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护理审美概述
一、审美
(一)审美的定义
所谓审美,就是人(审美主体)通过感官对审美对象(审美客体)的体验与感受,并从中获取精神享受和启迪。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审美情感、认识及能力的总和。
审美对象具有审美潜能与审美价值,但它只有与审美主体相结合,才能构成人的现实审美关系。审美对象是主体相对客体而言的,当自己审视他人或其他事物时,自己是审美主体;当自己被他人观察和评价时,自己就成为他人的审美对象。
审美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生与生命的最高境界。
(二)审美的特征
审美除了具有一般实践活动的客观性、能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等特点外,还表现以下特征:
1.直觉性
审美的直觉性,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最原始而又最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意识。在审美实践中,审美主体通过审美客体的形、声、色等形象的感知,形成对审美客体的感性直觉,表现出直接的感性领悟和理解。另外,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间的交流、交融,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使审美具有丰富的情感性。审美主体不仅可以感受、认识、欣赏审美客体,而且可以能动地表达愉快的情感,不断丰富、影响、创造着审美客体。审美的直觉性是充满了感情流动的直觉领悟的活动,是形象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的和谐统一。
2.流变性
审美的流变性不是说审美是不可捉摸的,而是特别强调审美作为人类的历史活动,在一定条件下,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呈现交互作用的动态特征。一方面,它显示了审美客体无论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都是连续地展现在审美主体的面前。而审美主体的心理活动不管是感受、认识、体验还是丰富及创造,都处于变化发展中;另一方面,从审美关系来看,审美客体引起了审美主体的注意,审美主体因此而受到感染,主客体之间交互感染,循环往复,使审美活动处于流动和演变的过程之中。
3.普遍性
审美的普遍性特征,是指审美使人们走出个人狭小的审美天地,审美活动成为具有人类共同意义的创造性活动。任何健全的人都会积极投入审美的活动中去,而审美活动又会反过来影响人的参与、欣赏和创造的程度。从一定意义上看,审美活动体现人类情感的纯洁性,并不带有直接的功利作用,通过审美对象的价值体系,凝聚人类智慧、力量和创造力,超越审美活动的民族、阶级、等级、时代等客观属性,使审美对象的美学特征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普遍的美感。
4.差异性
审美的差异性是审美活动个性化的体现,这是由审美的本质所决定的。由于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而审美主体又是有差异的,审美客体则更是千差万别。故人们面对相同的审美对象,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美感。审美的差异性,反映了审美的广泛性、复杂性和无限性,使审美活动异彩纷呈。
(三)审美的功能
审美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调节功能
审美的调节功能是审美主体的自我调节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审美主体自身的调节活动和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调节活动。在审美活动中,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可能会出现许多失衡、失谐、失调等心理状态。审美的调节就是通过一定的审美诱导、宣泄、转移等心理过程,调理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使之趋于缓和、平衡与和谐。
2.美育功能
审美的美育功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设施来培养人的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提高人们认知、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丰富人们的审美活动。其主要功能有:净化功能、促进功能、养成功能和娱乐功能等,以净化人们的灵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添精神愉悦。其突出的特点是寓教育于美的形象之中、娱乐之中和精神享受之中。
3.激励功能
审美的激励功能是通过审美活动激发人们的内在潜能,促进人们对美的追求,从而增强人们自我超越的勇气和不断创造美的信心。审美的激励作用,不仅能摧醒人们的审美潜能,而且能够激励人们去认识、鉴别、追求真善美,不断丰富审美内涵。
二、护理审美
(一)护理审美的定义
护理审美是护理领域中的特殊的审美活动,护理审美的主体是人,它是以人的情感为中心的一种综合审美意识,是客观的护理美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也可以说,护理审美是人们在参与护理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总和。护理审美有其特定的护理审美目的,它将维护人的身心健康作为护理审美的最高目标。
(二)护理审美的基本范畴
护理审美的基本范畴主要包括:
1.护理审美感受
护理审美感受,是指护理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初级审美形态,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个别情感特征的反映。审美感受的特点决定了审美反映是局部的、个别的、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2.护理审美趣味
护理审美趣味,是指护理审美主体对护理审美对象特有的兴趣和倾向。在护理审美实践中,护理审美主体不仅仅是指进行护理活动的护理人员,也可以是健康人、患者和第三状态者。由于审美主体的种族、性别、年龄、文化修养、性格、习惯等千差万别,他们形成的审美趣味不可避免地具有个性特点,表现出审美兴趣和倾向的差异性。
3.护理审美情感
护理审美情感,是指护理审美主体在护理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类生命、人的心理、社会关注的深层体验和主观态度,是高度概括后的审美意识。它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健康、环境与护理等问题。
4.护理审美能力
护理审美能力,是指护理审美主体对各种护理美感受的敏锐性,以及对护理美的体验和认识的水平。护理审美能力是护理审美主体必备的素质,有了审美感受的敏锐性,才有助于护理审美关系的确立,从而引起护理审美活动,以达到人们追求健康与完美的审美需求。
5.护理审美观念
护理审美观念,是指护理审美主体在一定的护理审美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关于护理美的构想和看法。
6.护理审美理想
护理审美理想,是指人类对自身的人体美、身心健康、益寿延年及发挥潜能等在护理上表现出来的向往与追求。它来源于人类爱美的天性,并以生活为基础,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它的实现要受护理学发展水平的制约。
(三)护理审美的特征
护理审美是护理领域中的审美活动,它必须具备其相应的特征:
1.护理审美的专业性特性
护理审美与一般审美活动最明显的不同是护理审美有其特定的护理专业性审美目的——维护人类健康水平。这就要求任何一种层次的护理审美反映,都必须有利于维护人的身心健康,这是护理审美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
