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13511900000012

第12章 “你”与法师的对话(4)

觉真:请让我说一个故事吧:有一个女孩子没有考上大学,被介绍去一所小学教书,她把一道数学题讲错了,不到一个星期,就被轰下讲台。回家了,母亲为她擦干眼泪,对她说:“满肚子的学问,有人倒得出来,有人倒不出来,没有必要为这个伤心,也许有更适合你的事,等着你去做。”随着本村的一些小姐妹,她就外出去打工了。因为剪裁衣服,手脚太慢,质量也过不了关,别人留下了,她被老板赶出了工厂。回到家,母亲对她说:“手脚总有快有慢,别人干了很多年了,你一直在念书,怎么能跟人家比呢?不要紧,总有一份工作会适合你!”可是,她干过市场管理员,当过会计,做过文员,无一例外,都不称职。每次沮丧地回家,母亲总是安慰她,鼓励她,从来没有抱怨和责备。

到了30岁时,女儿凭着她的语言天赋,做了聋哑学校的辅导员,她关心残障儿童。后来,她又开办了一家残障学校。再后来,她又在许多城市开办了残障人士用品连锁店,她已经是一个拥有几千万资产的大老板了。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儿回到了年迈的母亲面前,她想得到一个答案,在她那么连连失败、遭遇不幸,连自己都自感前途无望的时候,为什么母亲却仍对她那么有信心呢?

母亲说: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那就种豆子;豆子也长不好,那就种油菜吧;油菜不长,就种瓜果吧;瓜果也不行,那就撒上一些荞麦、高粱,或者别的什么,总一定能生长、开花的。只要是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总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啊!

母亲说完,女儿落泪了。

女儿看到了母亲的心,母亲的心就是爱,就是宽容和鼓励。母亲的心、母亲的爱,就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种子;她后来的奇迹,就是由母亲的这颗种子而生长出来的奇迹。

母亲的种子,从哪里来?从她的信念来。对,信念,就是一粒种子。如果我们用尽一切努力,仍然失败,我想,要检查一下这一切努力,总结一下这一切努力了。你的这块地,适合什么种子呢?请永远不要失去了信念。

22.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我感冒了,我很快乐。我认为,凡是来了的,都是该来的;不该来的,不会来。既然来了,我都欢迎,非常开心。

李:法师,我想这个问题,真的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但却困扰着世间不少的人,我自己都曾经用过很多时间细想。这问题就是,你快乐吗?

觉真:我很快乐。几乎没有不快乐的时候。如果有,那么,我有个习惯:难过不超过五分钟。也就是说,我是凡人,也有凡人的情绪反应。即使有负面情绪,有一刹那的不悦,但不会超过五分钟;短暂的自我省思之后,我又回到快乐。

李:法师只需要五分钟便回到快乐的心境,我自己则会走进厨房,烹调食物。因为集中精神,便很快可以恢复情绪,也可以说烹饪是让我快乐的事啊。法师,你为何快乐?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觉真:问得很妙。我的快乐是因为我有快乐的因,快乐的缘。

我感冒了,我很快乐。我认为,凡是来了的,都是该来的;不该来的,不会来。既然来了,我都欢迎,非常开心。感冒、头痛、发烧,烧得愈高,我愈开心。冲凉,只能清洗皮肤,清洗外部的积垢;而感冒、发烧,却可以清洗我的血液,清洗我内部的病毒,这是一件好事呀!所以,我很快乐。我被邀参加澳门回归七周年庆典,我很荣幸地成为主法和尚之一,位置也比较适当,不前不后,不左不右。照片发表出来了,上面没有我,我很快乐,因为我做人比较低调,不喜欢凸显自己。如此处理,正合我的心意,我很感谢人家对我的保护。我很快乐。

我住在山上,从车站下车,要走很长一段路,必须步行,而且要拾级而上。我今年77岁了,别人视为畏途,怕气喘吁吁,而我则非常开心。

我认为每天能爬山,能行山,这是我的福报。我很快乐。

有没有试过不快乐?确实有过。2007年12月下旬,我应清华大学上海总裁班之邀,去扬州讲两天课。结束后,由南京飞返香港,因大雾,去南京的高速公路封闭,只有绕道而行。到达南京了,去机场的高速又封闭。无奈,走小路,进了机场。这么一点路程,花去四个小时。令我惊讶的是,许多航班都取消了,唯有我的这一航班,却按时起飞。可是,我迟到十分钟,在十分钟之前,这个航班的飞机已飞走了。当时,我很失落,很沮丧,像被遗弃的孤儿,涌上心来的是一句成语:鲤鱼跳龙门。跳过去了,就是龙;跳不过去,还是鱼。我真的尝到了我是一条鱼的不快乐,然而,五分钟之后,这不快乐,我就放下了。我感谢这场大雾,提醒我要随顺因缘,不可强求,今天做一下鱼吧,明天我还可以争取做龙。

李:那么,我希望所有人也像你一样,只会有五分钟的不快乐!

