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大洋洲:澳大利亚(世界我知道)
13524600000009

第9章 流放出生命的精彩——文学艺术篇(2)

得知母亲将死的消息,他们匆匆回国争夺遗产,先是明争暗斗,勾心斗角;然后又沆瀣一气,干起了乱伦的勾当。三个人物性格迥异,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冷酷、自私、堕落。小说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极力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着的精神危机以及被金钱腐蚀了的灵魂。

怀特的小说像一部史诗,“他将一片新大陆写进了文学”。在澳大利亚的当代文学史上,怀特的小说力求表现深刻,使澳大利亚小说创作发生了重大转折。然而,怀特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为澳大利亚文学所作出的贡献,还在于他通过作品所反映出的人类对其自身、社会以及自然的深刻思索,就像是一把“灵魂的解剖刀”。

有人说,遗忘是治疗伤口的最好的良药。但是二战给人类造成的无尽苦痛,是经历过的人们永远也无法遗忘的。澳大利亚曾经两次被卷入世界大战的漩涡之中,这种战争遗留下来的伤痕也深深影响着澳大利亚的文坛。

当年,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震撼了全世界的观众。而这部作品的原作者就是近代澳大利亚为世界文坛贡献的最优秀的作家托马斯·肯尼利。在托马斯的童年记忆中,悉尼街头到处是美国士兵,日本人正在逼近是当时轰动的新闻。正是那场战争,给托马斯的童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所以他从童年开始,心底一直有一个疑团,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经历那些战争和苦难。长大以后他一直在试图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也使他对许多历史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能写作《辛德勒方舟》,与童年的记忆有很大关系。

影片讲述了一个坚定的纳粹党人,也是一个投机商人辛德勒,他看到纳粹分子对犹太人的血腥屠杀,受到极大的震动,引发了他的良知。

为了保护犹太人,他制定了一份声称他的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的名单,贿赂纳粹军官,最后使1000多名犹太人幸存了下来。

《辛德勒的名单》成为全球最受瞩目的影片,其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气质都达到了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及高度。描写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遭受集体屠杀的影片过去也拍过很多,但是以德国人良知觉醒并且不惜冒生命危险反叛纳粹、营救犹太人的真实故事片,这还是第一部。

托马斯写作《辛德勒方舟》也是源于一次偶然的遭遇:当时托马斯在英国的一家箱包店修理旅行箱时,这家店的老板给他详细讲述了辛德勒的故事,而这位老板本人就是被辛德勒救出的犹太人之一。此后,托马斯调查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情况,采访了包括辛德勒夫人在内的很多当事人,完成了小说《辛德勒方舟》。

书评家对托马斯的评价是:“他能正视人类制造邪恶的能力,同时发现里面所隐藏的希望。”托马斯作品中所富有的正义感和人道主义情怀也深深影响了这个时代的澳大利亚文坛。

第二节 绚丽多姿的艺术国度

在澳洲这片土地上,到处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土着艺术之风。

尽管现代文明给澳大利亚这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是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土着文化和艺术形像屹立在澳洲大洋边的岩石,历经风浪的洗礼,仍旧傲然挺立,挥之不去,并对澳大利亚的文化艺术乃至世界的文化艺术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澳大利亚现代艺术家都开始从土着的文化和艺术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寻找那种生命的原始动力,并且借鉴土着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装饰手法,创作出了神奇的艺术作品,最终形成了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色彩。

1.最古老与最现代——现代土着艺术

在澳大利亚原住民心中,创世之初的神灵祖先是永恒的存在,甚至在现代世界仍然活力十足。所有这些观念都通过原住民的艺术表现出来。绘画、音乐、舞蹈在原住民中世代相传,并且从未间断地指导和鼓舞着他们。即使遭受欧洲白人的阻隔,这些艺术形式也没有失去其旺盛的生命力。

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土着艺术开始在北部地区迸发出火花,逐渐燃遍阿纳姆地各部落,之后又燃向艾利斯斯普林斯西部的沙漠地区,最后迅速燃遍全世界。在阿纳姆地区,传教士鼓励部落的人把他们的图案画在从树上剥下的树皮上,这些图案源自传统的岩石艺术。

知识小百科

传教士

传教士是指坚定地信仰宗教,并且远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们传播宗教的修道者。传教士一般是指基督教的宣教师。实际上佛教是最早大规模传教的宗教,沿着丝绸之路送出它的信仰。

