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13520600000031

第31章 西方人谈爱(8)

浪漫化爱中,妇女的作用有很大改变。她们获得了更多的平等地位。她们得到更多的性自由。妇女不需要再屈从于男子,因此她们能享受更多的情爱。

辛格指出,卢梭是提倡浪漫化爱的重要人物。根据卢梭,浪漫化爱有两种类型:一是仁慈的爱;二是热恋的爱。卢梭认为,仁慈的爱能使人生活得很有意义。

3.民主化爱

民主与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的产物,因此民主化与浪漫化是互相影响的。现代民主主义的理念是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愿望与方式追求自己的幸福。因此人们可以爱任何人,并不必须是异性。同性恋开始合法化。

美国越战时期,对各种性自由的限制都受到反对。裸体游行、性狂欢都盛行过,但是目前这股潮流已经过去。性自由的活动被限制在特定区域,但同性恋的趋势较强。

今天,民主化与全球化一起,正在普及到全世界。

(三)关于爱的赠予(Bestowal)和评赏(Appraisal)。

辛格本人关于爱的观念,主要在于“爱的赠予和评赏”。

他说:评赏:是在自己或他人中,发现价值的能力;赠予:是创造价值,并不是评赏所得的价值,而是一种新的价值。”(Philosophy of Love,p.52)

辛格所谓的“评赏”,是指对所爱对象的容貌、人品或智慧的欣赏;而他所谓的赠予,是指对所爱对象的关爱、付出与奉献。

辛格认为,真正的爱,不仅需要有评赏,更重要是要有赠予。

上面谈到,辛格关于赠予的思想是从“神爱”来的,而“神爱”——上帝的爱,主要就是上帝对人类的拯救,这是一种赠予。

应当说,辛格关于赠予和评赏的观点,是关于爱的一种深人的阐述。

(四)创造力(Creativity)的作用。

辛格晚年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关于赠予和创造力的关系。

他说我现在开始理解的事实是,赠予必须作为人类创造力的普遍存在而有想象力的组成因子。”(同上,p.112)

他的意思是:人们在爱中的赠予能产生人的创造力。

虽然这个问题,辛格在《爱的哲学》一书中没有展开论述,但是我认为,这是辛格关于爱的哲学的重要阐述,也是本书作者的一个重要观点。

总之,辛格总结了西方世界关于爱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总结了爱的历史演变,对于我们理解西方社会的爱,是很有帮助的。他本人提出的爱的赠予和评赏的观点,以及爱与人类创造力的关系,对于我们加深理解人类爱也很有启发。

西方人关于爱的观点综述

西方哲学的发展,从柏拉图到今天,已经有2300多年的历史。并不是每个西方哲学家,对于人类爱的问题,都有阐述。但是毕竟有许多杰出的哲学家,提出了十分重要的关于爱的学说或理念,对于后世以至当代,都有深刻的影响。

现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西方哲学家关于爱的论点,综述如下。

一、西方人认识爱的历程

虽然近代(17—18世纪)以来,西方哲学以认识论为主体,关于人类爱的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西方哲学的开创性人物——柏拉图,却将爱放在一个极高的位置。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柏拉图提出:

爱是人类最高的幸福,爱是最美的,是最善良的。

爱是有创造性的。

爱最古老,又最年轻。

爱是愿与爱的对象合而为一爱的追求不断上升,由肉体到精神。

柏拉图关于爱的一系列思想,是西方哲学中关于爱的主题的珍贵的思想财富。即使在今天,仍然是非常有启示性的。

柏拉图又是理性的推崇者。他的“相论”(即“理念论”)是人类理性哲学的开始。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提出“实体论”,更开创了西方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方向。

17—18世纪,西方哲学界的主要流派是英国的经验论,和法、荷等国的唯理论。不论是经验论或唯理论,都以阐述人的认识问题为主体,近代西方哲学由此而进人认识论的时代。

在这样的思潮下,关于人类爱的直接论述,在哲学著作中减少了。

启蒙运动后,西方哲学家对于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法治等观点大为增强。康德提出“人是目的”的著名观点。这样的思想背景,又为人类之爱(包括男女情爱、自由之爱等)的实现,提供了良好条件。

到19世纪时,德国的费尔巴哈提出“爱是人的本质”的重要思想。他的思想虽然遭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者的批评,认为他所强调的爱,是脱离阶级关系的不切实际的空想。但是他的观点在西方哲学界还是有相当影响的。

19世纪后期,弗洛伊德提出以性爱为中心的精神分析学说,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弗洛伊德学说的继承者形成了弗洛伊德学派,如马尔库塞、弗罗姆等20世纪的哲学家,将弗洛伊德学说从性爱扩大到了人类广泛的爱。

到了当代,在西方人文哲学中,爱的重要性又得到许多哲学家的认同;美国已经有专门的“爱与性的哲学学会”。关于爱的哲学的专著,已经出现了几本。

关于人类的爱,又成为西方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上帝的爱与自然的爱

“神爱”(Agape)是基督教关于爱的基本思想。“神爱”即上帝的爱;因为有上帝对人的爱,因此就有人对上帝的爱。

奥古斯丁与阿奎那,这两位主要的中世纪哲学家,都是“神爱”的积极阐述者。他们提出:与信仰(信)与期望(望)相比,上帝更大的恩施是爱;爱高于信和望。

他们提出:永生是上帝给予人类的爱的恩施。上帝的一切诫命都是围绕着爱的。

他们关于“神爱”的思想,在全球基督教信仰者中,有深刻的影响,成为了构成他们人生信念的指导性思想。

他们认为,在物质世界中,科学的功效是不能怀疑的;但是科学难以解决人类精神生活的需求。基督教的爱的思想,是他们精神的寄托。

17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提出的“自然神学”,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学说。