法师,如果只能选一种食物,哪一种会让你得到快乐?

觉真:我选豆腐。豆腐是中国人创造的,既可以补充钙质,又能防止心血管疾病,是我最喜欢的食物。

23.能不能请您讲讲您对快乐的体悟?

快乐,不是有现成的快乐等着你。快乐,是能把不开心、不快乐放下;或者,能把不开心,把逆境、逆缘转化为一种人生价值、一种值得开心的另类元素。

李:可否讲讲你对快乐的体悟?

觉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是古人对生活的一种总结。“屋漏偏遭连夜雨,船迟又遇顶头风”,这就更糟了,不幸又加上打击,你遇上了,总会不快乐,或者快乐不起来。我看这就错了,错在价值判断,错在感觉或感受走向负面、失望和失去信念的那个误区去了。

李:那到底是痛苦的感觉是错的、是假的,还是我们看事物的角度出了问题?

觉真:人有痛苦。这种痛苦,往往只是一种感觉。痛苦的感觉是真的,而痛苦的理由、痛苦的根据,却不真实。破除了痛苦的理由,识破了痛苦的根据,认知了痛苦的真相,痛苦就可能不再存在了。放下痛苦,就是快乐。快乐,不是有现成的快乐等着你。快乐,不是从没有遇上不开心的事。快乐,是能把不开心、不快乐放下;或者,能把不开心,把逆境、逆缘转化为一种人生价值、一种值得开心的另类元素。我常常提醒自己:学会接受不幸,学会欢迎阻滞,学会欣赏无奈,学会尊重别人对你的不尊重。“万物静观皆自得”,静下来,能静观,就在这里自得嘛!这自得、自在,不就是快乐吗?笑对艰辛,笑对逆境、逆缘,你内心充满信念,你的面前必将是一片海阔天空。这就是快乐。

李:这个我明白,可能用食物来比喻便是苦瓜,那苦涩的味道,如果你懂得欣赏,会很甘甜,很多人把苦瓜先汆水,再用来做菜,但我偏偏喜欢它本身的味道啊!

觉真:人人都知道快乐,可是人人都有不快乐的时候。人人都有快乐的时候,可是身边总有一些不快乐的人。有的人快乐,是因为别人快乐;别人快乐,他也快乐。有的人不快乐,恰恰是因为别人太快乐;别人愈快乐,他就愈不快乐。这种不快乐的人,不是因为他没有快乐,而是因为他心中没有快乐的种子。也许他身体健康,财富充足,事业兴旺,妻子温柔体贴,儿女孝顺恭敬,有美皆备,无美不臻。可是,他就是不快乐。因为他不快乐,他也见不得他人快乐,容不得别人快乐。这种心态,注定了他不会快乐,他也没有学会快乐。

我经常坐冷板凳,也经常被扔到一个人所不知道的角落。我认为,这不是世界遗弃了我,而是世界保护了我,是世界留住了我,是世界给了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因为我没有遗弃我自己,因为我懂得尊重别人,尊重这个世界,尊重我所遭遇、我所面对的一切。特别是,我能尊重一切对我的不尊重,所以我是一个很快乐的人。有些人只知道快乐,却不知道快乐的来源。如果你能找到快乐的来源,你将永远快乐。

李:人所不知的角落吗?我想起野生菇类多生长在不太见到太阳甚至发了霉的树木上,那种阴郁的不为人知的环境,却也能长出好吃的食物。法师,你讲的快乐,我想就是如同竹笋、香菇一样,在一个冷僻的环境,虽然不为人知,但它却茁壮成长,它还能为别人提供最好的营养,它能作出贡献,它很充实,它也很快乐。我想一切都在于你对事情的理解和你对事情的看法,这就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心灵的境界。

24.有没有事情是不能宽恕的?

有没有事情是不能宽恕的?有。这是我说的。我要问:

宽恕谁?对谁宽恕?宽恕是对他者、对众生的宽恕,不是对自己。所以,我说,对别人应该宽恕。而不能宽恕的,是对自己。唯有对自己不可宽恕。

李:法师,有时候看见人口中说宽恕,但又总是喋喋不休,不断提起,我会想宽恕是不是有真假的分别呢?

