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对外开放相联系的,是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由于落后国家是越过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因此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正确对待资本主义,必须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在过去长时期内,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对待资本主义问题上,往往只看到或更多地看到的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对立和斗争的一面,而很少看到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还有相互学习、借鉴、合作和利用的一面。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指出:实行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要正确对待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几百年发展,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证明:落后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但却不能跨越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文明成果,包括物质文明成果,也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成果。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充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中对己有用的一切东西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真正在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实践运动中迸发出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6.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使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运动中获得了自身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理论支撑
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应当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解决的又一根本性问题。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时多半都采用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随着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很多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在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较严重的问题。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造成的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已到了难以支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程度;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也到了社会难以承受的程度。于是,“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提了出来。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国内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仍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发展的目的上,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发展的方式和途径上,科学发展观提出,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强调要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科学发展观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系统的回答,极大地深化了人们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成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政治经济学基础,使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运动中获得了自身实现和发展的具体运行方式
关于计划和市场问题,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世界上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就在研究,5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国家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重大问题。但长期以来没能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19世纪同时代的几乎所有社会主义者,都把商品经济和私有制联系在一起,认为未来社会在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社会实行的是产品经济,商品和货币将退出历史舞台。上述思想,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着长期影响,社会主义各国普遍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按计划产品经济模式搞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顺利,产品质量低、品种少、缺乏活力;相反,西方发达国家实行有宏观调控的现代市场经济,普遍发展较快,经济富有活力。严酷的现实逼得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对这个问题认识得最早和最透彻的是邓小平。
邓小平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始就在思考和研究这个问题,并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以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关系的认识为基础,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此后,党的中央全会和代表大会都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使这个理论愈益丰富和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是对马恩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巨大变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为一个新的科学社会主义观形态的根本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制度范畴的传统思想束缚,第一次明确地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要求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创造性地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天地,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了自身实现和发展的具体运行方式。
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改革,逐步构建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邓小平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根本途径。江泽民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报告高度概括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点,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是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体现。
9.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论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到新的高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
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执政党在国家和社会的思想领域里树立的一面旗帜。在新时期,我们党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如何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指出,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建设的先进文化,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七大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和谐文化”、“推进文化创新”,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