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
13510700000015

第15章 IS-LM模型

【本章重点】

1.掌握IS、LM曲线的含义、性质与特征。

2.掌握IS、LM曲线的推导方法。

3.熟练运用IS-LM模型计算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1.商品市场均衡的条件及IS曲线的推导

(1)商品市场均衡的条件 【本章重点】

1.掌握IS、LM曲线的含义、性质与特征。

2.掌握IS、LM曲线的推导方法。

3.熟练运用IS-LM模型计算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1.商品市场均衡的条件及IS曲线的推导

(1)商品市场均衡的条件

I=S

(2)IS曲线的推导(以三部门为例)

第一,三部门IS曲线的公式推导:

消费函数C=a+b(Y-T),投资函数I=e-dr,税收函数T=T0+tY,政府支出G=G0。

则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收入为:Y=a+b(Y-T0-tY)+e-dr+G0。

得Y=(a+e+G0-bT0)/[1-b(1-t)]-dr/[1-b(1-t)]

或r=(a+e+G0-bT0)/d-[1-b(1-t)]Y/d

此两式即为IS曲线的表达式。

第二,三部门IS曲线的图形推导。

2.IS曲线的斜率及影响IS曲线斜率的因素

(1)IS曲线的斜率

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a+bY,投资函数为I=e-dr,则均衡收入为:

Y=(a+e-dr)/(1-b)

则r=(a+e)/d-(1-b)Y/d

由此式可看出:Y前面的(1-b)/d就是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它既取决于b,也取决于d。由于0<b<1,因此,IS曲线的斜率为负,表示利率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动。

(2)影响IS曲线斜率的因素

第一,d是投资需求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d的值较大,即投资对于利率变化比较敏感,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就较小,即IS曲线较平缓。反之,如果d的值较小,即投资对于利率变化不敏感,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就较大,则IS曲线较陡峭。

第二,b是边际消费倾向。如果b较大,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就较小,即IS曲线较平缓。

反之,如果b的值较小,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就较大,则IS曲线较陡峭。

第三,t是边际税率。在三部门经济中,在比例所得税的情况下,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就相应的变为[1-b(1-t)]/d,因此,当d和b一定时,税率t越小,IS曲线越平缓;t越大,IS曲线越陡峭。

3.IS曲线的移动

(1)投资需求变动引起IS移动。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而投资者对投资前景乐观,信心增强使自发性投资水平e上升,则在第一利率水平上,投资需求就会增加,则IS曲线相应右移,在每一利率水平上国民收入相应增加,增加的幅度为投资需求的增加额乘以投资乘数。

(2)储蓄函数变动引起IS移动。如果其他长期保持不变,而人们的储蓄意愿增加了,即人们更节俭,自发性消费a下降,则每一储蓄水平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会少些,IS曲线相应左移,移动的水平距离Y=KIS。

(3)政府支出及税收的变动引起IS移动。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而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免税额,其作用都类似于增加投资或刺激消费,因此,IS曲线将右移;反之,如果政府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额,其作用都类似于减少投资或使消费水平下降,因此,IS曲线将左移。其移动的距离分别为政府支出和税额的变动量乘以相应的乘数,即Y=KGG,Y=KtT。

(4)净出口额变动引起IS移动。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出口额增加,其作用相当于增加了自发支出,因此,IS曲线右移;反之,净出口额减少,则IS曲线左移。其移动的距离为净出口额的变动数量乘以相应的乘数,即Y=KnXnX。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一)LM曲线

1.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及LM曲线的推导

(1)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L=M或L1(Y)+L2(r)=M

(2)LM曲线的推导

第一,LM曲线的公式推导。

实际货币需求L=kY-hr(k>0,h>0)。

实际的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决定,即S=M/P。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供给等于需求,从而得到LM曲线:

M/P=L=kY-hr→r=kY/h-M/hP

其中,L是实际余额需求,M是名义货币量,P是价格水平,r是利率,k是实际余额需求对收入水平的敏感程度,h是实际余额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第二,LM曲线的图形推导。

