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细胞病理学工作规范及指南
13512100000008

第8章 细胞病理学检查的程序(3)

1.试剂配制

(1)苏木素液。常用Harris苏木素液或Gill改良苏木素液。

Harris苏木素液配方:

苏木精1g、无水乙醇10ml、硫酸铝钾20g、蒸馏水200ml、氧化汞0.5g、冰醋酸8ml。

先将苏木精溶于无水乙醇中备用。将硫酸铝钾放入蒸馏水,加热溶解,再加入备用的苏木精,煮沸2min;停止加热,立即加入少量的氧化汞,防止氧化过程中苏木精外溢,玻棒搅拌,边搅拌边加入氧化汞;立即移至冰水中,加速其冷却,静置一夜后过滤备用。使用前以4%~5%的比例加入冰醋酸并混匀。

Gill改良苏木素液配方:

苏木精2g、无水乙醇250ml、硫酸铝17.6g、蒸馏水750ml、碘酸钠0.2g、冰醋酸20ml。

先将苏木精溶于无水乙醇中,硫酸铝溶于蒸馏水中,然后两液混合后加入碘酸钠,最后加入冰醋酸。

(2)盐酸‐乙醇液、浓盐酸0.5ml70%、乙醇100ml。

(3)稀碳酸锂液,在100ml蒸馏水中,加饱和碳酸锂1滴。

(4)橙黄G6液、橙黄G60.5g、蒸馏水5ml、无水乙醇85ml、磷钨酸0.015g。

先将橙黄G6溶于蒸馏水中,再加入无水乙醇,然后加入磷钨酸,贮于棕色磨口瓶中,用时过滤。

(5)EA染液。常用EA36染液或EA50染液。

EA36储备液:

A液:亮绿0.5g,溶于5ml蒸馏水中,溶解后加入无水乙醇至100ml。

B液:伊红Y0.5g,溶于5ml蒸馏水中,溶解后加入无水乙醇至100ml。

C液:俾士麦棕0.5g,溶于5ml蒸馏水中,溶解后加入无水乙醇至100ml。

EA36工作液:

EA36储备液的A液45ml、EA36储备液的B液45ml、EA36储备液的C液10ml、磷钨酸0.2g、饱和碳酸锂水溶液1滴。

EA50染液配方:

3%亮绿水溶液10ml、纯甲醇250ml、20%伊红溶液20ml、冰醋酸20ml、磷钨酸(水溶后加入)2g、85%乙醇700ml。

2.染色步骤

(1)85%酒精溶液固定10~15min。

(2)清水冲洗1min。

(3)苏木素染核3~5min,如用Harris苏木素,必要时进行分化即盐酸‐乙醇液分化20~30s,至涂片呈淡橙红色,取出流水漂洗干净。

(4)用水或碱水反蓝,碱水反蓝需再入清水冲洗以去碱液,比如:稀碳酸锂溶液蓝化2min,涂片变蓝色,流水漂洗干净。

(5)85%酒精溶液脱水。

(6)橙黄G6液10s。

(7)85%酒精两道漂洗。

(8)EA36液或EA50液30~60s。

(8)85%酒精两道漂洗。

(10)无水酒精两道脱水。

(11)二甲苯两道透明。

(12)中性树胶封片。

3.染色结果。细胞核呈深蓝色,核仁更深带紫,鳞状上皮底层、中层及表层角化前细胞胞浆染淡绿色,表层不全角化细胞胞浆染粉红色,完全角化细胞胞浆呈橘红色,红细胞染鲜红色,白细胞的胞浆呈淡蓝绿色,黏液染淡蓝色或粉红色。

4.注意事项

(1)如前染色原理所述,EA36染液的酸碱度对巴氏染色的成功起着关键性作用,必须把染液pH值调至5.2为宜。EA36染液pH值的测试,可用石蕊试纸法或酸度计法但以酸度计法最为准确。

(2)许多人使用10%磷钨酸及饱和碳酸锂溶液直接测试,方法简便且同样可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具体做法:拿一张滤纸先滴少量染液于纸上,若滴染液处呈紫色,说明染液偏碱,则滴加少量10%磷钨酸;若显绿色,说明染液偏酸,则滴加少量饱和碳酸锂,并充分混匀,直至染液滴在纸上既显绿色又有红色,颜色鲜艳为宜。

(3)磷钨酸在染色过程中,不但作为促染剂可增加染料的着色力,同时磷钨酸与碳酸锂还是一对弱酸弱碱,作为缓冲剂可中和分色及蓝化时可能留下的少量酸或碱,保证染色达到理想效果。若涂片经EA36染色后,镜下观察效果不理想时,根据涂片着色情况,可于EA36染液中滴加少量10%磷钨酸或饱和碳酸锂后重染EA363~5min而补救。若角化细胞浆不红,可滴加10%磷钨酸。若角化前细胞浆也变红,可滴加饱和碳酸锂,如此边复染边镜下观察,直至获得最佳染色效果为止。

