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我只有63岁的现世生命,然而,我今年77岁了,身体还算可以,每天依然步行上班。他对我的“总批”中,还有两句:“莫谓花开早,须知果结迟。”我不但记忆很深,而且认为他说得也很深刻,因为花与果的关系,正是佛教中的“因果律”。佛教尊重因果,信奉因果,种什么因,结什么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凡是生灭有为之法,都是不违背因果,不脱出因果律的。
因果律,可以简易地概括为八个字:“自作自受,共作共受。”这八个字,也就是“应得的”了。自种什么因,自得什么果,这就是“应得的”。
李:法师,看来你说的是不算命的算,欲知明天的果,就要注意今天的因。我们所祈望的福,我想是种种善因的集合吧!
19.命运的幸与不幸,可以掌控吗?
问题不在于命运的幸与不幸,而在于你是被命运操控,还是你去控制命运,你去主宰命运?
李:谈起命运,法师如何看待一些第三世界穷人的命运?如何看待一生都似活在不幸之中的人的命运?因为我明白因是自己种下的,但他们的命运,无论如何去种下因,都似乎不能改变。
觉真:你问得好,问得深入到从不考虑自己命运的人群中去了。
我曾经从报纸上读到一则资料,世界上快乐指数最高的人,不在经济发达国家,不在那些大国、强国。经济发达程度排在世界前几名的如美、英、法、德、日等国家,他们的民众的快乐指数,都在排名的最后。全球最快乐的地方是人口只有20万、人民生活极其简单的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瓦努阿图的领袖说:他们的人民感到快乐,是因为这里没有什么需要烦恼,他们不是消费主导,他们最重视的是家人、社区和人与人之间友好善良的关系;他们没有其他的担心,唯一担心的是地震和台风。
在亚洲,在南亚的另一侧,还有个小国不丹,出了名的穷国,飞机没有、汽车少见,高楼大厦、锦衣玉食,几乎与他们无关,但他们很悠闲、心态很宁静。中国也有许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山村,比如云南的泸沽湖,新疆、青海、西藏等游牧地区,那里也有一些原始的部族,生活也很简朴,淳朴的民风让那些大城市来的人惊讶而又感动,这些报道很多。
可见,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命运,大概离不开人的价值观。有的人想做官,陶渊明偏偏要挂印而去,他穷得家无隔宿之粮,病了,下不了床,檀道济来看他,送来许多高档食品,陶渊明不收,叫他拿走。
他一生不苟合取安,不慕荣利。“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为什么惭?为什么愧?他认为自己“误落尘网中”,还不及鸟在空中、鱼在水中那么自由、自然、自得。有的人想发财,但民间有句俗谚:“讨饭三年,皇帝也不想做。”宁可跪地讨饭、沿门求乞的人还不少,怎么看待他们的命运呢?大观园里,贾宝玉用贾宝玉的眼睛看世界,林黛玉用林黛玉的眼睛看世界,王熙凤用王熙凤的眼睛看世界,刘姥姥用刘姥姥的眼睛看世界,他们的观点不同,想法不同,他们对命运的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今天阿富汗、伊拉克、巴勒斯坦,教派之间、教派内部,一片腥风血雨,爆炸声声,滥杀无辜,他们的命运如何呢?
当地悲叹不幸的人,一定有,但“管他冬夏与春秋”,照样活得有滋有味的人,也一定有。价值观、人生观,各人不同,对待命运、对待不幸,也是各有各的认识啊!
过去有部电影《阿甘正传》。那个阿甘,别人都以为他有“智障”,或者以为他智商很低,把他当成一个傻瓜。他的命运怎样呢?
他对所有人都充满信任,他对别人从不设防,也从不以恶意去忖度别人。他不像许多人将精力耗在疑虑、设防、算计、犹豫、忧愁、郁闷、封闭、尔虞我诈、狼争虎斗之中。他只有一个心眼:凡是帮助别人的、对人有利的,他都尽力去做,而且毫不回头。让我们惊异的是,他竟然好运连连,所向皆顺,他对世界的那份单纯、憨厚、无私、无我,居然奇迹般地给了他美好的一生。他的命运还是他自己给自己的。穷人、苦人的命运固然不幸,而富人、达官贵人的命运就一定会令人羡慕吗?
