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茶文化与休闲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结合起来。茶文化与旅游有着不解之缘,茶与休闲旅游、民俗文化旅游联系非常紧密,在现代更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紧密结合在一起。茶文化与旅游业的整合,前景非常广阔。以2003年10月“风雅西湖·文学杨堤·无我茶会”为例,这是一次由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办,杭州市文化局、杭州花圃、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杭州茶楼业协会等单位联办的旅游资源与茶文化资源的大整合活动,由百名作家、百名中外游客、百名中外记者、百名琴师、百名茶人、百名少年儿童等参与的这次活动,杭州市着名茶馆倾城而出,将杭州茶文化的悠久历史、“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万般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次活动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一次“天作之合”,对旅游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全国各地的茶叶节都与当地旅游相结合,对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产生了重要作用。只要与休闲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茶文化休闲这块“蛋糕”就会越做越大!茶文化可以借助发达的旅游业,打响“茶文化”品牌。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旅游与茶文化是永远不可分隔的,茶文化要通过旅游而得以传承、发扬光大,休闲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也需要茶文化使其更具内涵与魅力。
总之,中国茶文化是休闲文化演绎的重要平台,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窗口,是一种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的休闲文化产业,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发达的休闲经济,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使茶文化与休闲文化发展获得了新生。只要我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休闲中找准支点,必然会迎来茶文化休闲发展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刘嘉龙,男,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高级经济师。
旅行是最具文化意味的行为
李亚男
内容提要:旅行与观光、度假、探险的不同,旅行具有反本能、反功利的文化意味,旅行的本意就是不借助交通工具的走路,旅行者需要有力量、同情心和梦想。
关键词:旅行、反本能、反功利、同情、梦想。
一、旅行与观光、度假、探险不同
今天,人们非功利的出行,就是现在大家泛泛而言的所谓“旅游”,实在应该一分为四:观光,旅行,度假,探险。因为它们出行的目的、意义不同,出行方向、方式也不相同。但是,从一些地方旅游产业的规划建设、接待管理方面看,从各类旅游地点都会有很多盲目的出行者因旅游愿望得不到实现而多方抱怨的情况看,对此缺乏认识的人不在少数。
观光的本质是知性的学习,是一种目的比较确定、可周详计划的行为,最适合由导游带队讲解的团队方式。中华文明几千年,留在书卷图画中,也活生生地闪烁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我们只满足于第二手的文献,而不到现场——哪怕是遗迹性的现场,要想对中华文明有一个真切的理解是很难的。其中尤以读解传统诗文为甚,没有和作品描述相仿佛的切实经历、体验,也许能理性地明白作品表达的是什么东西,就是很少感动,很难把作品读如己出。不感动,读文学有什么意义?而从来没有亲近过传统诗文,其人格缺欠又不言自明。
同样,一方水土一方人。所谓地域文化,是活植在一个具体空间的文化。不到现场让自己置身其中,也难领悟其精髓。本来,各地区都建有各种文博展览馆,是地域文化的集萃。这应是观光的主要项目。可是,当我们看到各地的名胜古迹大多被人挤成了闹市,尘烟弥漫,湮没了原有的文化气息,而文博展览馆多半门可罗雀,就知道人们对观光活动的本质确实没有足够认识。
旅行的意义在于借助空间的力量舒展开我们的生命。日常的俗世生活往往是我们生命的历时展开,这仅只是一个维度,只能让我们发现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潜质,实现我们生命的部分可能。而在旅行中,在一种不断变化的、不确定的时空环境中,映照、激活、现实我们多方面的人格品质,撑大我们的心灵视野、情智世界,使我们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多所品味、体验、欣赏、享受,这是旅行最根本的魅惑,永远的召唤。可想而知,这样的旅行只能是一个人(最多两个人,也得好到差不多像一个人一样)去独对苍天,去与大自然私语。这样的旅行没有确定的目的地,重在过程,而且过程也不好绝对地计划。这样的旅行当然不能简单依赖狭义的商业性旅游市场;相反,应与旅游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就是一定要保有旅行的自主、自由。而自由,正是旅行的根本品质。
度假,就是劳作之余的休息,是身心的放松、亲朋间的联谊;再积极一点,也就是一些平时少有机会的游戏和一些趣味性为主的运动。度假的基本要求是吃住行的安全舒适、经济实惠。度假地点要与日常生活空间有相当的对比、差异,利用环境的新异把自己从日常生活、俗世角色中解放出来。这是度假休息不同于居家休息的价值所在。所以说起度假,城里的人去山乡,山乡的进城里,北方的到南方,南方的来北方。度假的消费意味最浓,度假者要算经济账是情理中事。度假度假,就是愉快地度过假期,是否知性增进,灵性感动倒不在题中了。
到目前为止,参加探险的人数不多,探险活动与观光等的区别也容易理解,这里我们就不讨论它了。
我们不能说一次出游不能兼而顾之,一石三鸟。但是,观光、旅行、度假,确实本质不同,意义有别,决定观光、旅行、度假的出游方式、路线方向、情志诉求、价值实现都会有所不同。
二、旅行是最具文化意味的行为
旅行是完全反动物本能、反世俗原则的行为,也就是最具文化意味的,最能表现出人的根本特质。动物本能根本上是趋利避害,随气候而迁,逐水草而居。
动物行为是简单而直接地满足温饱、生育等本能需要。而旅行则是放弃安逸,甘冒危险。本来有稳妥的衣食住行保障,却弃置不顾,偏要去风吹日晒,食不惯,住不安,奔波劳碌,这与动物本能完全相反。同样,世俗原则的根本在于功利计较,计算投入产出的比例,以尽可能少的付出,争取尽可能多的回报。因而,世俗行为往往跟从大众,走熟路,这样代价小,收益有保证。而旅行则根本就没有账算,旅游中付出的代价是有形的,确定无疑的,而得到的精神享乐却是无形的,渺茫如天边的海蜃,午夜的梦乡。本来有了既定的工作生活轨道,财富上日积月累,由少增多,社会地位也是步步为营,循序渐进。旅行却是与之背道而驰,起码是对世俗功利毫无增益,因而同样是反世俗原则的。
其实,这也正是旅行的价值意义所在。因为动物本能是对人性的束缚、牵绊,反对动物本能正是人性的根本解放。更进一步,世俗原则又是对人的精神个性的削平、淹没,反对世俗原则正是个性的觉醒、求索。人的生命价值、意义,人生的幸福、快乐,正是以人性的解放,个性的觉醒为前提,为根本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