2.LM曲线的斜率及影响LM曲线斜率的因素

(1)LM曲线的斜率

LM曲线的斜率是指当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变动关系。用公式表示为k/h。

(2)影响LM曲线斜率的因素

第一,当货币交易需求函数一定时,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如果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的变化很敏感,即h值较大,则利率变动一定幅度,L2变动的幅度就较大,从而L1向相反方向有一较大变动,即收入变动较大,LM曲线较平缓,其斜率也比较小。反之,如果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的变动不敏感,即h值较小,投机需求曲线较陡峭,则LM曲线也比较陡峭,其斜率也比较大。

第二,当投机函数一定时,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交易需求。如果货币交易需求对收入的变动很敏感,即k值较大,则收入较小的变动会导致货币交易需求的较大变动,从而导致货币投机需求向相反方向的较大变动,则利率会有较大幅度的变动,从而LM曲线较陡峭,其斜率也比较大。反之,如果货币交易需求对收入的变动不敏感,即k值较小,交易需求曲线较平缓,则LM曲线较平缓,其斜率较小。

3.LM曲线的移动

(1)名义货币供给量M变动引起LM曲线移动。在价格水平不变时,M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2)价格水平P变动引起LM曲线移动。价格水平P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m就变小,LM曲线就向左上方移动;反之,LM曲线就向右下方移动。

4.LM曲线之外的点:货币市场的失衡

LM曲线是所有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对应点的连线,因此,LM曲线外任意一点,都代表了货币市场的失衡状况,在A点,与A对应的国民收入YA,利率为rA,当收入为YA时,rA高于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rE,即rA>rE。这说明,A点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小于货币市场均衡时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即LrA<LrE,在YA既定的条件下,A点的货币需求将小于均衡时的货币需求,即LA<LE,又因为LE=M(均衡条件),所以在A点有L<M。同理,LM曲线左边的每一点,均有L<M。

此时,货币市场上出现过剩供给,在市场机制本身的作用下,将导致利率的降低,直至恢复到LM曲线上的A′点。同样,在B点,B点的利率低于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因此,B点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大于货币市场均衡时对货币的均衡需求,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有L>M。同理,LM曲线右边的每一点均有L>M。此时,货币市场上出现货币短缺,在市场机制本身的作用下,将导致利率的上升,直至恢复到LM曲线上的点。

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市场均衡:IS-LM分析

(一)双重市场均衡时的利率与收入

将IS曲线和LM曲线放在同一个纵轴为利率、横轴为收入的坐标系中,就得到一个完整的IS-LM模型。在IS和LM相交的地方,也就是在两个市场都达到一般均衡时,有一个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被决定。公式推导过程为:

IS曲线方程:Y=Y(r),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Y,r)

LM曲线方程:r=r(Y)

(二)非均衡利率与收入的调整

1.任何不在均衡点上的利率与收入的组合都属于失衡状态,而这种失衡状态在市场作用下,都是不稳定的,最终都将趋于平衡。这是因为,从产品市场上看,I>S会导致生产和收入增加,I<S会导致生产和收入减少,直至I=S;从货币市场上看,L>M会导致利率上升,L<M会导致利率下降,直至L=M。这样,任何非均衡的r和Y终将经过充分的调整,逐步从失衡恢复到I=S,L=M,IS=LM的均衡状态。

2.从失衡状态到均衡状态的调整过程。

区域Ⅰ:产品市场上产品需求小于产品供给,产出或收入倾向于减少;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利率倾向于下降。

区域Ⅱ:产品市场上产品需求小于产品供给,产出或收入倾向于减少;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倾向于上升。

区域Ⅲ:产品市场上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产出或收入倾向于增加;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倾向于上升。

区域Ⅳ:产品市场上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产出或收入倾向于增加;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利率倾向于下降。

IS曲线是所有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对应点的连线,因此,IS曲线外的任一点,都代表了产品市场的失衡状态。IS曲线左边的每一点均有I>S,同理,IS曲线右边的每一点均有I<S。此时,产品市场上出现过剩供给,在市场机制本身的作用下,将导致产出的减少,直至恢复到IS曲线上的相应点。LM曲线是所有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对应点的连线,因此,LM曲线外任意一点,都代表了货币市场的失衡状况,LM曲线左边的每一点,均有L<M。此时,货币市场上出现过剩供给,在市场机制本身的作用下,将导致利率的降低,直至恢复到LM曲线上的相应点。同理,LM曲线右边的每一点均有L>M。此时,货币市场上出现货币短缺,在市场机制本身的作用下,将导致利率的上升,直至恢复到LM曲线上的相应点。

