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研究与实践
13504700000015

第15章 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统计、考核与监察(2)

因此,全省道路运输业2007年柴油及汽油消耗总量分别为204.7万吨及50.4万吨,折合标准煤为362.5万吨,占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31%。再按每吨油可产生3080公斤二氧化碳标准折算的话,全年排放883.3万吨二氧化碳,相当惊人!

5.2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的考核

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的考核指标体系。

5.2.1政府层面节能减排考核

为了充分调动道路运输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活动的积极性,推动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深入、健康地发展。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出台相关激励制度,强化监管职能与退出机制的实施,并开展节能减排竞赛活动,加强宣传,树立示范典型企业以推广成功经验。到2012年,客货车周转10 4量油耗比2007年逐年分别下降2、1、1、0.5及0.5个百分点,建议按照表5-9的目标要求对客(货)运企业进行考核。同时,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2012年达到城乡客运一体化率55%。针对维修企业,到2012年,实现一类维修企业废机油回收率达100%;废电池、废轮胎、废配件、废包装物等回收率达100%,废水、废气排放量下降20%以上。2012年实现全省配置使用驾驶模拟器超过1000台。

5.2.2企业层面节能减排考核指标体系构成

企业层面的节能减排考核指标体系由准入性评价指标、综合性评价指标及具体的评价指标构成。

其中,准入性指标是指考核期内的安全性考核指标,节能减排工作不能以降低运行安全性、产生安全事故及产生重大安全损失为代价;综合性指标是指综合衡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成效的评价指标,以可衡量及统计的指标来反映同一类型企业的综合节能减排成效。如客运企业以万人公里油耗指标反映,货运企业以万吨公里油耗、汽车维修企业以万元产值能耗、驾驶员培训企业以合格学员的单位油耗来进行综合评价,以区分同一类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成效程度。

企业的考核评价指标由以下六方面组成:

(1)组织领导:主要反映企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是否健全、节能减排活动的开展总体情况。

(2)经营管理: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针对节能减排所采取的措施及成效。

(3)改革创新:企业针对节能减排工作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4)服务质量:企业自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以来服务质量情况。

节能减排不能以牺牲服务质量为代价。

(5)安全生产:企业自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以来安全生产情况评价。

(6)整体效果: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的整体效果。

1.考核步骤

考核对象为具有三级及以上道路运输企业资质的客运和货运企业。考核采取省、地(市)二级组织。详细的考核的步骤如下:

(1)企业自评:企业每年根据考核内容(和指标),对照企业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自评,并将自评结果及时报送所在地(市)节能减排考核办公室。

(2)地(市)初评:各地(市)在企业自评的基础上,每年组织专家进行一次初评,并将初评结果报送省节能减排考核办公室。

(3)全省终评:省节能减排考核办公室根据地(市)初评结果,组织专家进行终评,评定各参评单位的考核结果。

(4)考核结果。分为优秀(95分以上)、良好(80~94分)、合格(60~80分)、不合格(60分以下)四个等级。

(5)奖惩措施

①各地区节能减排考核结果,应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依照《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等规定,作为对各地区行业管理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②对考核等级优秀和良好的企业,应进行表彰奖励,在以后的企业等级评定(晋升)和参与招投标时将给予适当的加分,并在我省大物流建设资金安排时给予优先考虑。

③考核等级为不合格的企业,进行通报批评。并要求在考核结果公告后一个月内,向地区节能减排办公室做出书面报告,提出10 6限期整改工作措施,并报送省节能减排办公室。整改不到位的,由监察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该地区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④对在节能考核工作中瞒报、谎报情况的企业和地区,撤销原考核结果,一律核定为不合格,并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2.企业内部考核管理办法

(1)制定油耗定额标准

制定油耗定额标准是实施燃油消耗统计考核工作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成效。定额标准的确定要充分体现先进性和合理性,既要保证这一定额能够起到燃油节约的效果,又要保证大多数基层运输单位能够通过一定的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在定额标准数值的确定上,应以各类车型的出厂标准为基准,以车辆长度、乘员人数、发动机型号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并参考该车型的历史实际消耗情况及车辆的实际技术装备水平。需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大量调研、跟车测定以及技术分析论证。另外,应根据不同的运输组织方式(班线车、公交车、厂包厂租车)、不同的运行条件(长短途、路况、车况、空调使用等)加以区别,定额制定科学,定额执行可操作性强。

(2)建立油耗统计制度

建立合理的油耗统计制度是实施燃油消耗统计考核,保证燃油消耗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客观性的关键。常见的具体统计制度有:行车路单制度、满油箱过月及IC卡加油制度、统计月报制度等。

①行车路单制度

行车路单是车辆运行过程各种作业的原始记录,是燃料统计的基础资料。车队每天向驾驶员开具路单,路单中必须标明车号、起始站、行车里程、班次时刻、载客数量、配载数量以及实际的加油数量等,由驾驶员准确填写,以便公司统计,其中加油数量要与石油公司的加油数对帐核销。行车路单上的线路里程以实际里程为依据,由公司相关负责部门根据其实际运行线路测定(以行车记录仪或GPS显示的里程数作为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变更线路或绕道行驶需调整里程的,必须经公司相关负责部门核准同意。

②满油箱过月及IC卡加油制度

这一制度的具体做法是:油料消耗按月进行汇总统计(部分车队按十天作为统计周期),每月底必须将油箱加满,由车队管理人员在月底进行检查,该车该月内的加油数为其实际消耗油量。为了保证其油耗数据的准确客观,各单位取消现金加油,通过购买IC充值卡到指定的加油站加油,IC充值卡设定车号,一车一卡,加油时必须填写加油单据,一式三联,加油站一联、车队一联、一联保存备查,以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油耗信息统计不准确的问题。

