塔伊夫山谷已有人居住。历史上米赫拉希、阿马莱克、塔木德、塔基夫等部落曾在此生息。前三个部落已消亡,仅剩下塔基夫部落繁衍至今。塔伊夫部落居住在城里,为过往商旅提供食宿、保安等服务。

塔伊夫与麦加相距仅55千米,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很深。公元631年,塔伊夫居民皈依了伊斯兰教,许多塔伊夫居民成为传播伊斯兰信仰的使者。《古兰经》将麦加与塔伊夫相提并论,称为“卡里亚坦”,意为“两个城市”,清楚地表述了这两座城市间的密切联系。

穆罕默德传教初期,也曾在塔伊夫住过。因受到古来氏贵族的反对,麦加穆斯林处境很困难。公元619年,穆罕默德前往塔伊夫,劝说塔伊夫部落皈依伊斯兰教,以寻求他们的支持,但没有如愿。有一位名叫阿达斯的奴隶,见穆罕默德神情沮丧,动了恻隐之心,给了穆罕默德一盘葡萄,经过一番短暂交谈,阿达斯信奉了伊斯兰教,成为塔伊夫的第一位穆斯林。今天在塔伊夫还能见到一座以阿达斯命名的小清真寺。

630年,穆罕默德再次前往塔伊夫,此次随穆罕默德前往的穆斯林和当地部落发生了武装冲突,战斗持续了20天,12名穆斯林被打死,穆罕默德被迫撤离塔伊夫。但穆罕默德还是祈求真主赐福于塔伊夫居民,并指引他们走上正道。一年后,塔伊夫部落派6名代表前去拜见穆罕默德,宣布该部落从此信奉伊斯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