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13520600000056

第56章 爱与我们的生活(4)

民国时期,中国大批知识分子留学去日本(陈独秀、鲁迅等)、去美国(胡适、竺可桢等)、去欧洲(徐悲鸿、徐志摩等)。应该说,他们都是既爱中国文 化,又爱西方文化的。通过他们对东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将西方文化的进步部分(科学、民主、自由、艺术等)向中国年轻知识分子与广大人民作了介绍,对于现代中国的进步起到了重大作用。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到2009年,已经在全世界建立了327所孔子学院(包括课堂),分布在81个国家。这些学院讲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之互爱,必将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二、爱与和谐中国

(一)爱与中国的经济和谐。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目前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的经济腾飞,为全世界所瞩目。

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改变了从苏联学习来的计划经济模式,推行了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的学说提倡通过个人致富,实现国家致富。从爱的哲学来说,就是自爱与他爱的结合。

欧洲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并肯定了“人”的价值。而所谓“人”,首先就是个人,即每一个人。

自爱是人类爱的出发点。农民有了土地承包的权利,城市居民有了创立民营企业或个体经营的权利,有了自己的财产权,才激发出中国广大人民的致富热情和积极性。这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几个严重问题:一是贫富差距的悬殊;二是官员贪污的普遍;三是环境的恶化。

根据中国几个权威部门(国务院研究室、中央党校研究室、中宣部研究室、中国社科院等)一份联合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0.4%的人(约500万人)掌握了70%的财富,财富集中度明显高于美国。

贫富差距问题的缓解,需要采取多项措施,而最根本的,是要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的执政者,树立起关爱全体民众,特别是弱势民众的思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即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慈善事业等社会事业。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根据笔者2010年去美国探亲时所作的调查,它在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障中,特别重视照顾老年人、贫困者与残疾人。在美国,任何人有急病去医院,医院必须立即给予医疗,而不先考虑收费。穷人接受治疗后,如无法付钱,会有各种基金会或教会协助解决。

美国巨富比尔·盖茨在2010年向全体美国富人提出创议:将自己财产的一半捐献给慈善事业。

美国在社会事业方面,所信奉与遵循的原则,并不是“利润至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原则,而是基督教的“爱人如己”的信念。

因此,在中国要推进社会事业,当然要有政府的重视和投人,而在社会舆论导向上,需要大力提倡关爱社会、关爱弱势民众的人类之爱的高尚情操。

(二)爱与中国的政治和谐。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得到全国上下热烈响应。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建设和谐社会,当然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缓解贫富差距、根除腐败、保护环境等,而逐步地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也非常重要。

与中国30年来的经济改革相比,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比较迟缓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腐败问题。此外,还影响人民当家做主权利的实施,影响人民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影响人民对国家与政府的认同感,影响政府各种决策的正确性,因此,必然影响中国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进程,也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形象与国际地位。

在本书“爱与政治”一章中,已经阐明:自由是从人类本性出发的,是立足于对于人类之爱的。

人类有要求自由的天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必然要求更多的自由。在当前,最重要的是开放言论、新闻、出版、学术的自由。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新闻自由与新闻监督是杜绝腐败的重要保障。美国的新闻自由是可以监督总统的。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克林顿的性丑闻,都是由新闻界首先揭露出来。

中国新闻自由的开放与舆论监督的加强,必将在抑制腐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出版业的限制还很多。当然,对于鼓吹暴力与色情、破坏民族政策等的书籍,应有所限制。但没有必要限制学术性的著作。控制学术,就是控制思想。而思想是不可能被控制的。

许多受控制的学术著作与政治体制改革有关,或与历史人物的评价有关。这类问题,只是学术界讨论中的问题,并不会危害国家,也不会影响国家安全与稳定。学术界的公开的、和平的讨论,只会使真理越辩越明,而有利于国家的进步。

在“爱与政治”一章中,已经阐明:民主与法治是人类爱的必然要求。

应该说,近几年来,中国的民主与法治是有所进步的。

2007年党的十七大,胡锦涛的报告在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提到:“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

“竞争”原则在党的正式文件中提出,是中国当代在政治理念上的进步。

近几年来,乡级干部一把手的公开差额选举,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推进。中央与省两级的局长级干部,也在推行竞争上岗。

当然,中国的民主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执政党更果断的决心和行动。

人民民主权利的逐步扩大与落实,必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的政治改革进程,从而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平等、自由、民主、法治、正义、和平等人类的普世价值在中国的落实与推进,是中国政治和谐的根本保证。

(三)爱与中国的民族和谐。

中国是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和谐对于国家的安定与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最近几年,在西藏与新疆地区,都发生过骚乱事件,引起国内与国际的广泛关注。中央政府已经采取多种措施,力图缓解民族矛盾,实现安定团结。

在实现民族和谐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要树立政府与汉族人民对于少数民族人民关爱的感情。

西藏的藏教是佛教的一个分支,它所信奉的教义来自佛教。因此,佛教的“自觉觉人”、“普度众生”,也是藏族人民的信念。

新疆人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回教)。他们的信念是孝敬父母、善待近亲、和睦邻里、怜恤孤儿、救济贫民、款待旅客、宽待奴仆。”(《古兰经》)