近几年,北部土着社区都拥有自己闻名遐迩的手艺人。蒂威岛上的居民以自己的雕刻和特色绘画着称。埃米莉·克格万格的作品使她所在的澳洲中部的尤托皮亚社区被标在地图上。她的侄女凯瑟琳·派詹继承了这项传统创作艺术。

事实上,土着民族如今生活在澳大利亚的每个州和地区,有着高度都市化的环境。虽然仍有部分土着人生活中在相对偏远的乡村,但他们当中许多人,不仅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在政治、文学、体育、表演、摄影等领域都取得了成就。

由土着人组成的“澳之火舞蹈团”是澳洲最古老的土着文化与现代舞完美结合的典范,它反映了世界最古老的文化发祥地的风貌,又表现出丰富的移民文化所具有的特点。如剧目《梦回圣地》是通过与澳洲人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在海陆空的三种代表动物——澳洲鹤、袋鼠、海龟所呈现的三幕美丽的梦境,引导人们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

“袋鼠舞”和“鹤舞”是一个非音乐仪式的代表,“袋鼠舞”演示了如何喂食袋鼠、如何走路、如何抓住这些猎人。在表演“鹤舞”时,男子模仿鹤的叫声和鹤的动作,围成一个圆圈起舞,女子则模仿鹤孵蛋的动作,舞蹈表现了鹤如何飞翔、如何觅食、如何产卵,老鹰又如何抓小鹤,音乐有强烈的民族特点,舞姿充满生活气息。“澳之火舞蹈团”以其原始野生生活、狂暴的风潮以及灼热的激情赢得了国际的高度赞誉,是澳大利亚文化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

艺术是原住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交流知识和观念的媒介之一,是人类精神的必然流露。在原住民的历史上没有书面文字,他们认为知识能够在创造者的意识中永存,如果传达正确,这些知识也会在接受者那里得到永存,否定了对于文字的需求。

因此,“艺术被织进了原住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原住民生命的重大历程——出生、成年、结婚、死亡以及节日和庆典等许多重要场合,都要举行相应的仪式。他们通过绘画、讲故事、歌舞和演奏音乐等形式与祖先神灵交流,实现了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和谐共存。

今天的土着艺术已同现代艺术共同成为澳大利亚当代艺术的两大主流。用“梦想”两个字来概括澳洲土着艺术应该最为贴切。从梦幻时代绘画到聚合颜料绘画,现代土着人创作的艺术品蕴藏着数千年的神话和传统。它不仅是传统艺术也是当代艺术,在现代土着人艺术品上加标注可能很困难,困难程度不亚于给符号定义。

原住民透过艺术的梦想,跟他们的祖先进行交流。在梦想的世界里,人们仿佛看到了关于天地创世、民族起源的神话,从梦想中看到了伊索寓言的童话。对于原住民来说,梦是一种信仰,使原住民相信,人生前死后永远结合在一起。他们把做梦看做为创造万物之时,对此加以口述,代代相传,从而保证土着文化和社会的连续性。

在澳洲原住民的历史上,有一个人很特别。他不仅是原住民作家,同时更是一位发明家与演说家——戴维·乌奈庞。

乌奈庞在家乡的教会学校读书时就显示出了强烈的求知欲。他对哲学、科学和音乐特别感兴趣。虽然没有受到过高深的数学教育,但是他却对许多工程方面的难题进行了研究,并且作出了很多发明。1909年,他发明的一种剪羊毛的工具获得了专利。他还发明了离心马达、辐射状排列车轮以及一个机械推进器。可惜的是他没有资金来进一步发展他的很多创意。早在1914年,乌奈庞就引用土着人的狩猎工具回旋器的原理预见到了直升飞机的问世,比第一架直升飞机问世的时间早了20多年。他对永恒运动秘密的探索持续了一生。

乌奈庞还是公众生活中原住民的代言人。他经常应召参与调查土着人事务的皇家听证委员会的工作。

1934年,他敦促联邦政府承担起对土着民事务的责任,并提出了建立一个原住民事务委员会的建议。

乌奈庞多年担任澳大利亚土着之友协会的工作人员,到处旅行广交朋友,成为澳大利亚东南部各州非常著名的一位人物。他在旅行期间,大力宣扬他的主张,宣传土着的传奇人物和传统习俗,提倡白人与土着之间“有同情心的合作”,倡导澳大利亚人不论肤色如何都应享有同等的权利。

乌奈庞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个发表了文章作品的土着作家。他早期的作品包括1924年发表在悉尼每日电讯报上的《土着的传统与习俗》,1925年发表在家园杂志上的《曼靖基土着部落的故事》,以及1929年发表的一本15页的讲述土着传奇故事的小册子。