(三)均衡利率与收入的变动

IS、LM曲线的移动会导致均衡利率和收入的变动,如果IS与LM变动了,则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1.假定LM曲线不变,IS曲线变动。我们知道,投资、消费、政府支出等变动都将引起IS曲线的移动,先假定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则IS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将从IS0移动到IS1。随着政府支出增加,即总需求的增加,将使生产和收入增加。但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对货币的交易需求L1(Y)也将増加。由于假定LM曲线不变(即货币供给量不变),因此,人们只能通过出售有价证券来获取从事交易所需的货币,这就导致利率上升及货币的投机需求L2(r)下降,部分地抵消了政府支出增加而面临的总需求增加的压力。最终,使利率由r0上升到r1,国民收入由Y0增加到Y1,宏观经济在E1点达到新的均衡。

同样,如果因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减少,使总需求减少,将使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当LM曲线不变时,导致利率与国民收入同时减少。

2.假定IS曲线不变,LM曲线变动。我们知道,货币供给量以及价格水平的变化等因素都将引起LM曲线的移动。假定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则LM曲线将向右下方移动。LM0移动到LM1。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将使货币市场供给大于需求,利率下降,由于假定IS曲线不变,因此利率下降将使投资增加,进而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最终,使利率由r0下降到r1,国民收入由Y0增加到Y1,宏观经济在E1点达到新的均衡。

同样,如果因货币供给减少,或者价格上升,将使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当IS曲线不变时,将导致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减少。

3.若IS曲线与LM曲线因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同时变动而变劝,则IS与LM曲线的新交点将随IS、LM曲线的变动而变动,可以从上面两种情况中推导出来。

【本章难点】

IS-LM模型计算及政策演示:

(1)根据各项支出函数,推导IS函数,并画出曲线。注意各项财政政策工具对IS曲线的影响。

(2)根据货币需求函数,推导LM函数,并画出曲线。注意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对LM曲线的影响。

(3)利用IS-LM模型模拟各项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I=S

(2)IS曲线的推导(以三部门为例)

第一,三部门IS曲线的公式推导:

消费函数C=a+b(Y-T),投资函数I=e-dr,税收函数T=T0+tY,政府支出G=G0。

则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收入为:Y=a+b(Y-T0-tY)+e-dr+G0。

得Y=(a+e+G0-bT0)/[1-b(1-t)]-dr/[1-b(1-t)]

或r=(a+e+G0-bT0)/d-[1-b(1-t)]Y/d

此两式即为IS曲线的表达式。

第二,三部门IS曲线的图形推导。

2.IS曲线的斜率及影响IS曲线斜率的因素

(1)IS曲线的斜率

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a+bY,投资函数为I=e-dr,则均衡收入为:

Y=(a+e-dr)/(1-b)

则r=(a+e)/d-(1-b)Y/d

由此式可看出:Y前面的(1-b)/d就是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它既取决于b,也取决于d。由于0<b<1,因此,IS曲线的斜率为负,表示利率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动。

(2)影响IS曲线斜率的因素

第一,d是投资需求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d的值较大,即投资对于利率变化比较敏感,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就较小,即IS曲线较平缓。反之,如果d的值较小,即投资对于利率变化不敏感,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就较大,则IS曲线较陡峭。

第二,b是边际消费倾向。如果b较大,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就较小,即IS曲线较平缓。

反之,如果b的值较小,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就较大,则IS曲线较陡峭。

第三,t是边际税率。在三部门经济中,在比例所得税的情况下,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就相应的变为[1-b(1-t)]/d,因此,当d和b一定时,税率t越小,IS曲线越平缓;t越大,IS曲线越陡峭。

