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亚洲:沙特阿拉伯(世界我知道)
13525100000011

第11章 古老的文明与风俗(2)

在沙特阿拉伯,男人和女人活动的区域都要分开,男人们有自己的客厅,餐厅甚至是大门。在购物时,商场设有女性专卖区。在沙特,设试衣间是非法的,因为女性不能在外面脱下长袍。

在商场的左侧全是高档的世界顶级品牌商品,而右侧的半截围墙上面则全是磨砂玻璃,专卖区里外的人都无法看到对方,外面的人,更无法窥视这个女性世界。

除购物外,沙特妇女去饭馆吃饭也要被“隔离”。沙特的饭馆都分家庭区与单身区。有女士的情况下就要到有屏风遮挡的家庭区。家庭区每张饭桌间又用帘子隔开,像一个小包间。倘若只有男性,那他们就只能坐在大厅吃饭。有女性同行时,男性才有机会到家庭区就餐。

出行则更能体现出沙特妇女的特权。

沙特不允许女性开车,女人去哪里,都要有家人和朋友接送。沙特人说:“他们并不是歧视女性,而是把女性当做宝贝,要保护和珍藏起来。”在沙特阿拉伯,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但大多数人并不像外界说的那样都会娶四个老婆。除了感情因素外,经济上难以承受也是主要原因。

据说先知穆罕默德在传播伊斯兰教的时候,阿拉伯半岛上奴隶主之间及外来侵略势力战争不断,男人死伤无数,许多女人无家可归,又没有生存能力。穆罕默德就鼓励有条件的男人把她们娶回家,照顾她们,以使她们免受饥寒病痛之苦。对于生病或残疾的女人,也鼓励男人把她们娶回家,这是一种善举。同时规定,丈夫须给妻子们同等的爱和关怀,否则就没有资格娶第一任妻子以外的女人。

按照伊斯兰教的要求,要从物质上善待老婆,并将其一视同仁。比如,在娶第一个老婆时为她买了一件非常珍贵的饰品,在娶第二个老婆时也必须为她购买,这一条还被写进了《古兰经》里。现如今,一夫多妻制已经成为伊斯兰国家文化的一部分。另外一个缘由是先知穆罕默德希望男人们通过多娶妻子而多生儿育女,以壮大伊斯兰教徒的人口,达到巩固与传播伊斯兰教义的目的。

按照沙特的惯例,男人的每个妻子都得享受同样的待遇,也就是说起码要有同样的房子和同样的日常花销。因此对于一般沙特男人来讲,能娶到一个老婆就不容易了。

据统计,沙特妇女失业率在24%左右。国家鼓励女性工作,但是女人并不一定想抛头露面。另外,沙特女性在工作时要和男性分开,这也成为女性就业的障碍。

3.身上着大袍,头上包头巾

随着社会的发展,阿拉伯各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但是传统服装白大袍并没有被冷落,到现在仍相当流行。即使是赶时髦的年轻人和公务人员,上班时西装革履或牛仔服,一到家仍都换上大袍。国家元首、高级官员身着大袍出席盛宴和庆典活动的也屡见不鲜。还有一些人会在大袍外穿西装,或西装外披大袍。

阿拉伯大袍的颜色除白色外,还有深蓝、深灰、深棕色和黑色。阿拉伯人的内衣,各地区也不相同。上衣多为条纹长衫,也有白色汗衫,夏季许多人不穿内衣。由于阿拉伯男子一年四季大袍不离身,内衣的式样与色彩就没有多少显露的机会。

头戴黑面纱,身穿黑大袍是伊斯兰教规定下的阿拉伯妇女形象。阿拉伯妇女的黑面纱很薄,戴上面纱,外人看不着主人的脸,主人却能透过纱网视物如常。有少数妇女戴双层黑纱,视物很困难,常常需儿童帮助;有人用一块黑纱盖住头发,另一块遮住面部和嘴巴,露出眼睛;有人在黑纱上开上一个或两个小洞,方便于视物。

黑纱有大小,小的罩住头及脖子,大的蒙在头上,四角可以垂至胸部,甚至腿部。

多数妇女除戴黑纱外,里面还戴有做工精细、镶嵌饰物的帽子。

阿拉伯妇女看似衣着简单,甚至赤脚,其实不然,她们浑身几乎戴满各式金银首饰。头戴银头箍,头箍系银链,前额挂金银链,鼻饰镶花,耳坠一环又一环,项链一圈又一圈,十指戴戒指,手腕挂镯子,脚上脚饰脚镯与足铃……不但十分别致,而且显现出她们披金戴银的雍容华贵。

阿拉伯大袍历经千载而不衰,是它对生活在炎热少雨的阿拉伯人有无法取代的优越性。生活实践证明,大袍比其他式样的服装更具抗热护身的优点,无论白色或者其他颜色的大袍,在吸收外来热量的同时,里面形成一个通风管,空气自下而上流通,好像烟囱一样,使人体感到凉爽。

