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学批评学
13516700000027

第27章 以文学文体为中心:批评解释学判断(3)

第三节文学文体的丰富性传统再体认与思想原创性要求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通过语言构成艺术的形式。文体,有其形式规定性,即通过本文的语言构建形式,显示文体的艺术原创。文体意识基于文学语言的自由构成,由于所有的文体,皆是在口头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书面文学总是保持着口头文学的自由特质。口头文学的歌唱,形成了诗歌文体;口头文学的叙述,形成了散文文体;口头文学的表演对话,形成了戏剧文体。一方面,文体是这些口头文学艺术的语言功能体现,另一方面,文体是文学艺术功能的内在规定性。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每一文体自身,皆形成了民族的内在规定性和经典本文范式。

文学艺术要创造自由的形象,但是,在文学评论中,还要考虑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文学艺术作品如何才能进行深刻的思想表达?文学批评所要追求的思想深度,必须源于艺术自身的深度。就这一问题,人们可能会问:如果必须追求深度,那么,艺术如何能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我们的读者经常是不需要深度的。对于这一问题,我的看法是,生活中从来不缺少文学艺术作品。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像漫山遍野的山花一样到处开放,我们用不着对一般的作品进行评价,读者,就是这些作品的最好评论家,他们喜欢就阅读,不喜欢就放弃。批评家作为职业审美家,只有少数人才能承担,他们的责任是为了传播优秀的文学作品,当然,在时代文学的繁茂生长过程中,也需要有批评家的选择、引导和评价。文学批评,可以构造自己的时代文学史。文学批评家是自由地思考文学价值的人,应该说,文学批评家必须具备充分的学养,他可以没有创作成就,但是,严格说来,应该懂得创作,至少有过具体的创作经验,可以不发表作品,但不能不创作作品。事实上,文学批评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与散文写作有可沟通处。批评家要有文体意识,应该说,只有在某一文体上具有充分的学养,才能进行文学批评。我们见过优秀的小说批评家,但很少看到,对小说批评、散文批评和诗歌批评,皆非常纯熟的人。按照美国人的批评观念,他们相信,“诗人可以成为最好的批评家”。也就是说,批评家如果是诗人、哲学家或人文学者,可能成为真正的批评家。批评家必须理解文学创作,还需要探索人文社会科学,因为有了思想的指导,就能更好地评价文学。

诗歌批评,要寻求它的生命思想情感的浪漫表达,诗人应该是最勇敢的人,最富有浪漫童心的人,最有正义感的人,最宽容博爱的人。诗人的艺术表达,对于批评家是否重要?我们的批评家,特别是文学史意义上的批评家或学者,更重视艺术技巧与艺术理论,他们的批评喜欢从历史出发,把文学与历史密切联系在一起,以此对文学进行深入的评价。批评家的批评,特别是诗歌批评,要讨论诗歌的技艺,更要讨论诗歌的思想。诗歌的思想,可以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出发理解,也可以从政治文化出发来理解,还可以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加以理解。我现在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是:诗歌与政治的关系,诗歌与哲学的关系,诗歌与文明的关系。对存在的理解,对心灵的理解,对生命的想象,这是诗歌的重要任务,也是诗歌批评应该追寻的思想目标。诗歌的传统,既是创造的动力,又是创造的压力,当它能够激活后来的艺术创造时,就是艺术的思想或形象创造源泉。它能够提供艺术创造的不竭的思想力量;当它形成了后来艺术不可超越的规范时,就构成了思想与艺术突破的巨大阻力。一般说来,艺术的伟大传统是值得继承的,即使没有任何创造,只要能够继承民族艺术的伟大传统或者模仿外国艺术的伟大传统,形成新的艺术力量,也是有意义的事情。现代中国诗歌创作,正是在模仿外国诗歌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文体创造和思想创造,同样,全部的古代中国诗歌传统,依然可以对今天的诗歌创作形成积极影响。

