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
13510700000016

第16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消费和投资

【本章重点】

掌握消费和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消费的持久收入理论的基本原理。

消费与储蓄

消费和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提出的。

1.基本观点

生命周期假说源于一个简单的思想:即人们为退休而进行储蓄,因此在工作期间进行储蓄以便能够在退休时消费。

莫迪利安尼认为,人类实际消费行为表明,每个人总想把他一生的全部收入在消费上作最佳的分配,以得到一生最大的满足。为此,一个消费者会估计他一生的总收入,从而考虑在人生全过程中如何支配这些收入。

消费者在任何年龄段配置于消费的资源只取决于他的生命周期收入(一生劳动收入与继承财产的现值),与当前收入无关,按稳定的、接近于预期平均生活消费的消费率进行消费,因此,短期的储蓄量取决于当前收入偏离平均生命周期收入的程度。当前收入与平均生命周期收入的差称为“临时性收入”,临时性收入的变化越大,偏离程度越大。

储蓄率大致与利率无关,所以r对s的效应为零,但在长期为负。

长的退休期将使财富顶点前移并上升,提高财富-收入比率和储蓄率。

信用市场不完善和将来收入、支出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家庭不能借入一定数量的钱来实现不受约束的最优消费计划,这样的约束将产生延迟消费并增加收入-财富比率和储蓄率。

遗赠动机产生一个较高的财富-收入比率和储蓄率。

2.函数

C=aWR+bYL

式中,WR为财富,YL为劳动收入。

消费者的寿命是NL年,工作WL年,工作的时候平均每年收入是YL。在工作期间,个人进行储蓄从而积累资产。在工作结束时,个人开始靠这些资产为生,在随后的(NL-WL)年进行负储蓄直到死亡。消费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持在水平C上,所有的资产在生命终结时全部耗尽。其中,a=1/(NL-T)为消费对财富的边际倾向,b=(WL-T)/(NL-T)为消费对收入的边际倾向,WL>T,T是个人所处的其人生中的某一年龄段。

3.含义

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可以用来解释长期和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差异。根据生命周期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是:

APC=C/Y=a(W/Y)+b

从该式看,由于财富与收入并不按相同比例变动,平均消费倾向会上升或下降。在短期内,由于财富相对稳定,消费随收入增减而增减。在长期中,财富随收入一起增长,从而使平均消费倾向大体不变。

4.特征

(1)消费在其一生中保持不变。

(2)消费支出由其终身收入加上初始财富来融资,不取决于绝对收入。

投资需求

存货投资——企业作为储备的产品——数量不大却有着重大意义。它是经济支出中最小的部分,平均约占GDP的1%左右。但是,存货投资明显的变动使它成为经济波动研究的中心。在衰退时,当产品售出后企业不再补充自己的存货,存货投资变为负数。在一次典型的衰退中,支出减少的一半多是由于存货投资的减少。

1.持有存货的原因

企业持有存货,或者说对存货投资,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由于产品不可能立即制成或得到以满足需求,销售者为了满足对产品的未来需求而持有存货。存货之所以被持有,是因为企业采取次数有限而规模巨大的方式通常比频繁而小额的订货方式成本更低。

二是企业为平稳生产而持有存货。由于不断变动生产线的产量水平,成本是高昂的,企业即使在需求波动时也可以按相对平稳的速率生产,从而在需求较低时增大存货,在需求较高时缩小存货,使生产平稳化。

三是某些存货是因为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或无法避免。比如快餐店对牛肉的存货,香肠生产中香肠机中肉块和肉屑的存量。

基于以上原因,存货投资有以下三个基本类型:第一,生产准备过程中原材料的积累;第二,生产过程中半成品的积累;第三,最后的成品的积累。

企业根据经济变量而确立存货对最终销售的合意的比率。订购新产品的成本越小,订货的速度越快,存货-销售比率越小。存货-销售比率也取决于销售水平,而且由于销售水平上升时,有关销售的不确定性就会变得相对较小,该比率将随着销售的上升而下降。

最后,还有利率因素。企业在整个时间内需要持有存货,企业为了购买和持有存货就必然束缚了资源,于是,持有存货就会产生利息成本,并且一个预期到合意的存货-销售比率将随着利率的上升而下降。

2.预期到的和未预期到的存货投资

当企业增加他们的存货时,存货投资就会产生。存货投资问题的中心是对预期的(合意的)存货投资和未预期到的(非合意的)存货投资的区分。

存货投资在两种情况下可能会较高。一是如果销售出乎意料的低落,企业就会发现他们的货架上正在积累未销售的存货,这就构成了未预期到的存货投资;二是存货投资可能因为企业有计划地扩大存货而较高,这就是预期到的存货投资。

这两种情形显然对总需求行为有不同的含义。未预期到的存货投资是总需求出乎意料的低落的结果,相反,预期到的存货投资会增加总需求。因此,存货的迅速积累既可能是与迅速减少的总需求相联系,也可能是与迅速上升的总需求相联系。

3.存货的加速模型

由于有许多存货的动机,所以就有许多存货投资模型。这里介绍一种简单的模型——存货的加速模型。这一模型假设,企业持有的存货量与企业的产出水平是成比例的。这个假设有各种原因。当产出高时,制造业企业需要更多的原料和供给品,而且处于完成过程中的产品也更多。当经济繁荣时,零售企业想在货架上摆更多的产品以便向顾客展示。因此,如果N是经济的存货量,Y是产出,那么:

N=βY

式中,β为一个参数,反映了企业希望持有的存货在产出中的比例是多少。

存货投资I是存货量的变动N,因此,I=N=βY

加速模型预测,存货投资与产出的变动呈同比例变动。产出增加时,企业想持有更多的存货量,因此,存货投资较高。产出减少时,企业想持有的存货量减少,因此,他们让自己的存货减少,存货投资是负的。

【本章难点】

理解“节约悖论”:

(1)其含义是指在凯恩斯收入支出模型中,储蓄倾向越高,总需求及均衡国民收入越低。

貌似浪费致富、节约致贫的怪象。

(2)鼓励消费就成为缓解经济萧条的合理政策取向。

(3)但是“节约悖论”是有严格约束条件的,即总需求不足。从长期经济增长的目标来看,较高的储蓄率有利于长期稳定的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