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13515300000040

第40章 角色意识(5)

党的十六届六次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李迎生在《社会转型加速期的代价支付及其补偿问题》一文认为,我国当前处在社会快速转型时期,也是社会代价大量付出的时期。如何科学认识、严肃对待、准确预测、妥善处理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代价问题,将由其所引发或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乃至紧张、冲突降低到最低程度,对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认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代价成因,其目的在于探求减少社会代价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减少社会代价的途径和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正确代价意识,是减少社会代价的中心环节。所谓正确的代价意识,是指对代价问题的正确认识。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代价的含义、特点、类型、成因及其减少的途径和方法。社会代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代价是社会发展的伴生物,在发展中认识代价,在代价中认识发展;社会代价具有两重性,对社会发展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在社会代价中,必须区分必然付出的代价和主观失误所造成的代价,对于“必然性代价”,要因势利导,把代价控制在最小限度,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对于“人为性代价”,要竭力防止,它若是发生,就尽量把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社会代价与社会风险相联系,当社会代价在没有出现之前以某种社会风险存在于发展过程中的时候,就要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当社会风险由潜在的代价变为显现的代价的时候,就要把社会风险、社会代价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建立减少社会代价的机制,如利益协调机制、支付与补偿机制等。

社会代价的理念是立足于实现社会进步和发展,并且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这体现了正确的发展观、代价观与价值观三者的一致性。由上可知,只有树立正确的代价意识,澄清各种模糊认识,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把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代价减低到最低程度。

(2)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是减少社会代价的重要举措。科学发展观要求人们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正是科学决策的前提。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对党的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和认识,也取决于对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方面,见事早、判断准、行动快,及时果断地采取了应对措施,提出了一揽子计划,即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据报道,目前,这4万亿元的构成大体如下:民生工程4000亿元,农村民生工程37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15000个亿元,社会事业1500亿元,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2100亿元,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3700亿元,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建设10000亿元。其中,需要中央承担的投资约1.18亿元。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政府实行的一揽子计划主要包括四方面措施:扩大内需,振兴产业,科技支撑,社会保障。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8%左右”的目标做了着重说明,特别指出,这一目标综合考虑了发展的需要和可能。他说:“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对于这个数字,美联社在随后发表的文章中赞誉有加,称“这对帮助全世界走出经济下滑困境,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深信,通过一揽子计划的实施,对于2009年“保八”可以发挥决定性作用,对于未来的发展可以奠定比较坚实的基础。同时,这必将把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造成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3)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是减少社会代价的有力保障。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的基础和依据首先是法律,它是防范和治理失信行为和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的最后屏障。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失信行为的法律成本,不仅是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基础的有力保障,而且也是减少社会代价的有力保障。

(4)总结评估代价付出,是减少社会代价的有效方法。对于代价付出的问题,可以是经验性的总结评估,也可以是理论性的总结评估,或者两者兼具。但是,从近几年对发展与代价问题的研究中来看,较多地属于理论性的总结评估,给人启迪多多。莫光辉、吴惠红在《代价论视角中的和谐社会建设原则》一文中说:“代价是人们在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对其他价值的抑制或否定,由此决定人们在确立和实现发展目标之前必须预测它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的程度和性质。因为过高代价的付出不仅会阻碍既定目标的实现,而且会埋没甚至毁坏已取得的发展成果,这就是代价选择要具有前瞻性的根本原因。不仅如此,每一代的发展都建立在前人发展成果之上,在继承前代积极成果的同时,不免将不良后果以代价的方式承袭下来,并通过自身的实践给予一定的补偿。人们在谋求发展、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时,也会把新的不良后果以代价的方式遗留给后代。因此,为了后代的发展,应该谨慎选择发展的代价,正确预见代价的各种效应,寻求质量优化的代价,用高质的投入换取高质的产出,以求事半功倍之效。”

这种看法是有见地的。

(5)提高主体整体素质,是减少社会代价的关键所在。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人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法律素质、道德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作风素质、审美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历史和实践证明,社会代价的付出与主体素质的状况密切相关。一般说来,主体整体素质较高,工作失误较少,付出的社会代价较小;主体整体素质较差,工作失误较多,付出的社会代价较大。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他们的代价观和价值观是否正确,他们制定的政策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是否符合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一致的原则,是否符合花费较小的代价,获取较大利益的要求,这与他们自身整体素质直接相关。由此可知,减少社会代价的关键在于提高主体整体素质。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做人的工作,它对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防止失误,减少代价,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负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当然,改造主体,提高主体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需要长久不懈努力的过程。

为了增强角色代价意识,还有选取合理的发展模式,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等,也是减少社会代价的途径和方法,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除了上述八个方面角色意识之外,还有培养和树立角色改革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协作意识、效益意识、安全意识、维权意识、风险意识、防范意识、管理意识、监控意识和环保意识等,这些都不一一细述了。这是因为:

一是论述中已经涉及有关方面的内容;二是在后面论述中将要涉及这些方面的内容;三是角色意识涉及的内容很广,一时难以叙完和说透,这是主要的原因。

参考文献

1.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2.奚从清编着.现代社会学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奚从清,俞国良着.角色理论研究.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

4.丁水木,张绪山着.社会角色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5.奚从清着.社区研究——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