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研究与实践
13504700000017

第17章 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

7.1评价指标的层次

就节能减排的成效而言,主要因从企业层面推动工作。而政府层面主要从法律、政策、环境营造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政府层面:法律完备率及执行力程度、相关发展规划及保障措施、宣传推广及激励作用及统计、监察及考核体系构成。

2.企业层面

企业层面的评价指标由准入性评价指标、综合绩效性评价指标及具体的工作指标构成。

准入性评价指标是指企业年度安全责任指标量,在企业节能减排总体成效评价中,该指标具有准入性评价的地位;综合绩效性评价指标是指企业的周转量油耗,而维修企业则用每万元产值能源消耗量作为衡量指标,该指标可以在同业务类型各企业之间进行相互比较,反映出同一类型企业的节能减排成效;而具体的工作指标是指不同企业在落实具体的节能减排工作过程中反映出的差异值,工作指标由不同的评价指标构成。

7.2指标内涵解释

7.2.1工作指标

1.安全指标:是指在“平安浙江”建设要求下,企业年度安全死亡人数的考核指标。

2.投诉指标:反映客户对运输企业满意程度的指标,具体可由客户满意率及意见处理率组成。

3.周转量油耗:为了统计和评价各企业的油耗指标,以综合评价指标反映同一类型企业不同节能减排水平。周转量分为旅客周137转量及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是指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次与其相应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单位为万人公里,旅客运送距离是指旅客上车点到旅客下车点间的距离。货物周转量是指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每批货物质量与其相应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计算单位为吨公里(t·km)。货物运送距离是指货物受理点到货物交付点的距离。

4.管理性指标:主要包括组织领导、考核制度、安全管理及质量记录四个方面。其中,组织领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领导重视,企业成立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法人代表担任组长,有工作计划,定期检查节能减排工作,有会议记录和检查记录;二是有组织机构保障,有节能减排具体办事部门(部门兼任亦可),职能部门和班组应有专(兼)职工作人员;三是宣传发动,召开员工大会宣传发动,企业内部有宣传报道。

考核制度,是指是否制订了节能减排的相应制度,有评比和奖惩制度,并能在实际中执行并取得较好绩效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安全管理方面,从事故次数、事故伤亡人数、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不良记录行为组成安全管理方面的评价指标,安全管理方面的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的约束力。

质量记录主要是对反映营运的全过程管理,使“说到的一定要做到,做过的一定要有记录”的质量方针贯穿于整个营运全过程,体现服务规范性及对服务质量的重视程度。

道路运输业不同业务领域的企业管理性指标采用统一的工作评价指标,而对于不同业务企业的技术性指标有所区别。

5.技术性指标:是综合反映节能减排实际最终绩效的核心经济类指标。针对客运企业,主要反映有高技术等级车辆拥有率、新能源环保车辆拥有率、车辆平均实载率、维修费用及车辆完好率等相关指标;而针对货运企业,主要体现在大吨位集装箱车辆的比例及平均装载量指标;维修企业则更偏重于“五废”回收程度、“两废”排放水平及环保设备的拥有率;驾驶员培训企业侧重于训练土地的利用率、车辆维修成本及节能设施的利用率等。

7.2.2具体评价指标

7.4观测点权重系数表

通过第6章介绍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确定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其中,不同运输企业的管理性指标及技术性指标根据具体的工作指标内容按照同一重要程度确定权重及得分值。

7.5交通运输节能潜力分析

节能潜力是基于节能影响因素变化而定义的节能比例。通过综合研究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总结相关试验分析与实践经验,可大致确定公路、水路运输和港口生产领域在规划期内主要可行节能措施的量化节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