3.IS曲线的移动

(1)投资需求变动引起IS移动。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而投资者对投资前景乐观,信心增强使自发性投资水平e上升,则在第一利率水平上,投资需求就会增加,则IS曲线相应右移,在每一利率水平上国民收入相应增加,增加的幅度为投资需求的增加额乘以投资乘数。

(2)储蓄函数变动引起IS移动。如果其他长期保持不变,而人们的储蓄意愿增加了,即人们更节俭,自发性消费a下降,则每一储蓄水平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会少些,IS曲线相应左移,移动的水平距离Y=KIS。

(3)政府支出及税收的变动引起IS移动。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而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免税额,其作用都类似于增加投资或刺激消费,因此,IS曲线将右移;反之,如果政府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额,其作用都类似于减少投资或使消费水平下降,因此,IS曲线将左移。其移动的距离分别为政府支出和税额的变动量乘以相应的乘数,即Y=KGG,Y=KtT。

(4)净出口额变动引起IS移动。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出口额增加,其作用相当于增加了自发支出,因此,IS曲线右移;反之,净出口额减少,则IS曲线左移。其移动的距离为净出口额的变动数量乘以相应的乘数,即Y=KnXnX。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一)LM曲线

1.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及LM曲线的推导

(1)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L=M或L1(Y)+L2(r)=M

(2)LM曲线的推导

第一,LM曲线的公式推导。

实际货币需求L=kY-hr(k>0,h>0)。

实际的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决定,即S=M/P。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供给等于需求,从而得到LM曲线:

M/P=L=kY-hr→r=kY/h-M/hP

其中,L是实际余额需求,M是名义货币量,P是价格水平,r是利率,k是实际余额需求对收入水平的敏感程度,h是实际余额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第二,LM曲线的图形推导。

2.LM曲线的斜率及影响LM曲线斜率的因素

(1)LM曲线的斜率

LM曲线的斜率是指当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变动关系。用公式表示为k/h。

(2)影响LM曲线斜率的因素

第一,当货币交易需求函数一定时,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如果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的变化很敏感,即h值较大,则利率变动一定幅度,L2变动的幅度就较大,从而L1向相反方向有一较大变动,即收入变动较大,LM曲线较平缓,其斜率也比较小。反之,如果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的变动不敏感,即h值较小,投机需求曲线较陡峭,则LM曲线也比较陡峭,其斜率也比较大。

第二,当投机函数一定时,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交易需求。如果货币交易需求对收入的变动很敏感,即k值较大,则收入较小的变动会导致货币交易需求的较大变动,从而导致货币投机需求向相反方向的较大变动,则利率会有较大幅度的变动,从而LM曲线较陡峭,其斜率也比较大。反之,如果货币交易需求对收入的变动不敏感,即k值较小,交易需求曲线较平缓,则LM曲线较平缓,其斜率较小。

3.LM曲线的移动

(1)名义货币供给量M变动引起LM曲线移动。在价格水平不变时,M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2)价格水平P变动引起LM曲线移动。价格水平P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m就变小,LM曲线就向左上方移动;反之,LM曲线就向右下方移动。

4.LM曲线之外的点:货币市场的失衡

LM曲线是所有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对应点的连线,因此,LM曲线外任意一点,都代表了货币市场的失衡状况,在A点,与A对应的国民收入YA,利率为rA,当收入为YA时,rA高于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rE,即rA>rE。这说明,A点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小于货币市场均衡时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即LrA<LrE,在YA既定的条件下,A点的货币需求将小于均衡时的货币需求,即LA<LE,又因为LE=M(均衡条件),所以在A点有L<M。同理,LM曲线左边的每一点,均有L<M。

此时,货币市场上出现过剩供给,在市场机制本身的作用下,将导致利率的降低,直至恢复到LM曲线上的A′点。同样,在B点,B点的利率低于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因此,B点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大于货币市场均衡时对货币的均衡需求,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有L>M。同理,LM曲线右边的每一点均有L>M。此时,货币市场上出现货币短缺,在市场机制本身的作用下,将导致利率的上升,直至恢复到LM曲线上的点。

