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求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之路
13503000000033

第33章 现代农业的投入保障与政策机制(17)

一、农业综合开发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明显优势

多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在“三农”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也应该有所作为,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特点来看,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内涵的丰富性

农业综合开发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采取的综合措施,不仅实现了对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利用,丰富了开发内涵,而且提高了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从传统农业的种养业扩展到加工和市场,实现了从产中向产前和产后的延伸,一产向二产、三产的扩张。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发展设施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了农业。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外向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了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实现“一资引三资”,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纽带,建基地、扶龙头,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扶持市场流通、连锁经营,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推广示范新技术、新品种,建设科技示范园区,提高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加强对项目区基地农户的科技和技能培训,扶持科技示范大户,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二)资源的多样性

无论从全国范围看,还是仅仅从江苏一个省的情况来看,农业综合开发涉及的资源都非常丰富。江苏省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水网密布,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农业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土地资源区域性差异较大,高产、稳产农田占有较高的比重,苏北地区中低产田面积较大,达1300万亩。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明显,丘陵山区面积2250万亩,适宜发展经济林果、食草畜禽,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沿海滩涂面积1031万亩,适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是江苏省最大的土地后备再生资源;黄河故道滩地面积618万亩,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速生丰产林的重要生产基地;高沙土面积330万亩,具备发展花卉苗木、特色蔬菜、经济林果等高效农业的良好条件。这些特色资源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发展潜力和开发空间。

(三)市场的导向性

综观农业综合开发历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农业综合开发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开发思路,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1988-1993年,在粮食需求增长与市场供给总量不足的矛盾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突出中低产田改造,着力提高粮食的产出量。1994-1998年,随着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市场供求矛盾趋缓,农业综合开发把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1999年以后,主要农产品市场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加快对接,农业综合开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把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放在突出位置。

(四)功能的多样性

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畜禽、水产品养殖,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的食品保障功能和原料供给功能。通过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的就业增收功能。通过加强林业建设,发展经济林果;结合自然景观,开发丘陵山区、沿海滩涂、采煤塌陷地、黄河故道等特色资源;扶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的生态恢复与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功能。

(五)效益的多元性

实践表明,农业综合开发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通过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增加粮棉油及特色农产品的产量。通过推广节水、节肥技术,节省了生产成本。通过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解决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道路、桥、涵闸站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支持新农村建设。实施土地平整、林网建设、土壤培肥及合理种植等措施,有效地治理了水土流失及盐碱化,改善了生态环境,使农业资源永续利用,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六)科技的领先性

农业综合开发推广利用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工艺等农业科技成果,都是经过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优选推荐成熟技术和成熟品种,适合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各类项目建设,始终把科技推广作为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和培训新型农民的重要手段。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直接到乡间田头、进村入户,推广高产优质的良种、节本增效等适用新技术,示范带动能力强,使科研院所先进成熟的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变为先进的生产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七)机制的创新性

农业综合开发形成的“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和组织形式,使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和完善,是农业综合开发经久不衰和充满生机的原因所在。完善了以农民为主体的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开发的积极性。如土地治理项目,政府投入,农民筹资投劳。产业化经营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政府引导,龙头企业承建,吸引企业投资。通过有无偿结合项目,到期偿还;实行财政投资参股,利润均享,风险共担,不断完善农业开发自我积累、滚动开发的机制,正在探索市场引导、政府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组合的新机制。

(八)管理的规范性

农业综合开发20年的实践,借鉴吸收了与国际接轨的农业项目先进管理模式,特别是引进世行项目管理模式,坚持项目和资金的有机结合,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是目前财政支农资金中比较规范的管理模式。项目从选项申报、评估论证、审批立项、资金拨付、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检查验收、建后管护等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

二、找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着力点

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农业综合开发根据自己职能定位,要瞄准现代农业建设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