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病愈后的许仙仍不能克服蟠据内心的恐惧,每一次踏院径而过,总觉得随时的袭击会来自任何一方。白素贞的体贴引起他的怀疑。他不相信世间会有全美的女人。
七
于是有了这样一个阴霾的日子,白素贞在家裹粽;许仙在街上被手持禅杖的和尚拦住去路。和尚自称法海,有一对发光的眼睛。法海和尚说:“白素贞是妖精。”法海和尚说:“白素贞是一条蛇。”法海和尚说:“在深山苦炼一千年的蛇精,不愿做神仙。”法海和尚说:“一千年来,常从清泉的倒影中见到自己而不喜欢自己的身形。”法海和尚说:“妖怪抵受不了凡尘的引诱,渴望遍尝酸与甜的滋味。”
法海和尚说:“她以千年道行换取人间欢乐。”法海和尚说:“人间的欢乐使她忘记自己是妖精。她不喜欢深山中的清泉与夜风与丛莽。”法海和尚说:“明天是端午节,给她一杯雄黄酒,她会现原形。”……法海和尚向他化缘。
八
桨因鼓声而划。龙舟与龙舟在火伞下争夺骄傲于水上。白素贞不去凑热闹,只怕过分的疲劳影响胎气。许仙是可以去看看的,却不去。药铺不开门,他比平时更加忙碌。他一向怯懦,有了五毒饼,有了吉祥葫芦,胆子也就壮了起来。
大清早,菖蒲与艾子遍插门框,配以符咒,任何毒物都要走避。这一天,他的情绪特别紧张。除了驱毒,还想寻求一个问题的解答。他的妻子,究竟是不是贪图人间欢乐的妖精?他将钟馗捉鬼图贴在门扉,以之作为门禁,企图禁锢白素贞于房中。白素贞态度自若,不畏不避。于是,雄黄酒成为唯一有效的镇邪物。相对而坐时许仙斟了一满杯,强要白素贞喝下。白素贞说:“为了孩子,我不能喝。”许仙说:“为了孩子,你必须喝。”白素贞不肯喝。许仙板着脸孔生气。白素贞最怕许仙生气,只好举杯浅尝。许仙干了一杯之后,要她也干。她说:“喝得太多,会醉。”许仙说:“醉了,上床休息。”白素贞昂起脖子,将杯中酒一口喝尽。头很重。
眼前的景物开始旋转。“我有点不舒服,”她说,“我要回房休息。”许仙扶她回房。
她说:“我在宁静中睡一觉,你到前边去看伙计们打牌。”许仙嗤鼻哼了一声,摇摇摆摆经院子到前边去。过了一个多时辰,摇摇摆摆经院子到后屋来,轻轻推开虚掩着的门扉,蹑足走到床边,床上有一条蛇,吓得魂不附体,疾步朝房门走去,门外站着白素贞。“怎么啦?”“床上有条蛇。”白素贞拔下插在门框上的艾虎蒲剑,大踏步走进去,以为床上当真有蛇,床上只有一条刚才解下的腰带!
九
许仙走去金山寺,找法海和尚。知客僧说:“法海方丈已于上月圆寂。”许仙说:“前日还在街上遇见他。”知客僧说:“你遇到的,一定是另外一个和尚。”
一九七八年八月十一日
【注释】
〔1〕本篇选自《刘以鬯实验小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阅读提示】
《蛇》取材于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白蛇传》。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故事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而《蛇》对这一故事进行了大胆改写,抹去了原著中的神话色彩,白素贞不过是一位普通女性,对丈夫温顺体贴,而许仙则是一个胆小、神经质的年轻人,因少年时代被白蛇咬过,所以对蛇特别害怕,以至于误听谗言,以为妻子是蛇精化身。
刘以鬯曾表示:“我相信用新的表现方法写旧故事,是一条可以走的路子”。
他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提倡实验小说,力求探索人的“内在真实”。在这篇小说中,作家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来重新诠释了这个神话故事:一个人在年幼时的生活体验或创伤,往往会影响终身,甚至于陷入某种病态心理之中。
·白先勇
白先勇,回族,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生于广西桂林。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1956年以第一志愿考取台湾成功大学水利工程学系。翌年转学台湾大学外国文学系,改读英国文学。1958年,他在《文学杂志》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金大奶奶》。两年后,他与台大的同学欧阳子、陈若曦、王文兴等共同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并在此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小说多篇。
1965年,取得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
游园惊梦(存目)
【阅读提示】
《游园惊梦》叙述了女主人公蓝田玉在迟暮之年应当年姐妹淘窦夫人之邀台北赴宴的经历。小说通过对比手法,写出了这位守寡的将军夫人悲剧性的命运遭际,侧面反映了原国民党上层阶级撤离大陆后的境遇变迁和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蓝田玉一生命运的兴衰,都与昆曲《游园惊梦》有着重大关系:钱将军因听其演唱《游园惊梦》,被她的才艺倾倒才娶她为夫人;在南京一次演唱中,蓝田玉无意间发现其情人郑参谋竟与她的亲妹子月月红有私情,急火攻心失去了嗓音;在台北窦夫人的宴会上,当她重听《游园惊梦》时,又一次勾起最痛苦的回忆,她再度失声。