请问问比尔·盖茨、美国总统布什,还有那位千亿富婆龚如心(小甜甜),他们的日子好过吗?心灵空虚的富人,灵魂无依的、精神家园失落的贵族们,他们的命运能好过打工仔吗?香港人生活压力大。有人说:年轻人有时间,有健康,但没有钱。中年人有钱,但没有时间,更没有健康。老年人既没有钱,也没有健康,虽然有时间,时间也不多了,但他们有生活的经验、有人生的感受、有生命的感悟。哪一个命运更好呢?人生很吊诡。人生各有层次,人生各有生活方式,也各有生活轨道,很难说谁的命运好或谁的命运不好?不管生活在哪里,我看,安心就好。问题不在于命运的幸与不幸,而在于你是被命运操控,还是你去控制命运、你去主宰命运。不管什么命运,人总要活得有品位有品格。不管什么命运,人总能活出人生的价值。“萤能自照,雁不孤行”,“名高妒起,宠极谤身”,“荣宠旁边辱等待,贫穷背后福跟随”,“鹤颈虽长,截之难活,凫足虽短,续之则悲”,“人欺不是辱,人怕不是福”,“气死莫告状,饿死莫做贼”,“良田万顷,日仅三餐;广厦万间,夜眠七尺”,“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圣贤言语,雅俗具集;人能体此,命运何畏。
李:法师,那就是所谓的“存乎一心”吧?这是我的经验,有朋友总是要珍馐海错,才觉得好味,但理解味道其实就跟理解命运一样,青菜豆腐,一样可以滋味无穷,只在于心如何看待食物,先入为主,必然将味觉扼杀,那是自己对心做的障吧。如果你要跟某人交换命运,你会想和谁交换?为何?
觉真:这是你的创意之问。创意很宝贵。但我很抱歉,我不想跟某人交换命运,因为没有人会接受我的命运;我的命运太苦,可是我又很幸运。我的命运太苦,是我的业障,是我的历史承担,我不能换给别人;我很幸运,因为有佛法的慧灯,指迷破暗。别人有学佛的种子,有学佛的因缘,也无需同我交换。
不过,你问的是“如果”。“如果”——那我最想和我的恩师交换了。恩师茗山老人,也很苦。但,他是一位得道高僧,他国学功底深厚,佛学精通三藏,诗词、文章、书法,当代僧侣中无人能出其右。信众太需要他,世间太需要他,可是,他88岁时走了。要说交换,也就是请他住世、请他继续利益他人、利益众生吧!别的我无可交换啊!
再说一句:如果有人要和我交换——这也是“如果”,那就把好运留给他,把他的痛苦、忏悔、赎罪换给我吧。阿弥陀佛!
20.你如何看待失败?
我对大家说:走了一半了,人,不能半途而废。前面已经过去了一半,大家成绩不错;后面还有一半,我们要加油,要继续努力、发奋,直到登上顶峰。
李:法师,看电视节目或是历史人物的传记,当中常常提及的字眼是努力。什么是努力?如何才叫做努力?这个问题,我当初想起要问时,都觉得很奇怪。因为这两个字看似很简单,但我在想,这两个字造就了那么多的伟人,应该不简单的,所以我很想知道法师的看法。不过这些伟人的故事,很多时候,成功可能只出现在生命的某一页,通常是最后的数页,其他的多数是失败的。法师,什么是失败呢?
觉真:努力与失败,你问得很有道理。什么是努力?努力就是不松懈,不懈怠,不懒惰,不放逸,不退不停,专一专注,勇往直前。
这在我们佛家,就叫精进;在世间,就叫努力上进、努力向前。如何才叫做努力?问得好,把努力问到家了。我还是以佛家的努力——亦即精进来回应——精进有三种:第一叫苦精进,第二叫勤精进,第三叫法精进。
前几年,我曾经两次去山西朝礼五台山。第一次与香港的钟刘倩仪居士、卢永忠居士、太原张冬梅居士等一行多人朝拜五台山。
第二次与天津的刘祝霞居士夫妇,北京的几位教授、记者,一起朝礼五台山。黛螺顶是必去的胜地,这是一座陡峭的山峰,垂直高度两百余米。这两次,我都是从山脚下,三步一拜,拜上山顶的。当时,我已七十多岁了。我在前面拜,他们都是虔诚的学佛者,看到我拜了,他们自然也跟着拜。他们虽然比不上我的年龄,但也五六十岁,或者身体本来就有病,他们既要拜,又要登山,那可艰难呢。不同于我,长期有拜的传统、拜的训练呀!