阿拉伯人的包头巾,也是沙漠环境的产物,起帽子的作用,夏季遮阳防晒,冬天御寒保暖。这种头巾是将一块长方形布放于头上,再套上一个头箍固定。其多为白色,也有其他颜色。布料有优劣厚薄之别,随季节和条件而定。

头箍是用驼毛做成的圆状环,多为黑色,偶有白色,粗细轻重不等。

年轻人很喜欢粗重的头箍,再系根飘带,显得潇洒、英俊。

有些阿拉伯国家,比如半岛上的也门和北非的毛里塔尼亚,男人们头上缠一条白色的长头巾,不戴头箍。他们的头巾除了起帽子的作用外,还有着其他用途:睡觉时做铺盖,礼拜时当垫子,洗脸时做毛巾,买东西时当包袱,刮风时蒙在脸上挡风沙。

阿曼男子只披头巾,不戴头箍,头巾的颜色有等级之分,大多为白色或者素色,王室人员用红、蓝、黄三色为基调的特制头巾,其他人禁用。

头巾下再戴一顶小白帽是许多阿拉伯人的习惯。在非正式场合,他们更喜欢只戴小白帽而不包头巾。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部分男子不用头巾,不戴小白帽,只戴一顶红色或者黑色土耳其式的高筒毡帽。一些人爱在毡帽下缠一条白布,更显得艳丽新颖。

滚滚石油财富改变着中东这块古老的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规律及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他们的审美意识。

4.骆驼——沙特人的“命根”

骆驼是古代阿拉伯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有“沙漠之舟”之称。现如今,骆驼早已不是当年的角色,但人们对骆驼的喜爱和重视却有增无减。

至今,很多沙特人家中仍然饲养着骆驼。每年,沙特会举办全国和海湾地区赛骆驼和骆驼选美等活动。

在沙特境内的广袤的不毛之地中,吃苦耐劳的骆驼曾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并一度是社会的“宝贵栋梁”。

在阿拉伯人眼中,骆驼是一种十分美丽的动物。骆驼一词在阿拉伯语中也因此具有跟“美”、“美好”等词相同的词根。骆驼的美不但在于它身形高大、颈项曲美的外形,更来源于它坚忍不屈、吃苦耐劳的性格。在阿拉伯沙漠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它们能够顽强地生存和工作。

骆驼具有阿拉伯人最看重的坚忍美德,因此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阿拉伯人最欣赏的动物之一。

1000万年前骆驼生活在北美洲,其远祖越过白令海峡到达亚洲和非洲,并且演化出双峰驼和人类驯养的单峰驼。单峰骆驼在数千年前已开始在阿拉伯中部或南部被驯养。约2千年前,单峰骆驼逐渐在撒哈拉沙漠地区居住,但在前900年左右它们又再次消失于撒哈拉沙漠。

它们大多是被人类捕猎的。后来埃及入侵波斯时,冈比西斯二世把已经被驯养的单峰骆驼传入波斯地区。被驯养的单峰骆驼在北非被广泛使用,而直到后来,罗马帝国仍使用骆驼队带着战士到沙漠边缘巡逻。

在城市中,为行人修建的过街天桥很常见,而在世界最大的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还有专门为骆驼修建的过街天桥,骆驼过街天桥因而成为当地一些沙漠高速公路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沙漠中,并非寸草不生,而是不均匀地分布着。针状叶子的低矮灌木丛是骆驼的美食,俗称“骆驼草”。白天,成群的骆驼被牧人带进沙漠寻觅食物。很多时候,它们需要穿越公路,到路另一边的沙漠中寻找骆驼草。过街天桥就成为它们在沙漠中集体迁移的安全通道。骆驼过街天桥高约5.5米,长约30米,两侧护栏由2米多高的钢板围成,以防止骆驼群通过时因拥挤而跌落。

在传统的伊斯兰教国家里,妇女是不能进行选美比赛的,而骆驼的选美比赛则是当地风俗所提倡的,因此成了该地区的一大亮点活动。

第三节沙特人习俗礼仪

沙特是世上最为严格的国家,在这里,无论阳光多么明媚,都看不到衣着时尚的沙特美女,看不到冰凉的百威啤酒,看不到好莱坞的领先大片,看不到恋人的花前月下,更不会出现葬礼上的吹吹打打。

沙特人的一切活动都在宗教的统御下归为坚贞的信仰和虔诚的膜拜。

1.一眼订终身

沙特是一个典型伊斯兰国家。同世界大部分地区一样,沙特人把婚礼当做欢乐的庆典和重要的社交活动,但是沙特的婚俗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阿拉伯传统和特有的习俗。