他的学说的核心思想是:自然就是神。因此,上帝对于人类的爱,就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爱。

这个思想既继承了中世纪的“神爱”思想,又接受了16—17世纪以来重要的科学的发现(如哥白尼的学说)。它是融合哲学、科学与宗教三者的思想。

自然就是神的思想,可以证明,又可以解释一系列关于神的功能。

例如,神学认为人是神所创造的。自然神学则提出人是自然创造的,因此自然就是神。

又如,神学认为神给予人以永生。自然神学则提出人类在自然的恩施下,将会永远存在。对个人来说,人的肉体会死亡,而精神不会消亡。

今天绝大多数科学家,如果是信教的,一般都能接受自然神学的思想。即使不信教(如中国的多数科学家),他们也不反对自然神学。因为自然神学,既不排斥科学,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三、理智、情感、道德的关系

理智、情感与道德的关系,是西方哲学长期争论的问题。

毕达哥拉斯认为灵魂分三部分,即理性、智慧和情欲。理性和智慧在脑,情欲在心脏。事实上,理性与智慧基本上是一体的,因此,人的灵魂就是理智与情欲两者。

柏拉图将人类心灵分为知性、情感、意志三部分。但他没有阐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休谟将人类的心灵活动(或意识活动)区分为知性和情感两种,而人的道德则是知性和情感两者所决定的。

康德的哲学由三部分组成:理性、实践(即道德)、审美(或情感)。他认为,审美(或情感)是理性和道德的桥梁。

康德的哲学,是从人的思想与行为体系来考虑的,因此,道德,同认知与审美(情感)一样,具有独立的重要性。

但是,如果从人的心灵的来源——人脑的组成来看,情况不完全是这样。本书在《爱的科学依据》一篇中将要介绍,人脑由三部分组成:最内层的RB,管辖人的生理(如心跳、呼吸等);中间层的LB,管辖人的情感(爱、恨等);最外层的NB,管辖人的理智(语言,思想等)。

因此,从科学的角度看,休谟的观点是正确的。人的生理活动之外,基本心灵活动只是情感与理智。这两者都是有人脑的物质基础的。而道德,在人脑中,并没有一个独立的区域来管辖。它是情感与理智共同的产物,与意志的情况相似。

人脑组成的阐明,是现代科学在20世纪晚期到21世纪早期的进展。这里也可以从一个方面理解:为什么在18—19世纪的近代西方哲学(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的著作中情感”没有被作为一个独立的重要问题来讨论,而是将道德问题突出出来,压倒了情感问题。

现在,人脑的组成已经基本弄清,哲学家不能不重视情感问题,包括人类爱的问题的研究。

四、西方的爱的广义与狭义

西方哲学中的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爱,就是性爱。

西方从柏拉图开始,就没有将人类的爱局限于性爱。

柏拉图在《会饮篇》中说爱神的威力伟大得不可思议,支配着全部神的事情和人的事情。”

亚里士多德关于爱的理解也是十分广泛的。他谈的“友爱”,包括父母对儿女、老年人对年轻人、领袖对属民、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他说:“一切匠人都热爱自己的作品……诗人对自己的作品有着过度的爱,把它们当作孩子来抚爱。”

将人类的爱的研究,集中于性爱的,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关于性爱的研究,在哲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等方面,是有重大贡献的。但是将人类的爱局限于性爱,是对于人类爱的过于狭义的理解,并不能阐明人类爱的全部 含义。

因此,弗洛伊德学派的继承者,如马尔库塞、弗罗姆等,就将弗洛伊德的学说扩大到更大的领域,而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本书是主张采用人类爱的广义的,即研究人类的广泛的爱。本书的另名是:《人类爱的哲学》,就表明了这个观点。

当然,我们不否认,男女之间的性爱,或夫妻之间的情爱与恩爱,是人类各种爱之中一种极为重要的爱。

五、西方人关于爱的重要观点

(一)爱高于信与望。

信、望、爱是中世纪基督教的神学思想,而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和阿奎那都提出:爱高于信和望。

信就是信仰,望就是希望,爱就是敬爱、热爱与仁爱。基督教的教义中,这三者都是人对上帝(或基督)而言的。“爱高于信和望”的意思是:你能够爱上帝,爱他人,爱大众,比你信仰上帝,盼望上帝赐福予你,更重要。

应该说,爱高于信和望,这个理念不仅对信教者有意义,对所有人都有意义。如果你不信宗教,但你会有其他的信仰和希望,例如信仰科学,希望科学会造福予你;但是如果你不爱科学,不爱大众,那么,科学对你不会有真正的意义。居里夫人发现镭等放射性元素,是她对于科学的巨大贡献。推动着她不懈努力的最根本的精神动力究竟是什么?只能是她对于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热爱,对人类的热爱,而不是其他。

(二)爱的接受与给予。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友爱更多地在爱之中,而不是在被爱之中”的观点。

20世纪哲学家弗罗姆说可以用是一种给予而不是索取,来描述爱的特征。”

当代哲学家辛格地提出“爱的赠予应高于评赏”的观点。

爱的给予高于爱的接受,自古至今,许多西方哲学家提出这个观点。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三)爱的创造性。

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提出了爱的创造性的观点。他说的大意是:爱的活动凭借身体或灵魂,在美的东西里面生育。这里就有创造性的含意。

当代哲学家辛格说(爱的)赠予必须作为人类创造力的普遍存在而有想象力的组成因子。”

可见,自古至今,都有西方哲学家关于爱的创造性的论述。

爱的创造性是本书关于爱的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