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本文以“灯光”为题,也以“灯光”为线索贯穿全文。全文通过对象征旧家庭、旧礼教走向没落,崩溃的故居大门内亮起的昏暗的灯光,蕴含着一个姐弟情深的悲哀的故事,象征着旧家庭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的哈立希岛上的灯光即姐姐爱尔克的灯光和出现在作者奔向广大世界的前进道路上、象征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的“我心灵的灯”这三种灯光的叙述,展开对封建家庭“长宜子孙”的批判,从而指明年青人应该走出“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寻求光明的前途。作者以“灯”贯穿全文,体现着作者思想感情逐层推进的过程,标志着文章思想内容的不断深化。全文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抒情散文。
·梁实秋
梁实秋(1903—1987),祖籍浙江杭州,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文学家和翻译家。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号均默。
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梁实秋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为“新月派”代表人物。他的散文清丽、生动、幽默、隽永,深得读者喜爱;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此外,梁实秋独立完成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四十卷。
雅舍〔1〕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磷磷,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茆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风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
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
【注释】
〔1〕《雅舍》是梁实秋的散文集《雅舍小品》的首篇,是这本小品集的代序言。本文写于重庆,当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国难当头,大学教授到重庆只能住陋室,梁实秋将陋室称为“雅舍”。
【阅读提示】
梁实秋的散文内容庞杂广泛,惯于用潇洒闲适的笔调,从平凡的题材,刻画世态人相,揭示人生真谛,觅求生活情趣。《雅舍》就是这样的散文佳作。明明是陋室,却偏偏称“雅舍”,本文通过对自己生活环境幽默诙谐的自我调侃,表现了作者闲适散淡、开朗乐观的心态,不与人争的生活态度和旷达超脱的情趣。本文语言典雅清朗而又富于幽默感,偶用文言词句,也是信笔而至,明白流畅,雅俗共赏。
·曹禺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1922年入天津南开中学,曾参加南开新剧团,1925年开始接触戏剧活动,参与演出过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话剧。1928年进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3年写出处女作《雷雨》,奠定了他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此后又陆续发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新中国成立后创作过历史剧《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存目)
【阅读提示】
剧本以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城市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着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生活的悲剧。通过周、鲁两家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展现了旧家庭的黑暗和罪恶,以及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贫苦人民的悲惨遭遇和舛错命运,揭示了旧社会旧制度必然崩溃与灭亡的前景。
全剧八人,以周朴园为中心,通过他与繁漪的冲突和与鲁侍萍的关系这明暗两条线索展开剧情;两条线索同时并存,互为影响交相钳制,使剧情紧张曲折引人入胜。作品吸取外国优秀剧作的经验,具有戏剧性强、爆发力大的特点;并采用在危机上开幕的结构方法,不是渐次展示剧情,而是在后果的猝然爆发中交代前因;剧情的发展既符合生活逻辑,又符合人物性格逻辑,最后高潮的出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