次年伦敦出版的《澳大利亚土着神话与传说》一书中也收入了乌奈庞的作品。他在一生中不断发表了许多文章、诗歌和传奇故事。他的《土着传奇故事》一书的手稿至今还被保存在悉尼的米切尔图书馆中,成为澳大利亚土着人历史的珍贵资料。

1985年,乌奈庞被追赠土着作家奖。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设立了戴维·乌奈庞基金,用以奖励未发表过作品的土着作家。同时在南澳州的阿德莱德,每年都举行一次乌奈庞讨论会,以纪念这位土着作家和发明家。

2.乡土风情的画卷——民族特色戏剧

戏剧在澳大利亚,一方面,既有中小学普及教育,也有非市场性的政府对艺术的赞助;而另一方面,又随时可以看见商业性的演员选择演出公司和五花八门的演出海报。总而言之,戏剧活动在澳大利亚才呈现出了丰富多元化特点。

可是谁又能想到澳大利亚在戏剧创立之初经历的艰难曲折呢?澳大利亚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戏剧演出是1789年,在悉尼上演的英国剧作家法夸尔的《募兵官》,直至19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的戏剧主要都是由犯人演出。直到1844年上演的《我的土着姑娘》,才有了第一部以澳大利亚本土为背景的戏剧。许多年间,澳大利亚的剧院是大量引进的英、美戏剧,演员也大多来自这两个国家。澳大利亚本国的演员不得不到海外谋求出路,而且很少有人回国演出。

1968年,澳大利亚成立了艺术委员会。澳大利亚的戏剧长期被划分为“商业性”和“非商业性”两个部分。非商业性部分所演戏剧主要为外国的成功之作,商业性部分则集中上演内容更加严肃的戏剧和澳大利亚剧作家的新作。各联邦地区的首府皆有政府资助的演出团体,如先后在悉尼歌剧院演出的老托特剧院和悉尼剧团,墨尔本的墨尔本剧团,布里斯班的昆士兰剧院。此外还有一些接受资助的小型职业演出团体,如在悉尼的澳大利亚最优秀的尼姆罗德剧院。

随着英国移民法的不断严格和赴美签证的日益困难,更多的澳大利亚演员被迫留在本国发展。7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演员协会为了给本国演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开始对邀聘国外演员增加种种限制。

但本国演员迫于生计又纷纷投向电影、电视事业,使得戏剧演出质量大受影响。自1980年以来,戏剧又通过伊丽莎白戏剧演出公司和阿德雷德艺术中心等组织朝着联合演出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得澳大利亚的戏剧有所复兴并延续下来。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新生的民族,在戏剧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从引进外来戏剧,到逐渐摆脱外来戏剧的控制,披荆斩棘,惨淡经营,终于创立了表现自己的乡土生活、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崭新戏剧。

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明星,座落在悉尼市郊的澳大利亚国立艺术学院,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明星摇篮。这座造星工场成立初期,几座昔日跑马场留下的破旧木板房就是它的全部家当。当时大概没有多少人会想到,几年之后,像梅尔·吉布森、斯蒂文·比斯利和朱蒂·戴维斯这样的一些好莱坞当红明星大腕儿竟然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

好莱坞超级影星梅尔·吉布森自从以《致命武器》一片在国际影坛名声鹊起之后而名声大噪。他在1995年自导自演的影片《勇敢的心》一举囊括五项奥斯卡金像奖,更使他赢得了最佳导演的崇高荣誉。这一年也因此成为他的黄金之年。然而,身为超级巨星的他永远不会忘记当年座落在悉尼市郊的那几座简陋的房屋。那里就是他的母校——澳大利亚国立戏剧艺术学院。每一次回到澳洲,他都会到学校里去看望昔日的老师,跟学生们亲切交谈。当得知学校获得联邦政府2500万澳元的拨款要扩建成世界一流的表演艺术院校之后,他慷慨解囊,捐出100万美元,为母校的建设锦上添花。他曾说,他永远不会忘记是母校奠定了他今天事业上的成功。

知识小百科

梅尔·吉布森1968年全家移居澳大利亚。《疯狂至极》是其成名作。他在《勇敢的心》中为世人塑造了一个传奇般的爱国英雄——威廉·华莱士,之后他又为世人呈现了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本杰明·马丁。他棱角分明的脸庞、英俊刚毅的气质、顶天立地的男儿血性,使他完美地为世人奉献了两位用生命扞卫神圣家园的伟大的爱国者,凭着自身的实力成为好莱坞顶级的电影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