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杭州研究:2009年优秀论文
13517800000016

第16章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经验及发展对策(1)

杭州市萧山区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浙江传化集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批示10周年情况调查报告

杭州市社会科学院、中共萧山区委组织部

中共萧山区委党史研究室联合课题组

提要:自1999年8月28日胡锦涛同志对浙江传化集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以来,杭州市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实现了诸多飞跃,积累了许多创新性经验。杭州市社会科学院与中共萧山区委组织部、中共萧山区委党史研究室联合课题组对此进行了全面调查总结,并分析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新时期持续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萧山 非公有制企业 党建 创新 发展

课题组负责人史及伟,杭州市社科联(院)原党组书记、主席、院长(邮政编码310006);课题组负责人施迎利,杭州市萧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邮政编码311200);课题组负责人沈迪云,杭州市萧山区委党史研究室、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邮政编码311200);课题组协调人:杨作民、沈华锋、劳荣水;课题组成员:肖剑忠、裘荣校、李衍增、杨沥军、王思林;执笔:肖剑忠、李衍增、王思林(邮政编码31000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注册私营企业已达623.9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9.95%。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国GDP总量的一半以上,占GDP增量的2/3,吸纳社会新增非农就业人员80%以上。为顺应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各级党委政府把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党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据中央组织部于建党88周年前夕发布的数据,到2008年底,全国共有38万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占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企业总数的99.4%。

作为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早、发展快的地区,杭州市萧山区(2001年萧山撤市建区)历来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着手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工作全局,着力扩大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在当时萧山市委的支持下,全国第一家私营企业党委于1998年9月在浙江传化集团成立。到1998年底,全市已有702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其中建党委6家,建总支7家,建支部689家,另有177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小组,共有党员13141人。

1999年8月28日,胡锦涛同志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2756期)上对浙江传化集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注意总结此类经验,研究共性问题。这不仅对浙江有现实意义,对全国也有积极作用”。为了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全面总结杭州市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和经验,把握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探究新时期持续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杭州市社会科学院与萧山区委组织部、萧山区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成立了课题组,在萧山区委组织部对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10年跟踪调查的基础上,于胡锦涛同志重要批示10周年到来前夕,集中四个月时间,对萧山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调研过程中,课题组共考察非公有制企业50家,召开各类座谈会20余次,专访企业主、企业党务工作者、企业党员、普通群众以及乡镇(街道)组工干部160余人,发放调查问卷3000份。在综合运用座谈访谈、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深入调查,以及运用归纳、比较等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此报告。

一、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与创新经验

杭州市萧山区作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发达地区之一,非公有制企业数量众多。基于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就业人数不断增多、拥有党员数量持续增加、企业主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实际,杭州市萧山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地位也不断凸显。尤其是1999年8月28日胡锦涛同志就浙江传化集团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以来,萧山区各级党委政府在胡锦涛同志重要批示精神的指导和鼓舞下,更加重视和不断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从而使杭州市萧山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10年之间实现了诸多历史性飞跃。课题组经过调研认为,10年来萧山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一总体思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概括地说,这些创新性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实行党员民主听证制度,畅通党员参与企业决策渠道,实现党员主体地位与企业科学决策水平共同提升

非公有制企业以赢利为主要追求,其全部或大部分产权归企业主,从而使得雇佣意识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甚至党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管理权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程度,从而使得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容易处于地位不高、说话不响、作用不大的尴尬境地,相应地,其所属党员也常有企业工作岗位重于党员政治角色、党员主体地位被弱化之感。但是,在杭州市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比较高、影响力比较大、党员主体意识比较强。其重要原因是党员民主听证制度在萧山区的普遍推行。作为颇具创新性的一项重要制度,党员民主听证会制度最初源于浙江传化集团的“党员早知道”制度,其后萧山区委组织部对之进行了提炼和概括,并于2004年在全区范围内推广。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在萧山区的各非公有制企业,凡涉及到企业生存发展和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决策,诸如企业生产经营、员工福利待遇、劳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要求召开党员民主听证会,获得听证意见;党员和党组织在这个过程中享有听证事项动议权、事项听证参与权和决策结果监督权。由于各企业具体情况差异多样,党员民主听证会制度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例如,规模大、组织建制为党委的企业,普遍实行的是二级听证,即先以支部为单位对企业某一重大事项举行一级听证,由支部拿出整合性意见,再由支部派代表参加集团党委组织的二级听证,并将最终听证意见上报企业决策层;又如,党员人数偏少的企业,为了更好地借助民主听证会这一制度渠道,集中众人智慧,群策群力,其民主听证会通常不仅有全体党员参加,而且将参与对象扩展至入党积极分子乃至其他员工骨干。