(4)分色或酸化,对染色效果也很重要。经分色后的胞浆在镜下观察应以无色为佳。若胞浆中还残留有苏木素染料,则影响EA36染液的着色。分色时间不宜过短或过长,每次在数秒内完成。盐酸浓度以0.5%为好,以便于掌握分色的时间。

(5)经过蓝化或碱化,胞核紫中带蓝与红色的胞浆对比明显。蓝化所用的碳酸锂是一种弱碱,还可中和分色时可能残留下的少量盐酸,为EA36的着色创造良好条件。因此蓝化时间可适当长些,以肉眼观察涂片变蓝为好。

(6)EA50染液配方稍复杂,但不易沉淀,染色效果较EA36稳定。

(7)每个染色步骤结束之后把涂片架在纸巾上放置几秒,不使用时将染液保存于棕色瓶中,盖上染色缸,可延长染液的使用寿命。

(8)苏木素的特性相对恒定,很少需要更换,当量不足时可适当补充新鲜染液。

(8)橙黄G6和EA比苏木素损耗得快,应每周更换,或当细胞出现灰色、模糊或对比不鲜明时应更换。

(10)水洗液应该在每次使用后更换。

(11)乙醇应经常使用比重计测量浓度,并每周更换一次,以代替过滤。细胞浆染色后的乙醇漂洗液应每使用一轮后更换。无水乙醇应每周更换一次,可加入Silica‐Gel片剂,以保持无水乙醇的无水。

(12)二甲苯应该在颜色变浅时更换,含水的二甲苯会呈乳白色。无水乙醇中加入Silica‐Gel片剂可降低二甲苯被水污染的程度,这种片剂也可加入二甲苯中,吸收二甲苯中的水分。

(13)有人使用50%,70%,80%,85%乙醇梯度水化以减少细胞的破坏,但Gill使用一步法替代水化,细胞破坏未见增加。

(14)污染控制:苏木素、EA、橙黄G6应该每天至少过滤一次,尤其是在对含癌细胞的涂片进行染色后。妇科标本与非妇科标本应分别染色。为避免交叉污染,建议将富含癌细胞的,以及公认的易于脱落的细胞涂片单独染色。一旦发生了交叉污染,所有的染料和溶液必须全部过滤或丢弃。

(二)H.E染色法

常规H.E染色中苏木素染液的pH值约为7,此时细胞核的化学成分电离产生H+,所以被阳离子型的碱性染料剂所着色。伊红染液为弱酸性,细胞的化学成分从溶液中获取H+而成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因此与阴离子型的酸性染色剂(伊红)相结合,染成红色,这就是H.E染色分别显示胞核和胞浆的机制。H.E染色主要适用于针吸细胞学涂片,也适用于浆膜腔积液离心涂片以及含黏液较多和细胞丰富的痰涂片。特点是染色效果稳定,细胞核与细胞质对比鲜明,核的结构清晰,方便与组织学切片对照。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细胞蜡块(CellBlock)制作技术的发展(具体制作CB的方法参见针吸细胞病理学章节),H.E染色在细胞病理学检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过需要指出的是:H.E染色与巴氏染色相比较其色彩单调,不利于上皮细胞成熟度分析,尤其对HPV感染后的特异性着色表现较差,故不推荐在巴氏涂片中使用该染色法。