散文批评,要追寻它的思想情调与情感的真诚性。散文文体,在所有的文学批评中,可能是最不好把握的文体,我们见过许多散文批评研究,但几乎没有优秀的散文批评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散文批评不易?这可能与散文自身的封闭性有关。散文很难达到思想的深度,一般说来,单篇散文只可欣赏,很难评论,因为小散文很难具有深刻的解释价值。如果是富有思想的散文,就需要从哲学和文化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散文的艺术性就不太值得重视。散文艺术,如果在情感与艺术方面很有价值,那么,应重视语言和历史的评价,这实际上给散文批评提出了问题。相对诗歌与小说批评而言,散文批评皆发展不成熟,因此,需要对散文形成更多的认识。现代以来,散文批评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发展,这是因为散文的发展空间极其有限。从现代散文的发展来看,散文创作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作者的个人经验的突破与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突破。没有独特而广阔的个人生活经验或文化游历经验,没有高山大河或湖泊草地的旅游经验,是无法创造出优美的散文作品的,与此同时,独特的思想文化经验也是散文突破的关键。散文写作,越来越对时间与空间观念,越来越对生命经验提出了独特性要求。只有把奇人逸事,风光美景尽收笔底,才可能写出优美的华章,因此,“行万里路”,对于散文作家来说,比“读万卷书”显得更为重要。要么提供新鲜的生命经验或文化经验,要么提供新鲜的思想或价值理想,散文对陌生化或传奇性,对浪漫性或思想性,提出了深刻而持久的要求。那种轻松的文字叙述或思想感受,无法让散文获得真正价值。散文批评的语言敏感和情调敏感,在古典散文中,具有最重要的力量,通常,语言叙述直接唤醒生命经验,形象生成直接唤醒生命的真实情感记忆。

小说批评,要追寻它的思想形象所具有的文化深度和生命震撼力。小说创作,其实,并不追求思想深度,更重视世俗生活的想象。小说就是叙述生活与历史中的故事,通过虚构重建生活的故事,这些故事是小说家在生活意义上想象的故事。伟大的小说家,能够自由地想象生活,他们是具有思想的,例如,托尔斯泰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在探讨生命,探讨社会,探讨人性方面,艺术家有其深刻的思考,能够直接推动批评家的思考,这就是“寻求生命价值的最好表达”。小说批评,不能只重视小说技艺,更要重视小说形象所表达的心理以及小说形象中所要表达的生命理想。小说批评与历史文化、生命哲学和文化心理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所以,小说批评最能提供人们丰富的生命想象。小说的地位,之所以能够超越诗歌成为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表达方式,是因为小说与广阔的人类生活能够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俗的人类生活,能够在小说中获得证明;传奇的人类生活,能够在小说中得到确证;想象的人类生活,能在小说中得到实现。这样,小说创作开辟了人类生活的无限自由的体验领域,因此,小说批评对形象的理解以及对形象所表达的广阔生活价值,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事实上,从文学文体出发,认识文学艺术的思想价值,并确证文学文体的独立审美价值与形象创造价值,应该成为文学批评的中心任务。“小说形象”,在民族文学或世界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总能构建自己的独特形象谱系。通过这个形象谱系,我们不仅可以走向民族的心灵深处,而且可以获得理解民族最独特的精神力量。

文学批评,通过文体的形式进入文学的生命自由想象和体验。作为批评家,往往有着丰富的艺术体验,特别是有无数精粹的人生感受作为价值支撑,这使得批评家可以自由地评价文学艺术的得失。即使是先锋小说艺术,也不是突然发生艺术革命的,在开放性语境中,小说艺术具有无限的生成性与价值关联性。小说批评家的文体意识,就是通过优美而伟大的经典再体验,进入当下的小说文本的自由理解与形象的自由感知的结果。体验小说的成败得失,建立小说的语言形象与思想形象的自由体验,这就是批评的价值。小说的文体意识,实际上,就是通过经典小说完成生命形象与文化形象、生活形象与历史形象的审美想象,从而获得自由而美丽的生命快感,完成人生的认识或生命的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