走到三分之一路程,看他们着实吃力、满头大汗,我请大家休息一下。我对大家说:人要知苦、识苦,并且能吃苦、刻苦,经过苦的体验,跨过苦的考验,人才能有出息。这在佛家就叫苦精进。大家说,不苦,我们能拜上去。好,又前进了。大约走到半山,那里有个休息的平台,还有亭,看到大家气喘吁吁,我又请大家休息一下。我对大家说:走了一半了,人,不能半途而废。前面已经过去了一半,大家成绩不错;后面还有一半,我们要加油,要继续努力、发奋,直到登上顶峰。这在佛家就叫勤精进。大家说,好,我们一定努力。又继续前进了。
这个毅力,这个坚持下去、坚持到底,真的是靠勤奋、靠不懈。
终于,大家都到达黛螺顶了。我向大家礼拜,祝贺大家拜上了顶点。
我对大家说:“大家胜利到达目的地,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功德无量。”
此时,我向大家介绍第三个精进,叫法精进,或者叫利乐精进。
前面的苦精进、勤精进,都是世间法,都有“我”的成分在。法精进,就是忘我、无我,已经不是为我,而是为了别人、为了利他,也就是佛家常说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是一种利益他人的精进,是为利益他人、奉献自己而精进,这就是法精进,佛家也叫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大家听了,十分高兴,疲惫已消失一半了。如何才叫做努力?我想,从苦精进、勤精进,再到无我的法精进,这就是真的叫做努力了。
李:我记得当初学习烹饪时,虽然说是兴趣,但可能我对食物的要求十分固执,所以只能做到法师所讲的苦精进。现在我希望能做到更好的勤精进,弄更多美味的食物。不过需要勤精进,我想就是因为我们会遇上失败吧。法师,你如何看失败?
觉真:什么是失败?我认为世上没有失败,失败只存在于失败者的心中。据说,西方的心理学家做过一次实验:将一个铁笼子分隔两半,把狗放进笼子的这一边,在笼子底上通电,狗就会受到电击的刺痛,很快跳到笼子的另一边,以躲避电击;而在另一边也受到了电击时,狗又会跳回来。然而,一批同样的狗,被放进笼中,受到电击时,它们却不做任何跳跃和挣扎,只是浑身发抖、号叫哀鸣。为什么呢?原来心理学家曾经把这些狗拴在一根铁柱上,不断地用电刺激它们,狗受到电击,会跳跃、会挣扎,但是无论它怎样挣扎,都逃脱不了电击的折磨,经过几天数十次的电击和无效的挣扎,这些狗都放弃了努力,再也不挣扎了。这时,再把这些狗放进铁笼中,本可以轻轻一跃就能逃到另一边去,摆脱电击的刺痛,可是,它们不跳了,它们已经习惯了挫败,认命了。
在某些场合下,人,是不是也会像上述狗一样,自认失败的命运呢?所谓失败,其实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挫折感、一种愿望的暂时未实现,只是暂时而已。人们在奔向目标的行程中,可能会遇到阻拦,遇到风险,甚至迷途了,找不到出路,看不清前途。如果由失败而产生了绝望感,那就要当心了。这种绝望感很容易就把人毁了。请记着:科学实验,往往要经过百次、千次,最后才达到那一次的成功。
前面的百次、千次未成功,不叫失败,叫探索,叫积累经验。人,可以总结自己,可以改进自己,这就是人的能动性、人的可塑性。有的人,只学会追求胜利,却没有学会接受失败;有的人只学会得到,却没有学会放弃。只有懂得接受失败,不怕失败,告别失败,懂得放弃,主动放弃,才能成为转变命运的赢家,成功,也就一步一步地靠近、临近了。
李:法师,你的看法很超越,没有失败,只有失败感。感觉是由心生的,既是可以克服的,又或是根本就没有挫败感。其实,法师,有时回望,失败的经验不只是因为可以帮助未来达至成功而宝贵,人生中,值得回味的,可能都是失败的经验。这就像品茶一样,虽然苦涩,其中却更有回甘、清香等滋味。
21.你这块地,适合什么种子呢?
如果我们用尽一切努力,仍然失败,我想,要检查一下这一切努力,总结一下这一切努力了。你的这块地,适合什么种子呢?请永远不要失去了信念。
李:法师讲的可能是情感上如何理解或处理失败,但实际上,当我们用尽一切努力,但仍然失败。如何面对那种巨大的可能无处可逃的失败感呢?而且很现实的,明天仍然要上路,如何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