因此,不论是藏民或回民,他们在宗教信仰上,都是仁爱的、友善的、和平的。

政府与汉族人民,如果用热情的爱心来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以更大的努力,帮助他们发展经济与教育,摆脱贫困与落后,必然能实现中国境内的民族大和谐。

(四)爱与海峡两岸和谐。

台湾海峡两岸的分治,是中国的历史造成的。

分治60多年来,经历过“解放台湾”与“反攻大陆”的尖锐对立,也经历过李登辉的“两国论”与陈水扁的“去中国化”的年代。

从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已经有明显的好转,实现了“三通”;台湾开放了大陆人的旅游;2009年6月还签订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海峡两岸都以汉族人民为主;两岸人民都深受儒学的文化熏陶;两岸在语言、文化与生活习惯上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

分治以来,两岸在经济、政治、文化上有相似的经验,也有不同的成就。应当承认,大陆近30年来,在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总量上胜于台湾;而台湾在人民生活水平,在民主进程等方面,有自己的优势。

两岸人民是同胞,是兄弟,是亲人。因此,两岸执政当局,如果坚持目前正在推行的和解方针,在两岸人民之间发扬互爱互助、互相学习的精神,两岸的和谐必会有更好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振兴,将在两岸人民的和谐合作中实现。

三、爱与和谐人生、和谐内心

(一)爱人与爱己。

不仅世界需要和谐,中国需要和谐,每个人的人生和内心也需要和谐。人生和内心和谐的首要问题,是将自爱与爱人相结合。

自爱,着重应在健康、才智和道德三方面爱护自己。

自幼到老,人都应关注自己的健康,争取较长的寿命。

才智方面,人在学生时期发奋学习,提高才智;走上社会后,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才智;年老退休后,在自己的爱好中(写作、书画、摄影、音乐等),继续发挥自己的才智;这也是保持老年健康的重要方法。

道德方面,人应该一生重视自己的人格与操守。最重要的道德就是:爱人如己。

自爱绝不是自私自利,而要将自爱与他爱密切结合。

关爱家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人,会有最大的内心快乐。

(二)爱与社会和谐。

每个人周围,都会有一个小社会。

你的朋友、同学、同事,邻居,就构成你的小社会。你所在的工作单位,你参加的社会团体(校友会、各种学会、协会),你居住地的社区,也是你的小社会。

朋友、同学、同事和邻居之间的互相关怀、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为你参加的社团或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会使你感到生活的意义。不管你在什么年龄段,你的小社会中都会有比你年轻的和比你年长的人。对于比你年轻的人,例如儿童或青少年,你与他们相处,会有朝气蓬勃的感觉,使你自己也感到年轻了。比你年长的人,你会从他们那里学习到宝贵的人生经验和各种知识。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道德,即使是今天,仍然很有价值。

(三)爱与家庭和谐。

父母养育了你。你的诞生,你的成长,父母都付出了许多艰辛。

对于父母的孝爱,不只是你的责任,这也使你感到报恩的安慰。

你的伴侣(妻子或丈夫)是你一生中,与你共同生活时间最长的亲人。在你的事业或工作中,你的伴侣给予你鼓励和帮助;在建立家庭与养育子女中,夫妻共同付出了难忘的辛劳;在你的病痛中,是你的伴侣给予你最温馨的安慰。

夫妻之间的恩爱,无疑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你的子女(孙子女)是你生命的延续。从他(她)们的诞生与成长中,你感受到最大的欣慰。是你们的慈爱,给予他(她)们成长的力量,引导他(她)做人的正确方向。

(四)爱与生死和谐。

每个人都不能回避死亡。

从肉体来看,死与活是对立的。但是从精神来看,死与活是一体的。

孔子死了吗?基督死了吗?牛顿死了吗?莫扎特死了吗?曹雪芹死了吗?

是的,从肉体上讲,他们早死了。但是从精神讲,他们的学说、他们的教诲、他们的科学、他们的艺术、他们的爱,永远地活在世界上,活在人们的心中。

你心中存有爱,你爱自然、爱人类、爱社会、爱家人,你会感到精神的永恒。生与死,在人类之爱的前面,并没有区别。

从基督教来说,你的爱就是你的天国;从佛教来说,你的爱,可以使你超脱生死。从道教来说,你的爱使你感到像仙人一样的幸福。

从科学与哲学来说,你对于人类与自然的爱。使你感悟到与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得到生命的永恒。

小结

人类之爱将会推进全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和宗教和谐,最终走向和谐世界。

中国国内人与人之间的自爱与互爱的结合,政府与各界人士对于人民大众的关爱,落实普世价值,将会推进社会和谐,最终实现和谐中国。

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夫妻恩爱、父母慈爱、子女孝爱、兄弟姐妹间的同胞爱,将会推进家庭和谐,建立和谐家庭。

每个人自己的自爱与爱人的结合,将使你达到内心和谐,最终领悟生与死的和谐,从而得到生命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