1.试剂配制

(1)苏木素染液、盐酸‐乙醇液和稀碳酸锂液。

(2)伊红:伊红16g、重铬酸钾8g、苦味酸(饱和水溶液)160ml、85%乙醇160ml、蒸馏水1280ml,将伊红和重铬酸钾溶解于水中,再加入苦味酸和乙醇。

2.染色步骤

(1)将已固定的涂片蒸馏水洗15min。

(2)Harris苏木素1~2min,取出后流水漂洗干净,直到除去多余的染色剂,大约1min。

(3)0.5%盐酸乙醇浸泡2~3次,或直到涂片变为红色,然后流水冲洗30s。

(4)稀碳酸锂溶液蓝化1min,涂片变蓝色,流水漂洗干净,约15min。

(5)50%乙醇浸泡15min。

(6)伊红大约20s,流水冲洗直到除去多余的染色,大约15min。

(7)脱水、透明、封固。

3.染色结果。细胞核呈深蓝色,胞质呈淡玫瑰红色,红细胞呈淡红色。

4.注意事项

(1)染色时应保持各试剂和染液的清洁和纯净。染液中如有沉淀或碎渣应及时过滤,苏木素染液如表面有金黄色结晶应在用前刮去。

(2)苏木素染色时间应根据染液的新旧、染液对细胞着色力的强弱和室温条件灵活掌握。新配染液,首次染色时应镜下观察染色效果。

(3)盐酸分化的掌握是染色成败的关键。如分化不当,导致细胞着色不均。以肉眼观察颜色呈鲜紫红色为好。

(4)蓝化要充分。为防止对伊红液的拒染,应流水充分漂洗或用自来水加温蓝化。

(5)伊红着色要适中,不宜过深或过浅,以致核浆模糊不清。

(6)染色后,乙醇脱水要充分。若涂片滴入二甲苯液出现混浊或云雾状,系脱水未尽,应退回重新脱水。

(7)封片时,冬天要注意口鼻呼出的热气不要接触到载玻片,同样在潮湿的季节,封固动作必须迅速,以避免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封固剂,影响镜检和涂片久存。

(8)近年来,H.E全自动染色机的应用渐广。应当指出使用无需分化的进行性苏木素染液更为适宜,比如Mayer’s苏木素等。

(三)改良May‐Grǔnwald‐Giemsa(MGG)染色法

中性染色剂即酸性染色剂和碱性染色剂的复合物,又可称为复合染料,是由碱性染料(色碱的盐)和酸性染料(色酸的盐)配制而成。MGG染液由迈‐格氏(May‐Grǔnwald)染料(化学名为曙红亚甲基蓝Ⅱ,即伊红美蓝)及姬姆萨氏(Giemsa)染料两种成分混合配制而成。

前者对胞浆着色较好,后者对胞核着色较好,两者合用兼有两种染色的优点,又省去了原法染液分别配制、分别染色之麻烦。适用于胸腹水、尿液、乳头溢液等空气干燥细胞学涂片及细针穿刺的细胞涂片染色,具有简单、省时,并能有效地显示胞浆、胞核的微细结构及细胞内外某些化学物质等特点。若配合常规H.E染色,对某些病变的诊断常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尤其在造血系统的细胞涂片和恶性淋巴瘤涂片中的应用。

1.试剂配制

(1)May‐Grǔnwald试剂:May‐Grǔnwald原液(可保存2星期)。

伊红‐亚甲蓝1.0g纯甲醇100ml

May‐Grǔnwald工作液:

May‐Grǔnwald原液40ml、纯甲醇20ml。

(2)Giemsa液。

Giemsa原液:

天青Ⅱ‐伊红0.6g、天青Ⅱ(37℃孵育3h)0.16g、甘油50ml、纯甲醇100ml。

Giemsa工作液:

Giemsa原液10ml、蒸馏水80ml。

2.染色步骤

(1)May‐Grǔnwald工作液5min。

(2)流水冲洗1min。

(3)Giemsa工作液15min。

(4)流水冲洗1~2min。

(5)空气干燥,不用封片。

3.染色结果。细胞核呈蓝色,胞浆粉红至玫瑰色,细菌蓝色。

4.注意事项

(1)有报道将自然干燥的细胞涂片滴加数滴甲醇预固定。甲醇具有强大的脱水力,可将细胞固定在一定形态及增加细胞结构的表面积,提高细胞对染料的吸收作用,同时由于甲醇吸附染色液中的水,使染色液升温,加速染色反应。

(2)染色时间常与染液用量及室温有关,室温高染液用量多,时间短,几分钟即可染完。

一般用2~3滴染液加1~2倍缓冲液稀释,染色20~30min即可。涂片中多黏液及脂肪时,应延长染色时间。

(3)宜镜下观察控制染色时间,以取得最佳效果。MGG染色过深时,可滴几滴甲醇并将涂片稍作倾斜、晃动片刻,再用自来水轻轻冲洗,即能达到染色变浅的目的,且减轻背景颜色,观片更清晰。染色过浅时,重新染色并延长时间即可。

(4)因某些原因未经酒精固定就已干燥了的较薄细胞涂片,不适宜做H.E染色,如改做MGG染色,则是很好的补救办法,有助于诊断。

(四)姬姆萨染色法

姬姆萨(Giemsa)法染色液是天青色素、伊红、次甲蓝的混合液。姬姆萨染色使细胞核着色较好,结构显示较清晰,并能较好的显示胞浆的嗜碱性程度,特别对嗜天青、嗜酸性、嗜碱性颗粒着色较清晰,色泽纯正。最适于血液涂片,用以染血球、疟原虫、立克次体以及骨髓细胞、脊髓细胞等的染色,在光镜下呈现出清晰的细胞及染色体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