2.护理审美主体的特殊性
护理审美的主体是人,包括能承担多种护士角色功能的护理操作者、管理者、教育者和护理服务对象的健康人、病人及其家属,他(她)们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护理知识和护理审美观念与技艺。
3.护理审美的差异性特征
护理审美主体的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造成了护理审美感受的差异性,这里需要明确的是这种护理审美的差异性特征决定了护理审美形式、形态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4.护理审美的非功利性与功利性统一的特征
护理审美活动是一种满足身心健康或康复需要的服务性活动,因此,它必定具有一定的功利性特征。它不仅能产生社会效益,也能带来经济效益。一方面,当护理人员作为护理审美主体时,她所处的角色及其所发挥的角色功能,在自身与整体护理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护理审美理想、审美能力、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识的交织、融洽与集中,激发对护理事业的热爱,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保障人类健康事业中产生难以估量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当求医者(包括患者、健康人、求美者、医学咨询者等)作为护理审美主体时,其护理审美功利性表现在减轻躯体痛苦、心理负担,维护或促进身心健康与康复,同样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第二节 护理审美主体
一、护理审美主体的含义
护理审美主体是指受社会文化和护理审美意识所支配的人,是按照护理美的尺度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人或物实施护理美或评价护理美的人。如护理人员、患者、健康者、康复状态者、求美就医者,都可以充当护理审美关系中的主体角色。因为充当护理审美主体的人,具有自身的护理审美需要、护理审美动机、护理审美意识、护理审美选择和护理审美评价能力,他们懂得怎样把内在的护理美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在一定程度上,护理审美主体所具有的驾驭护理美的能力,决定着护理审美的水平。当护理人员作为护理审美主体时,他们遵循护理美的规律,努力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奉献护理美,维护服务对象的人体美;当患者、健康者、康复状态者、求美就医者作为护理审美主体时,他们也遵循护理美规律和自身的理解尺度,对自身的人体美及有关护理美的事物,包括对护理人员所展现的护理美进行评价,从而不断促进护理美的发展。
二、护理审美主体的构成条件
(一)完整的感官和健全的思维
所谓完整的感官,一是指生理机能正常,二是要有健全的感官。所谓健全的思维,是指有健全的大脑,能够进行理性思维,这是主体具有护理审美能力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护理审美活动,是护理审美主体对护理审美客体作出的一种复杂而且具有专业特征的反映过程,主体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客体各种信息的刺激,并将刺激信息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分析、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产生审美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完善的审美感官和理性的审美思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假如一个人的视觉器官受损,就不可能感受到色彩之美;一个人的听觉器官受损,就不可能感受到声响之美;一个人的大脑受损,就不可能产生审美的高级情感体验。
(二)必要的审美修养
护理审美主体的审美修养,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审美教育和审美环境的陶冶
通过接受审美教育和环境影响而接受社会审美意识的沉淀成果,包括对传统形式美之规律的把握,获得相应的形式感,从而具备与审美客体相适应的审美感受。
2.对审美客体的认识能力
整体护理美的欣赏,虽然不必要深刻地理解其美的现象物理、化学原理和生物学规律,但对它们的形、色、声等外貌性质特征及基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基本关系和影响等,应具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构成护理审美主体。
3.自身的生活体验与认识
毫无疑问,一个生活阅历较深的人,与一个生活阅历浅的人相比,在美的欣赏过程中,特别是对护理美的认识与感受中会引起更多的联想,那么他的审美感受就越深。
(三)审美需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
由于人们的立场和观念不同,对事物的判断有不同的感觉和评价。如《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美的小说,但不同的人看后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恰如鲁迅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场,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
(四)审美需要有适宜的心情
审美心境是指较长时间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状态的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愉快、喜悦的心境,能使周围的事物感染上同样的情绪色彩,吸引他用肯定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产生心情舒畅、万事如意的情绪体验,激发审美兴趣。如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观一处风景,可是如果你的心情不佳,那么再好的书、电影和风景,都会黯然失色,引不起你的兴趣。因此,当护理人员处于护理审美客体时,就一定要充分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服务对象——护理审美主体的护理审美心境,要有意识地激活护理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受与审美情趣,协调心理平衡。
三、护理审美主体的特征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构成护理审美主体的基本条件,在此条件的基础上,护理审美主体在其护理审美过程中表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护理审美主体的审美选择性
护理审美的选择性是由不同的护理审美主体因其所具有的不同审美趣味、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和审美实践在护理审美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爱好、愿望与追求。例如,不同病种的患者表现出不同护理审美的选择性:处于康复状态的患者,需要优美、舒适、宁静的休息和活动的场所,因此,他们特别注重护理环境美与护理人际美;天天需要输液的病人,则特别“操心”护理操作美中的“一针见血”,这时如果护理审美客体(护士)能满足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那么就能获得护理美感。同时,处于护理审美客体的医护者,也能向审美主体转化,感受到护理操作美的欣赏与愉悦。这也体现了护理审美主体的自我能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