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宁波盐业史研究
13520700000001

第1章 前言

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对此,《管子·海王》记有:“十口之家,十口食盐;百口之家,百口食盐。”即盐对生命有着特殊的意义,生命的维系和繁衍离不开盐。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盐业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和文化等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我国是世界上盐业发展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对于盐业,历朝历代无不重视有加。嘉庆《两淮盐法志》就有“盐课关系国赋,最为要紧”的记载。新中国成立以来,盐业同整个国民经济一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我国盐业史最新的篇章,也是最辉煌的篇章。

作为海盐重要产区的宁波,其地处我国东南部,濒临东海,境内有余姚江、奉化江交汇,归于甬江,而通向大海,海域总面积为9758平方千米,岸线总长为1562千米。其中,大陆岸线为788千米,岛屿岸线为774千米,占全省海岸线的三分之一。海涂和海水资源丰富,发展海盐生产条件优越。自唐代始,宁波即为浙盐的重要产区,有着源远流长的盐业发展历史,是宁波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盐之于宁波,如同血液里的养分一样,已经成为宁波人记忆和宁波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疆域辽阔,只有把一个个区域社会的历史研究透了,才可能把整体中国史的研究推到一个新的高度。研究宁波盐业史,是把宁波盐业作为中国整体盐业中的一个切片,试图通过解剖这一微小的切片,认识整个中国的盐业历史发展状况,进而深化中国整体史的研究,将其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宁波盐业史作为一种长期的历史积淀,可以说,其既是宁波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宁波一笔十分丰厚的经济资源,更是宁波社会现代化转型实现的基础。当前人类已进入海洋时代,全世界掀起了开发海洋的热潮,将宁波盐业史置于区域社会经济史中加以考察,系统探究宁波盐业发展的脉络,总结其历史经验,特别是近现代的经验,认识和把握盐业的发展规律,不仅有助于提高宁波盐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加快宁波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夯实宁波人文环境的建设,而且有助于拓宽和加深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

盐业作为社会建制中的一个子系统,自近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于盐业及其相关问题多有关注,且有大量的成果问世。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学者们主要是利用前代遗留下来的盐业史资料,编辑出版了一些重要的资料书和工具书,区域盐业史研究还远未展开。此时,比较有代表性的区域盐业史研究成果是我国台湾地区徐泓的《清代两淮盐场的研究》(《史原》创刊号(1970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盐业史研究才兴盛起来,但主要集中于两淮、四川、长芦和河东及广东等区域。除此以外,其他盐区的区域盐业史研究相对较为薄弱。

有关浙江区域盐业史研究,金普森、陈剩勇主编的《浙江通史》(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唐仁粤主编的《中国盐业史》(地方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和乐承耀所著的《宁波古代史纲》(宁波出版社1995年版)、《宁波近代史纲(1840-1919)》(宁波出版社1995年版)等虽有所触及,但因其各自研究主题和著作框架的局限,对于浙江区域盐业史研究多语焉不详,亟待进一步深化。至于以《浙江省盐业志》(中华书局1996年版)为代表的一些浙江省、市、县盐业专志的相继问世,虽大大推进了浙江省盐业史的研究,但由于志书性质的局限,其更多的是为后人研究浙江省盐业史提供宝贵的资料。检阅国内现有研究成果,有关浙江区域盐业史研究论文,仅见林永匡的《清初的两浙运司盐政》(《浙江学刊》,1984年第1期)、蒋兆成的《明代两浙商盐的生产与流通》(《盐业史研究》,1989年第3期)和《从顺帝到乾隆两浙地区的盐业》(《盐业史研究》,1990年第3期)、日本渡边惇的《清末时期长江下游的青帮、私盐集团活动——以与私盐流通的关系为中心》(《盐业史研究》,1990年第2期)、林树建的《元代的浙盐》(《浙江学刊》,1991年第3期)、董郁奎的《明代两浙盐业述略》(《浙江学刊》,1996年第6期)和《先秦至隋唐时期浙江盐业经济探略》(《盐业史研究》,2009年第1期)、董振平的《浙江战时食盐收运处收运述评》(《盐业史研究》,1999年第1期)及乐承耀的《明代浙东盐业》(《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5年第4期)这9篇。这些有关浙江的区域盐业史研究成果,虽既有实证分析,又兼具理论价值,但成果数量少,缺乏完整、系统的研究,而且多侧重于对盐商、盐法和食盐专卖制度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浙江盐业史研究还是一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其实,浙江盐业史有其自身的区域特点和区域特色,开展浙江盐业史研究,对于整个盐业制度史研究是一个补充,对于整个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也是一个加强。

具体落实到宁波盐业史的研究,在上述著述中,除乐承耀的《明代浙东盐业》论述较为集中外,其他著述都只是一笔带过。迄今为止,尚未见有关宁波盐业史的系统专题研究著述行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有待学界弥补。因此,有必要撰写一部专著,全面、系统地反映宁波盐业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从一个侧面弘扬宁波的海洋文化。

本书研究的空间定位,以今宁波市辖区为基本依据,为避免史实遗漏,对行政建制、区划变迁时划出的地域,在其划出前仍将其列为研究范围。

研究的基本思路,强调挖掘宁波区域盐业史的内在发展脉络和运行机制,同时努力从宁波区域盐业发展的历史实际中提炼问题意识和阐释模式,从宁波盐的资源分布、生产的形式与要素、产运销经营体制、盐务管理机构、盐务风潮、盐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等方面,按时经事纬结构作一历时性的考察,总结宁波盐业发展的历史特点,展现宁波盐业发展的历史概貌,探究自古及今宁波以盐为中心萦结的社会诸关系及蕴蓄其中的深刻社会内涵。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历史文献分析为主,具体主要包括五类文献:官方档案,正史与政书,地方志与盐法专志以及文集、笔记、契约、碑刻等民间文书文献。除文献资料外,口述资料也是本书不可缺少的资料来源。通过对众多官方文献和地方文献的解读、分析和辨别,整理出宁波盐业发展的脉络。鉴于盐业属于经济范畴,涉及诸多衡量指标,需要通过数字和计算方可得出客观、精确、科学的结论,所以计量法和比较法也是本书较多使用的方法。

作者

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