觉真:有真必有假,无假不存真。口上宽恕,心中不宽恕;昨天宽恕,今天不宽恕;当下宽恕,长远不宽恕;有条件宽恕,不合己意不宽恕。这全都不是真宽恕。真宽恕,是无条件的,是出自平等心(冤亲平等)、慈悲心(同体大悲)的。只有宽恕,才能体现平等;只有宽恕,才能成就慈悲。

李:佛教总给人什么都可以容纳的印象。法师,有没有事情是不能宽恕的?

觉真:有。这是我说的。我要问:宽恕谁?对谁宽恕?宽恕是对他者、对众生的宽恕,不是对自己。所以,我说,对别人应该宽恕,唯有对自己不可宽恕。我又说:没有。为什么?因为世上没有不能宽恕的事,这是佛说的。“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这是事忏。“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这是理忏。事不碍理,理不碍事,事理圆融,忏悔即可消除,所以,有什么不可宽恕的呢?

请让我说一个故事:

约二三世纪时,龙树菩萨的大弟子提婆,学识渊博,辩才无碍,在南、北印度,远近闻名。有一天,他代表老师龙树,去摩揭陀国的波咤厘城(亦作华氏城),度化摩揭陀国国王。但国王对佛教并不理解,而是相信婆罗门。提婆就化作宫廷的宿卫士,为人很能干。国王很高兴,问他是谁?

提婆说:“我是一切智人。”国王大为惊异,用种种事情来对证、检验,果如其言。

于是,国王把全国所有婆罗门精英都集中到京城,跟提婆辩论。对手一个个都败下阵来,并且,他们都皈依提婆,作了佛门弟子。其中有一个刚强、剽悍的婆罗门,听说自己的师父失败了,对提婆极为仇恨,怒火中烧,誓为师父报仇,暗自发誓:你以口制伏我,我以刀制伏你。

终于有一天,碰到提婆,他拔出刀来,刺向提婆。提婆避让不及,五脏六腑都被他挖了出来,扔到地上。提婆说:

“这是我过去造下的孽,今天还报了,跟你无关。”说完,溘然而逝。

提婆之死,无怨无悔,知因识果,直下承担,如此宁静,如此宽容,如此大悲大勇,这是提婆一生的坦荡性格,贯其始终,让我们一掬英雄泪。

李:法师的道理很潇洒啊!

25.仇恨、怨气为何不能舍?

仇恨会再来,那是因为仇恨的因没有消除。这说明宽恕不够,还没有达致化除仇恨的果。消灭敌人的最好方法是把敌人变为朋友。宽恕才是治本之道,只有宽恕才是破除隔阂、破解宿怨的最好方法。

李:谈到宽恕,对方的仇恨可能会再来,只是宽恕就可以解决问题吗?

觉真:问得好。仇恨会再来,那是因为仇恨的因没有消除。这说明宽恕不够,还没有达致化除仇恨的果。以暴易暴,不能防暴;以恐反恐,不能除恐。消灭敌人的最好方法是把敌人变为朋友。宽恕才是治本之道,只有宽恕才是破除隔阂、破解宿怨的最好方法。

公子小白不计一箭之仇,使他得到了一位治国能臣管仲,成就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伟业。绝缨会上,楚庄王不究非礼之人,使他得到了一员猛将,奋死赴敌,战胜晋国。宽恕本身就是一种教化,它能劝化、感化,促其转化,这才是真正的治本。游祥洲教授在一行禅师《你可以不生气》一书的推荐序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深入去看,‘911事件是极端分子生气的果,然而,它又种下了美国社会生气的因。”说得很好。如果我们不能中止这因果循环,人类将永远在愤怒的加害者与受害者这两种角色中不断轮回。仇恨阻碍了人类的和平共处与文明进步,仇恨也成了今天世界某些地区的不幸祸源。可惜,布什和拉登都没有宽恕的智慧。

李:很同意这一点,冤冤相报那是永无止境的,我想那仇恨不止是双方的领袖,而是双方的人民可能都需要自己踏出第一步。这可能有两个层次,首先是双方多加了解,自然会明白大家的世界观。

不过,我更欣赏法师所讲的,宽恕是无条件的,但那真是不易达到的心胸境界啊!能否谈谈你对宽恕的一些体悟呢?

觉真:生活中有怨、有怒,但人的内心有恕、有慈。有怨,是事;有恕,是理。观事观理,其性本空。观空悟空,何不可恕?苟能宽恕,业消智朗,罪灭福来。宽恕是药,药到病除。宽恕是因,和谐是果。我与众生,本为一体。若分人我是非,相互残害,相互轻谩,相互猜疑,相互仇恨,相互诈骗,相互吞噬,相互结怨,相互恶斗,这一切纷至沓来,无日能已。如果不见我是他非,烦恼自能层层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