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学批评学
13516700000028

第28章 以文学文体为中心:批评解释学判断(4)

第四节文体自由变革与文学的个性自由和时代精神表达

文体的历史是经典的构成史,文学的历史是经典作家的构成史,因而,寻求经典文本和经典作家,解释经典文本和经典作家,就成了文学批评的重要任务。寻求文学文体创作的经典性,要从世界文学语境下寻求文学文体的经典性。文体批评与文本批评之间并不矛盾,文学批评自然要以本文为中心,但任何本文,必定是某一文体的本文。如果不了解一个作家本文的文体特性,那么,批评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失效。从文体入手,然后,探究文学本文的思想与艺术价值可能更具合理性。从文学文体出发,文学批评必须关注经典文学本文与经典文体作家,在评价某人是诗人、小说家和散文家时,实质上,就是从他们的文体创作出发来评价。因此,作家文体成就的认定,可能更具优先性。我在创作解释中已经谈到,作家可以进行各种文体写作,但是,从创作才性出发,真正的作家往往擅长某一文体,是某一文体的天才。在某一文体上有伟大成就的作家,就是“经典作家”。在某一文体上有成就的作家,一定有其特殊的禀赋,例如,诗人可能擅长诗歌,并具有理想性生活信念,对雅致的生活与自由的生活富有想象力,特别是对歌唱充满向往。有了这样的艺术追求,诗人的创作就充满了魅力,特别是诗人对哲学充满了兴趣。通过诗歌与哲学的思考深化生命的理解,诗人,可以在传统的诗歌文体上发展,但赋予诗歌以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特别是表达独异的生命文化精神。小说文体的创造者,应该在故事叙述方面具有天赋,在人物形象创造上具有独特的思想力量。小说家最重要的是,要刻画人物性格,人物性格越丰富,小说就越成功,与此同时,小说的思想与形象越丰富,越具有生命存在的力量,小说就越具有思想与文化的深度。

文学批评确实需要对文体有其独特认识,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如何识别经典作品?在一大堆作品中,你如何辨别优秀的作品,你如何确定优秀的作品,这对艺术评论家是非常特殊的考验。文学作品,不像绘画作品,只需直观。文学批评判断必须通过本文读解,通过本文读解,在大量的本文阅读中形成比较,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文阅读构建存在的历史,构建文明的历史,从而,形成深刻的批评读解。重视文体,是因为文体对创作具有自己的约束力。每一文体,即是语言、情感与结构个性的最独特体现,例如,诗歌的特性是为了歌唱,不是为了叙述,它必须展示自己的抒情特性。歌唱的节奏与歌唱的韵律,对诗歌文体具有决定性影响,诗歌文体的韵律限制,诗人可以将之构成韵律段落。西方诗歌的韵律段落,有商籁体(Sonnet)和诗章(Canto)之分,即只要符合这些韵律规定,就可以创作出诗歌。中国古代诗歌的韵律,讲究以自然为美,所以,诗歌往往是五言或七言,诗句不会超过百句,最常见的是四句或八句。诗人的诗集,往往就是若干抒情短诗的集合,不过,很难将之称为长篇诗歌,因为不同时期的诗歌即兴而作,并不像西方诗歌那样符合共同的诗歌主题,或者化用神话故事构成完整的形象体系。西方诗歌的诗章观念,具有重要的文体约束力,诗人习惯于通过诗章的约束,构成长篇诗歌。许多经典诗歌作品往往长达几千余行,例如,荷马史诗每部皆长达万余行,每一诗章则在五百行至九百行之间,这使得长篇诗歌的叙述,能够完成思想与形象的系统建构。文学批评,必须理解文体的这种发展过程或发展规律。从具体的文学文体出发,具有文体创作性的经典作品是一个奇迹。有些经典作品,已经经历了无数人无数时代的证明,这样的作品,往往经得起考验。