本篇将传统的古典文学技巧和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熔为一炉。《游园惊梦》通篇以蓝田玉的视角,用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呈现其内心活动。小说设置了明暗两条线,明写钱夫人由台南赶赴台北参加窦夫人的宴请,从登门一直写到席散离去,暗写整个赴宴过程中的她的复杂心态,以及世事无常的沧桑之感。
同时,小说运用了戏剧穿插,将古典戏剧的情节、气氛与小说主人公的内心处境和悲剧命运相互对照。另外,还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突出了人物性格,强化了艺术氛围和悲剧主题。
·阿城
阿城,原名钟阿城,北京人。中学未读完,“文化大革命”开始,去山西农村插队,此时开始习画。为到草原写生,转往内蒙古,而后去云南建设兵团农场落户。
“文革”后,《世界图书》编辑部破格录用阿城,重返北京。回城后曾在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东方造型艺术中心、中华国际技术开发总公司工作。现旅居国外。
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等;1992年获意大利NONINO国际文学成就奖;1984年小说《棋王》获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1995年《威尼斯日记》获台湾“最佳图书奖”。
棋王(存目)
【阅读提示】
《棋王》、《树王》、《孩子王》三部曲,是阿城的代表作。三篇皆取材于其亲历的知青生活。但无论在主题意旨还是表现形式上都与通常的知青小说有很大不同。阿城无意去描绘一种悲剧性的历史遭遇和个人经验,也避免了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风格模式,他在日常化的平和叙说中,传达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
阿城作品中的人与环境大多和谐统一,有一种冲淡、虚静之美。而他塑造的人物都给人以淡泊、无为、超脱的印象。王一生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身处“文革”乱世之中,他不问世事,痴迷于象棋,被称为棋呆子。他的棋“汇道禅于一炉,神机妙算”,其实,这既是他的棋道,也是他的“人道”,他借助于象棋,超越世俗,超越痛苦。但阿城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照不仅仅止步于庄禅,在貌似庄禅的超脱旷达内隐藏着儒家的进取精神,因而淡泊之中有崇高,虚静之中有壮烈。在关键时刻王一生的执著、顽强便表现出来了。如结局的九局连环的车轮大战的描写,就把人面对事业与人生的挑战所执的顽强态度表现出来了。
·廖一梅
廖一梅,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编剧。1999年创作的话剧《恋爱的犀牛》是中国小剧场戏剧史上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由她编剧的戏剧《魔山》、《艳遇》都是广受欢迎的作品。2005年3月由她编剧的多媒体音乐话剧《琥珀》在香港艺术节首演,此后在新加坡、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巡演,成为亚洲剧坛的旗帜性作品。著有小说《悲观主义的花朵》、《魔山》,剧本集《琥珀+恋爱的犀牛》。
恋爱的犀牛(存目)
【阅读提示】
由廖一梅编剧、孟京辉导演的一系列小剧场实验剧在20世纪90年代末引起了很大的关注。《恋爱的犀牛》、《思凡》《我爱……》等剧都曾引起轰动,也被很多校园剧团搬演。《恋爱的犀牛》更是长演不衰,从1999年首演到现在,已演出超过一百场。
关于《恋爱的犀牛》,廖一梅认为:“《犀牛》并非在探讨世俗爱情,它不想具体说明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合适与否,《犀牛》要说的是人怎样追求自己的梦想,怎样在世界面前保持自己的尊严。”而《犀牛》中便塑造了这样一个用独特方式保持尊严的男主人公马路。“每个人获得尊严的方式不同,”廖一梅说,“对马路来说,坚持到底就是一种尊严,是一种对生命的信仰,坚持会产生奇迹。”
廖一梅在戏剧中努力探讨的并非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而是在任何时代、任何人都可能遇到的一种处境。因而,她的戏剧实际上都带有寓言的特征。
导演孟京辉对廖一梅的创作有过这样的评价:“廖一梅开创的梦呓似的戏剧语言、在现实中表达的诗化意向都是对剧本文学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