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市场均衡:IS-LM分析

(一)双重市场均衡时的利率与收入

将IS曲线和LM曲线放在同一个纵轴为利率、横轴为收入的坐标系中,就得到一个完整的IS-LM模型。在IS和LM相交的地方,也就是在两个市场都达到一般均衡时,有一个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被决定。公式推导过程为:

IS曲线方程:Y=Y(r),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Y,r)

LM曲线方程:r=r(Y)

(二)非均衡利率与收入的调整

1.任何不在均衡点上的利率与收入的组合都属于失衡状态,而这种失衡状态在市场作用下,都是不稳定的,最终都将趋于平衡。这是因为,从产品市场上看,I>S会导致生产和收入增加,I<S会导致生产和收入减少,直至I=S;从货币市场上看,L>M会导致利率上升,L<M会导致利率下降,直至L=M。这样,任何非均衡的r和Y终将经过充分的调整,逐步从失衡恢复到I=S,L=M,IS=LM的均衡状态。

2.从失衡状态到均衡状态的调整过程。

区域Ⅰ:产品市场上产品需求小于产品供给,产出或收入倾向于减少;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利率倾向于下降。

区域Ⅱ:产品市场上产品需求小于产品供给,产出或收入倾向于减少;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倾向于上升。

区域Ⅲ:产品市场上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产出或收入倾向于增加;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倾向于上升。

区域Ⅳ:产品市场上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产出或收入倾向于增加;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利率倾向于下降。

IS曲线是所有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对应点的连线,因此,IS曲线外的任一点,都代表了产品市场的失衡状态。IS曲线左边的每一点均有I>S,同理,IS曲线右边的每一点均有I<S。此时,产品市场上出现过剩供给,在市场机制本身的作用下,将导致产出的减少,直至恢复到IS曲线上的相应点。LM曲线是所有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对应点的连线,因此,LM曲线外任意一点,都代表了货币市场的失衡状况,LM曲线左边的每一点,均有L<M。此时,货币市场上出现过剩供给,在市场机制本身的作用下,将导致利率的降低,直至恢复到LM曲线上的相应点。同理,LM曲线右边的每一点均有L>M。此时,货币市场上出现货币短缺,在市场机制本身的作用下,将导致利率的上升,直至恢复到LM曲线上的相应点。

(三)均衡利率与收入的变动

IS、LM曲线的移动会导致均衡利率和收入的变动,如果IS与LM变动了,则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1.假定LM曲线不变,IS曲线变动。我们知道,投资、消费、政府支出等变动都将引起IS曲线的移动,先假定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则IS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将从IS0移动到IS1。随着政府支出增加,即总需求的增加,将使生产和收入增加。但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对货币的交易需求L1(Y)也将増加。由于假定LM曲线不变(即货币供给量不变),因此,人们只能通过出售有价证券来获取从事交易所需的货币,这就导致利率上升及货币的投机需求L2(r)下降,部分地抵消了政府支出增加而面临的总需求增加的压力。最终,使利率由r0上升到r1,国民收入由Y0增加到Y1,宏观经济在E1点达到新的均衡。

同样,如果因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减少,使总需求减少,将使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当LM曲线不变时,导致利率与国民收入同时减少。

2.假定IS曲线不变,LM曲线变动。我们知道,货币供给量以及价格水平的变化等因素都将引起LM曲线的移动。假定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则LM曲线将向右下方移动。LM0移动到LM1。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将使货币市场供给大于需求,利率下降,由于假定IS曲线不变,因此利率下降将使投资增加,进而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最终,使利率由r0下降到r1,国民收入由Y0增加到Y1,宏观经济在E1点达到新的均衡。

同样,如果因货币供给减少,或者价格上升,将使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当IS曲线不变时,将导致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减少。

3.若IS曲线与LM曲线因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同时变动而变劝,则IS与LM曲线的新交点将随IS、LM曲线的变动而变动,可以从上面两种情况中推导出来。

【本章难点】

IS-LM模型计算及政策演示:

(1)根据各项支出函数,推导IS函数,并画出曲线。注意各项财政政策工具对IS曲线的影响。

(2)根据货币需求函数,推导LM函数,并画出曲线。注意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对LM曲线的影响。

(3)利用IS-LM模型模拟各项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