有些经典作品,只是特殊时代的产物,它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其实,并非了不起的作品。文学批评的历史,有时非常荒唐,我们可以打开历史时代的文学评论杂志,看看有几篇文章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我们的批评在干什么?我们的批评家在做什么?批评家受制于时代与历史的流行观念,许多批评发生了变异。文学批评为何必须理解文体?就是因为批评必须理解创作,即通过文体还原,理解作家的创作过程及其艺术思想追求,这一切皆可以通过文体的探索来实现。散文文体是自由的文体,也是最缺乏变化的文体,所以,许多文学理论不讨论散文文体,但是,在讨论中国文体时,刘勰极重视散文文体的重要地位,因为散文文体是日常生活或文化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文体形式。相比而言,小说叙述文体是最重要的文学文体。它最重要的特点,是人物形象叙述。故事叙述,构成了小说的灵魂;这个故事叙述,离不开人物与人物关系的展开。只有了解了不同文体的特性,才能正确地规定文学的价值,深刻地理解文学的自由创造。

时代性文学批评是最难进行的,我们对自己的批评可能并不自信,这些作家作品不是我先评价,但是,任何批评都不可能永远具有先锋性。任何评论总能找到共同的心灵回声,因此,不存在第一批评家,我们所要做的是,把好的作品予以正确评价,对不好的作品不做恭维。文学批评家需要有清醒的文体意识,这样才能自由地评价作品。如果能够从小说、诗歌与散文文体出发,正确地评价这些文学作品,对优秀的文学作品形成深度解释,文学批评家就坚守自己的思想责任,就能够为文学创作开辟美好的思想前景。对于批评家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批评新的文学作品,而是要确立文学经典的地位。文学批评家的最重要任务就是要确立经典,重新解释经典,使经典的生命在审美历史活动中延伸,使“新的经典”真正获得文学史地位。因此,对于批评家来说,需要在中外文学史长河中形成自己的经典认识和审美趣味。只有在经典世界中形成自己的文学认识和美学趣味,才可能对不同的文学作品形成真正自由的评论,因为当心中有了真正的文学准则时,时代的文学作品的创造高下就可能得到真正的评判。

经典依然是最重要的尺度,没有经典文学尺度,文学批评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价值认知。经典作家是可以分层的,并非只有伟大经典单一的存在,不同层面的经典,构成了文明生活的独特价值。我的做法是,寻找自由意义上的作家,在广阔的文学史视野中来确立它的地位。在世界文学背景下,我偏爱希腊古典文学作品,西方长篇诗歌作品,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这些经典作家作品成了我评价时代文学作品的基本参照系,基于此,我真正喜欢的现时代的优秀作家,往往带有自己的审美偏好与价值偏好。在长期的体验和选择中,我喜欢荷马的作品、但丁的作品、莎士比亚的作品、歌德和席勒的作品,雪莱与惠特曼的作品,它也不妨碍我喜欢张炜的长篇小说,喜欢张承志与贾平凹的散文,喜欢顾城与海子的诗歌。不同层面的经典作品,不同时代的经典作品,在文学批评的文体认知视野中形成了自由的思想会通。其余的作品,可能也唤醒我的快乐体验,但是,从理性深处,我偏爱这些作家,所以,能够对这些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评价。文学批评的文体意识,不是孤立的,而是与许多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联系在一起。当文体与作家诗人联系在一起,当文体与经典作品联系在一起,当文体与思想价值形态联系在一起,文学批评就获得了自己的深沉而自由的思想动力。每一文体皆有自己的历史,皆有自己的审美价值定性,这是不可替代的。诗不能代替小说,小说不能代替散文,散文不能代替诗剧,但是,不同文体之间,在坚守基本文体本性时,可以融入其他文体的要素,使文体之间形成“新的自由综合”。例如,抒情诗与历史叙述的结合可以构成“史诗”,小说与诗歌的结合可以形成“小说体诗”,诗与戏剧叙述的结合可以构成“诗剧”或“剧诗”,散文与诗的结合可以构成“散文诗”。

在文体自由结合时,最根本的文体本性并未丧失,这样,文体就实现了自己的突破。必须强调,文体批评的重要性,并不是对文体审美形式的强调,而是对文体内部的语言特性、抒情特性和思想特性的强调。也就是说,通过文体意识,强调文体自身的审美思想本性,从而实现生命的自由表达和文化的形象表达,使文体本身承载思想与形象的美感,实现生命自由本质的体验与内在价值的超越。通过文体的审美本性最自由地把握生命,这才是文体意识最根本的内在价值追求。正是从文体审美本性出发,一切优美的文学作品就在批评中得到价值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