实践表明,党员民主听证会制度成效十分显著。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而言,党员民主听证会为其带来的最大收益,就是党员主体地位的显著提升,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明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不仅是由于党员民主听证会是在企业党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下进行的,党员民主听证会制度的实践过程本身就是党组织树立威信和发挥影响力的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借助党员民主听证会这一制度渠道,更多的普通党员而不仅限于少数党组织负责人可以直接、有效地参与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由于决策权是主体效应十分显著的权利,因而,党员民主听证会制度使党员主体地位得到普遍提升,使党员的身份荣誉感和组织归属感得到普遍增强。同时,在党员民主听证会制度实施过程中,许多党员或党员代表为了更好地建言献策、参与企业决策和表达利益诉求,往往主动征求周围职工群众意见、积极反映职工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使党员民主听证会的过程也成为党员反映职工群众利益诉求的过程,带来党员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的积极效应,进而使党员的群众工作能力和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公信力都得到了相应提高。

对于非公有制企业自身而言,党员民主听证会同样使它受益。这主要是由于借助民主听证会这一制度渠道,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和集体智慧融入了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从而实现了企业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例如,位于萧山区戴村镇的浙江华东钢业集团自2005年实行党员民主听证会制度以来,先后就“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强企业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如何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制定劳动管理制度”、“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等主题召开六次党员民主听证会,共收集党员重要意见建议200多条,其中有133条被采纳,产生经济效益800多万元。因为屡屡受益于党员民主听证会制度,华东钢业董事长沈东明如今坚定了“我拿不准的大事,请党员职工帮着出谋划策,可以减少风险”的意识。另据调查,位于萧山区党山镇的浙江翔盛集团“党员民主听证会制度实施五年来,每年至少有2~3个大家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或者合理化建议,得到集团管委会批准采纳和有效解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其中仅2008年至今,该企业从党员民主听证会上党员提交的各种合理化建议中,就整理出11项申报技术专利,为公司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知识产权。而且,作为民主决策机制的一种形式,党员民主听证会制度的实行,使非公有制企业决策的执行力得到了提升。这主要是由于广大党员亲自参与企业重大事项决策,其利益诉求及个人智慧被充分地吸纳和凝结至企业的最后决策结果中,因而使得他们对企业的重大事项决策有了高度认同,并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地带头执行,提高了企业决策执行的效率。位于萧山区党山镇的浙江爱迪尔包装集团党委副书记兼副总经理魏来法,在座谈会上由衷地表示:“党员听证制度实施以来……对和谐企业建设、政令畅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党员民主听证会制度的实践结果表明,该制度绝非企业党组织单方所愿,而是可以实现党员主体地位与企业科学决策水平共同提升、企业党组织和企业双方共赢的好制度。

(二)建立党员示范岗制度,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统筹兼顾

为了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筑实现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有机结合的平台,杭州市萧山区在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中普遍推广了党员示范岗制度。这一制度的主要内涵是:企业党组织根据党章要求,立足企业具体实际,制定出党员示范岗的一般标准和义务要求,再根据党员的各方面表现,从中择优选出党员示范岗岗位人员,并在其工作岗位上公开立“党员示范岗”牌;企业党组织定期对党员示范岗的业绩和成效进行考核评价,对履行岗位职责合格和优秀者给予相应地奖励(主要是精神奖励),不合格者,则予以替换。党员示范岗制度具有以下特征和优势:

一是党员示范岗制度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先进性的标准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结合,实现了党员先进性的具体化;二是党员示范岗制度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实于某一具体工作岗位,从而使得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持续稳定的依托载体和表现平台;三是党员示范岗制度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承担者公之于众,群众容易考察和监督,从而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先进性的党员具有很高的公认度和公信力。由于党员示范岗制度的普遍建立,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呈现出勃勃生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影响力有了显著增强。党员示范岗制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员示范岗制度为广大企业党员确立了先进性的具体标尺,为他们树立了近在身边、可观可学的现实榜样,有助于全体党员争当先进、齐展党员风采,增强整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影响力。二是党员示范岗制度让党员队伍中业务本领和工作业绩突出、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优秀共产党员,集体亮相于广大公众面前,使得公众对共产党员先进性和党组织战斗力有了切实体认。课题组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4.8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身边党员和普通群众相比“表现更积极,确实像个党员的样子”,“关键时候更看得出来”。由此可见,广大职工群众对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是肯定的。三是党员示范岗制度将先进性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置于公众视野之中,随时接受周边群众考察和检验,再加之党员示范岗制度内在的严格考核机制,客观上为他们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持续的外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