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欧洲:荷兰(世界我知道)
13524800000019

第19章 欧洲花园——荷兰的迷人风采(4)

由于该项工程位于荷兰西南部莱茵河、马斯河、斯凯尔德河三河交汇入海处,因此称为“三角洲工程”。它于1954年开始设计,1956年动工,历经30年的时间才竣工启用。在这一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金,据说大约有120亿荷盾。另外,荷兰人在鹿特丹以南的海湾之间修建了一系列水坝、防洪坝,使原有的海岸线缩短了700千米。在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运用了很多水利建设方面的最新科研和技术。特别是在保护该地区的海生动物与植物方面,采用了非完全封闭式大坝的设计方案。

三角洲工程是一项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的工程。因此曾经有人将这项工程比喻为人类的“登月行动”。不过,虽然三角洲工程的建设难度很大,却给荷兰西南部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不仅使荷兰摆脱了水患的困扰,还改善了鹿特丹至比利时安特卫普的交通,从而促进了该地区以及全荷兰的经济发展,所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节 “伯爵的树篱”海牙

海牙是荷兰政府和议会所在地,全国第三大城市,南荷兰省首府,位于荷兰西海岸距北海6.4千米的砂地平原上。面积70余平方千米,人口约44万。王宫和政府,议会及外国使团亦设于此。温带海洋性气候。

城西海拔4.5米,城东为低于海平面的围垦地。

1.从狩猎场到国际重镇

海牙早年为荷兰伯爵狩猎驻留地。13世纪开始发展,1648年后为荷兰7省联合行政机构和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所在地,成为国际性城市。

17-18世纪修起运河、港湾。18世纪末,所产银器和瓷器颇有名,印刷和出版业发达。1795-1813年在法国统治下,城市衰落。法国占领结束后,又成为荷兰王国君主驻地和行政中心。1870年以后经济发展迅速,兴建港口。1899年和1907年两次在此举行世界和平会议,成为永久性国际法中心,国际法庭设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严重破坏,战后重建和扩大。

为商业金融中心。印刷、造纸、食品加工与紫檀器具制造等工业均具较大规模。国内和国际的重要交通枢纽。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有14座博物馆,藏有品种繁多的现代艺术品,古老的手工艺品、乐器和印刷品等。工业以机械、电器、印刷、造纸、木材加工和食品为主。商业、金融业发达。设有大石油公司总部。荷兰及西欧运输枢纽,交通便利。西欧文化中心,设有艺术学院、交响乐团和多个博物馆,海牙风景画闻名世界。

海牙,在荷兰语中的意思是“伯爵的树篱”,最初这里是荷兰贵族们的狩猎驻留地。1248年建立城堡。1280年四周建起了“爵士宫”等建筑,13世纪成为皇家的行宫,后来成为总督的驻地,并逐渐形成了城市的核心部分,称“宾尼霍夫”。1350年,市北开挖了哈夫瓦季弗人工湖(现仍为当地名胜之一)。14世纪,王宫区西面建起了村庄。1580年荷兰最早的议会会议就在“宾尼霍夫”(内院)举行。1585年尼德兰联合省和荷兰省府机构迁到这里。17、18世纪市内的建筑不断增加,修起了运河,建起了港湾,渐渐成为了全国的政治中心。19世纪初,荷兰首都迁往阿姆斯特丹,但王宫、议会、首相府和中央各部仍留在这里。

从17世纪起,海牙逐步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城市,一些国际性会议常在这里举行。1668年,英国、瑞典和荷兰3国同盟条约和1717年英国、法国和荷兰3国同盟条约均在此签订。1899和1907年两次国际和平会议也在这里举行。至今,在城市郊区还完好地保存着一座名为“林中之屋”的别墅,这就是第一次和平会议的会址。1913年建造的和平宫雄伟巍峨,是国际常设法庭所在地。1969年又建成了荷兰会议中心,可容纳9000名代表。不少大石油公司的国际总部也设在这里。

20世纪以来海牙发展迅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牙进行了大规模重建和扩建。城市沿北海海岸而建,海拔高度约4.6米。因受墨西哥湾洋流影响,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0℃)高于其他同纬度地区。沿海有一条宽阔沙丘作为屏障。市北瓦瑟纳尔是荷兰最富裕的市区之一。

市内重工业较少,当地公司多经营贸易、银行、保险和服务业。接待国际会议为海牙一大行业。

2.城市建设换新颜

海牙有铁路通往西德鲁尔区、布鲁塞尔和巴黎。

与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机场之间的距离不到1小时车程。与英国沿海城镇通轮渡。文化机构设施包括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学校、音乐学校、交响乐团、剧团和芭蕾舞团等。公园、绿地和运动场众多。辟有欧洲最大的野营公园。着名建筑有诺尔登德宫、毛里修斯宫等。附近的斯赫维宁根是荷兰最大的海滨浴场之一,在此可饱览碧波万顷的北海,是着名的旅游胜地。

海牙有两个火车站,位处市中心,连接欧洲各个主要城市,包括法国的巴黎和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一般车程1小时左右。

海牙本身没有机场,要到最近的鹿特丹才有机场,现时有四条火车线通往鹿特丹机场。海牙有高速公路连接荷兰各省份,网络可伸延至邻近的德国和比利时。

城市生活集中在霍夫菲法湖和国会大厦周围地区。海牙大学正坐落于此。作为一所着名的应用类高等学府,海牙大学拥有大概16000名国内外学生。事实上,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外国餐厅使市内出现了很大的文化差异,连带衍生的是为数不少的外国酒馆、商店及文化活动。

海牙是北海沿岸最大的荷兰城市,因此海牙市内也包括了两个风格上截然不同的海岸市镇。当中包括海牙主要海旁度假胜地席凡宁根。位于市内西北部的席凡宁根,是深受当地年轻人和游客欢迎的景点。席凡宁根每年带来1000万访客,它成为荷、比、卢3国最受欢迎的海旁城镇。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荷兰人都错误地认为席凡宁根是一座位于海牙右方的独立城市。这其实是误解:席凡宁根其实属于海牙1/8。至于位于城内西南方的凯克德伊恩,则是海牙的另一个海旁度假地。比之席凡宁根,凯克德伊恩要小得多,它主要吸引本地人。

昔日的荷属东印度殖民地在海牙留下了它们的标志。很多街道的名字前端都取用荷属东印度的地名。自从1949年12月荷兰失去这属地后,他们便称海牙为“印尼之窗”。在市内的旧区通常有又阔又长的独特街道。市内房屋普遍是不多于3层的低矮房屋,它们都十分雅致。

城市在布局上比其他荷兰城市要宽敞。海牙只有很少量的运河,因为大多数的海牙运河都在19世纪干涸了。一些荷兰最繁荣和最贫穷的街区都可以在海牙找到。较富裕的地区通常位于城市的西北方。较穷困的地区通常存在于城内南区或东区。这分野反映在当地的口音上。

3.仲裁之地——海牙国际法院

在荷兰海牙,还有一个重要的国际机构,那就是海牙国际法院,其正式名称为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of Justice)。它是联合国6大机构之一,成立于1946年。国际法院也设在海牙市中心的和平宫,这是一座由灰色花岗岩做底座,由红砖砌成墙壁的坡顶建筑,高四五层,长六七十米。门前是一片比足球场还大的草坪,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平宫建于1913年,“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常设国际法院及其继承者-“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国际法院均在此办公。进得门来,厅廊宽敞,墙上悬挂着着名法学家的画像,楼梯旁陈列着各国赠送的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