在传统的沙特家族里,婚姻基本上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尤其是父亲拥有绝对的权威。在沙特没有夜总会,没有电影院,没有在街头深情凝视或者男女之间随便聊天的习惯。除了家庭和亲戚关系外,男士很少有和女性接触的机会,和未婚姑娘们更是难得一见。因此,终身大事就只能依赖父母和亲友。

在沙特,选择伴侣的方式很简单,这便是在家族内部挑选。多数沙特人认为,表兄妹是最佳配偶,其次是部落里的亲戚。

小伙子到了十四五岁,父母就开始为其张罗终身大事了。这时,父母就会在亲友和邻居的子女中留心观察。在沙特,妇女有自己的社交活动,她们在闲谈、煮饭、做礼拜之类的活动中互相交流,增进了解,母亲大多通过这种方式来物色未来的儿媳。倘若相中了某位姑娘,母亲会和丈夫商量。而父亲对女孩家的男性成员一般则比较熟悉,如不太熟悉,会找个朋友打听。父母都同意了,才会征求儿子的意见。关于那位姑娘,如果两家是亲戚的话,小伙子还会知道一点,如果不是则一无所知。

父母相中了姑娘会托人到女方家里提亲。女方当然也要经过考察,如果不反对,会定下一个相亲的日期。到了那一天,小伙子和父亲一起带着礼物来到女方家中,主要目的在于让女方家庭特别是女孩本人得以近距离地观察他。在相亲过程中,男人坐在一厅,女人在另一厅,只有要相的姑娘可以端茶或者拿枣椰去男人厅,因为得让小伙子看看她。如果男方觉得满意,离去后便会想方设法跟女方联络,什么奇妙方法都可能用得上。如果一方觉得不合适,便不会有后续发展,就当做一场普通的拜访。女方当然也可以表示愿意与否。相亲结束时,女方父亲一般不会立即答应这桩婚事,而是要求给一段时间考虑和商量一下,并要征求女儿的意见。如双方都没有什么意见的话,接下来便是正式定婚。

定婚这天称为“拥有日”,意为小伙子从这一天起就会合法地拥有他的心上人了。订婚后的男女才可以“自由”来往,互通电话,女方在父母或兄弟的陪同下可与男方出外游玩交谈,但女孩还是黑袍裹身,一点不露。在这种相互了解中,如有不满意,任何一方都可以提出退婚。

但任何一方提出反悔都被认为是非常丢脸的事。如果两情相悦,则表示大婚在即。女孩子一般14岁就可谈婚论嫁。

婚礼前有一个晚上是很特殊的,称为“染指夜”。这天夜晚新娘的双手和双脚都要用棕红色的指甲花染饰一下。在染指夜往来的人都是女人,包括新娘的姐妹、家人及闺中密友。她们聚在一起欢歌快舞,十分热闹。新娘的家人与女宾们也要用指甲花来涂染自己的双手。指甲花做成的颜料点在皮肤上,就会留下深红色的印记。

婚礼当天,在女方家举行活动。女方家的亲戚朋友纷纷前来庆贺。

主人则要宰鸡、羊,宴请宾客。

举行婚礼的当晚,要举行那勒沃仪式。新娘坐在房屋中央用彩带、丝绸装饰的椅子上,一群妇女与年轻姑娘团团围着她,挥动手帕,摇动扇子,高声唱着表示祝福的民间歌曲。尽管婚礼上众人欢乐,气氛热烈,但新娘自始至终都不露笑容。

根据当地传统观念,如新娘在婚礼上露出笑容,表明她愿意离开自己的父母,会被认为是一个不孝的姑娘,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不但如此,在沙特阿拉伯有的地方,青年男女相亲时也不得出现笑脸,哪怕有一丝笑脸,即使再美满的婚姻也会马上被否定。

接下来,新娘被接到男方家里,在一顿丰盛的婚宴之后,要举行萨巴希耶仪式。所谓萨巴希耶,就是新娘要向众人展示自己从娘家带来的嫁妆、首饰等物。沙特阿拉伯人讲究面子,当父母的总要想方设法地多为出嫁的女儿置办一些嫁妆,以便女儿在婚礼上展示嫁妆时能得到众人喝彩,这样才会使自己觉得脸上有光。

新娘的贞操在沙特阿拉伯人的传统观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丈夫在新婚之夜发现妻子是不贞洁的,只要连说三声“我休了你”,可立即废除婚姻。一旦年轻女子被丈夫在新婚之夜休掉,她就会名声扫地,以后就很难再嫁人。如果丈夫休了妻子,事后经过冷静思考,觉得对不起妻子,或考虑到自己没有经济能力再娶别的女子为妻,可以同被休掉的妻子重新结合,也不必举行什么仪式。但只许第二次结合,不得第三次结合,如果第三次结合,会以通奸罪论处,处以极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