③统计月报制度

统计员及时统计车辆的具体油料消耗量、里程及运输量信息,按月计算汇总,并分解到各个驾驶人员予以公布。企业应及时汇总和整理数据资料,编制出综合月报表和汇总明细表,及时反映企业内各车型的燃油消耗情况及各单位每月车辆的动态消耗情况,以便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3)完善考核奖惩制度

为提高驾驶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的节油积极性,企业应实施明确、合理的奖惩制度,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具体的考核奖惩标准。杭州长运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的奖惩标准如下:月节油1~100升,每升奖励1.00元;月节油101~200升,每升奖励0.50元;月节油200升以上,每升奖励0.20元。而对油耗超标处理的办法为:车辆燃油用量超过百车公里燃油消耗定额标准,每升按当月燃油的平均市场价,从驾驶员当月的行车补贴中扣除。

5.3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监察

要研究建立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各级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监测机构布局,推动节能减排行业监管工作有序开展,就要依法加强对道路运输用能单位,特别是重点耗能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的监督检查。

5.3.1概述

1.节能减排监察的含义

节能减排监察是指根据国家依据《节约能源法》及相关产业政策,通过对各地(县)市上报的年度主要能耗和污染物削减量相关数据真实性和一致性的审核、检查,为节能减排考核提供依据,促进各地完成年度污染减排计划和实现“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

2.节能减排监察的内容

节能减排监察的内容包括:各地(县)市节能减排工作开展情况,年度节能减排计划制定情况、采取的各项工程措施及减排计划完成情况。

3.节能减排监察的方式、方法

对于道路运输业而言,是指道路运输企业(包括客运、货运、维修、驾培)的能耗监察和排放监察。对于能耗监察通常采用周转量油耗检测方法。对于道路运输企业排放的监察分为两类,对于维修,驾培等在固定场所作业的,参照工业企业的检查方法。对于客运和货运则采用检测站定期检测与随车远程检测相结合的方法。

5.3.2道路运输业节能功能减排监察

1.运输装备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将能源消耗指标纳入道路运输车辆准入标准,确立不同时期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运输装备的能耗控制指标,从源头上防止能耗高、污染大的运输装备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加快淘汰高耗能老旧运输装备,能源消耗超过标准规定的,一律强制退出道路运输市场,有效控制道路运输业能耗水平。

2.加强车辆维护检测管理工作

在车辆维修行业推广应用科学、先进的车辆技术状况检查制度及规程,督促运输企业严格执行营运车辆定期维护和检测制度,始终保持车辆处于良好技术状况。认真推行营运车辆检查维护制度,实施定期检测,强制维护制度。对所有车辆进行定期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在促进企业提高维修质量的同时,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降低在用车的能源消耗,更有利于减少营运车辆废气排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3.规范维修企业“五废”的回收处理和利用

对维修企业“五废”实行统一回收,引入有资质的环保及废物利用再回收处理公司,履行合同、有序回收。使“五废”回收率达到90%以上。

4.提高维修企业废水的循环利用水平

对新增维修企业统一要求建立废水循环利用设施,对新增涉及车辆清洁维护专项维修项目,按浙江省标准《机动车维修业开业条件》,实施废水循环利用和节水条件的审核。

5.在线监察、远程检测

对于汽车污染物排放监察可采用定期到检测站检测与随车排放监测设备远程日常监察相结合的方式。检测站的检测数据实时上网,接受能源监察中心的在线监察。

在营运车辆上强制安装随车排放监测设备(如OBD车载诊断系统等)。OBD车载诊断系统可以实现在尾气排放超标时自动发出警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报警信息传递给能源监察部门的监测中心,就可以实现汽车尾气排放的远程检测。在超标排放时,OBD系统还可以使发动机进入永久的排放默认工作模式以保证达到排放限制。

6.接受群众举报

发动群众对道路运输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全面监督,通过信件、电话、网络等方式接受群众的举报。

5.3.3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

1.引导企业建立节能降耗管理制度

积极引导道路运输企业建立健全资源节约责任制,并将其纳入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日常管理、工作考核之中,做到职责分明,逐级落实。

2.大力普及驾驶员节能降耗知识

推广汽车节能驾驶操作方法,在驾驶员培训及考核中加重汽11 6车节能驾驶操作内容,道路运输企业应当持续开展节能教育,不断地全面提高驾驶员的节能意识和节能驾驶操作技术水平;合理地使用驾驶员培训模拟器,并逐步推广,减少在驾驶培训环节的能源消耗。

3.实施能源消耗统计分析制度

做好道路运输能源消耗的计量、记录、报告等基础工作,细化能耗统计指标体系,明确报告分析制度。统计数据不仅要为行业决策服务,而且要为企业能源利用状态诊断分析,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4.加强道路运输行业节能管理队伍建设

支持行业节能服务监测中心能力建设,更新必要的节能监测设备,完善、提高其节能研究、检测能力,创造培养高层次节能人才的条件,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交通节能工作队伍,为行业节能研究、检测、培训、示范、技术传播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5.建立健全节能降耗奖惩机制

加强对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工作的督导检查,探索建立交通主管部门对运输企业、运输企业对驾驶员的考核机制,对节能工作取得显着成效的运输企业、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并推广经验;对浪费能源的要通报批评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