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全鉴
13438200000063

第63章 既济卦离下坎上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本卦中的阳爻都在奇数位,阴爻都在偶数位,是六十四卦中唯一六爻皆正的卦象,因而象征成功,故名为“既济”。然而,阳、阴爻各安其位,又背离变化法则,走向了保守与衰败。又:上卦“坎”是水,下卦“离”是火,水在火上,象征烹饪,成功之后的享受;但是,水克火,水倘若倾倒,火就会熄灭,就会享受不成。

既:已经。济:渡,成。

水在火上可以煮成食物,象征事已成,这是水火相济发挥功用的一面;但是水火还有相灭的一面,水决则火灭,火炎则水涸。君子观此卦,意识到既济中隐伏着矛盾,要采取措施预防既济转向未济,所以要在无患之时“思患”,预为防备,以保其“初吉”之亨而去其“终乱”之忧。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曳”,即牵拉。“濡”,浸湿。

初九阳爻,是这一卦的开始,意味着成功的开始。初九虽然驾着大车已经过河到了彼岸,但车轮迂陷在泥水里,仍然需要加一把劲儿。象征着初九须经历艰难和危险才能到达彼岸。

象传说“义无咎也”,是说初九的成功也是理所应当的。

这一爻是说,成功来之不易,应当保持谨慎,防止一切可能的不良后果。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茀”,头巾。

六二阴爻柔位,处于下卦的中位,在此以妇人作比喻,本想出门前行,但头巾丢失,不利于成行。由于六二正处于成功的开始,坐享其成就可以了,不宜于有别的作为,因为此时正是阴阳相和的局面,象征着天下平安无事,至于丢失的头巾,不必去积极寻找,七日之后就会有人送来。

象传说以中道也,就是说“仁”得中,因此得以中正之道行事。

这一爻是说,成功之后应当安守其位,保持相对稳定。告诫行动会破坏稳定。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高宗”,即武丁,殷商的中兴令主。“鬼方”,殷商时北方异族。

九三阳刚得正,但不在中位,虽然在既济卦中,但成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同殷高宗讨伐北方的鬼方,经过了三年之久才将鬼方征服。胜利之后就该休养生息,不该再有起兵作战计划,因此不可任用小人,以免其兴风作浪,扰乱民生。

象传说:一场战争,苦战了三年才结束,已把军民都弄得筋疲力尽了。

这一爻强调绝不可让小人得势,否则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平息这种祸患。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繻”,寒衣。“袽”,坏絮。

六四柔顺居正位,能够谨慎小心,凡事有所防患。如此一来,灾难发生的机会就很少了。即使发生了,也因为有所准备而不致手忙脚乱,乱了方寸。

象传说:每日戒慎小心,是因为有所疑惧,忧心着灾祸将要来临,所以终日防备,以保安全。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禴”,在商朝时是春祭,在周朝时是夏祭。

九五刚健中正居于君位,在这相济成功的卦中,正值太平之日,这时已趋于极盛时代,正走向没落的道路,这时也易于步上骄逸奢侈的恶习,所以当时时检讨自己,提醒自己不可太骄纵,不可太浪费。所以在祭祀之时,与其杀牛、供牺牲弄得太过铺张,还不如像西邻的祭祀那样简约。凡祭祀不在祭品丰盛不丰盛,而在于祭祀的时辰和内心的恭敬与否,所以西邻的称时及虔敬才能得到实质上的福祉。

象传说:在这承平之时,唯恐极盛而趋于衰败,是应该祭祀以求永保昌隆之时,而西邻虔诚简约的祭祀倒要胜过东邻铺张的举动,所以守成不易,唯有继续努力,不贪求安逸享乐,才会大吉大利,要不然衰败的危机就将临头了。

这一爻强调,骄奢自满足以害事,简节诚信方能保终生。

上六:濡其首,厉。

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上六在最上位,相当于狐狸的头。这一卦“坎”是水,上六在水的最上方,是头浸到水的形象。上六阴弱,冒险渡河,就像狐狸渡河,头浸到水,当然凶多吉少。所以象传说,这样怎么能长久呢?

这一爻,说明不可被成功冲昏了头,盲目冲进,招致危险。

守成不易居安思危

从字面上,即可看出既济的大致卦意。它主要阐释了在事业成功之后,应该怎样防微杜渐、保持久盛不衰的原则。成功,给人带来欢乐,然而物极则反的自然法则又令人不安;创业不易,守成更难。因此,成功之后更须慎终如始,切忌持胜躁动,得而复失。应时时戒惧,发现漏洞、弊病及时弥补,不能姑息养奸任其发展;警惕因为安乐而滋生的骄奢之心,切莫以为天下已经在握而掉以轻心。要始终保持乾乾夕惕的心态,诚敬待人,不可一味沉溺在成功的欢乐中不知没顶之灾将至。

历史上许多正、反事例都能证明既济卦所阐述的深刻哲理。作为一个有志于国家、有志于社会、有志于追求事业成功的人,对此不可不察,不可不慎。

唐太宗的名论“创业难,守成更不易”,就是一个正面的实例。

贞观十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帝王的事业,开创和保持哪一样更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回答说:“天下大乱的时候,各路英雄竞相起兵,被攻破的才能降服,被打败的才能制伏。从这说来,创业艰难。”魏征回答说:“帝王起兵,必然乘着世道衰败混乱的时候,消灭掉那些昏乱狂暴的人,百姓就乐于拥戴,天下人都来归附;上天授命,百姓奉予,故创业不算艰难。然而已经取得天下之后,志趣趋向骄奢淫逸;老百姓希望休养生息,但各种徭役却没有休止;百姓已经穷困疲敝,而奢侈的事务却一刻不停,国家的衰落破败常常由这里产生。以此而论,保持已经建立的功业更艰难。

太宗听完两人相互对立的意见,说:“玄龄过去跟随我平安天下,饱尝了艰难困苦,出入于万死之中,侥幸得到一条生路,所以看到的是创业的艰难。魏征和我一起安定天下,担心出现骄奢淫逸的萌芽,重蹈危亡的境地,所以看到的是保持已建立的功业的艰难。这真是‘创业难,守成更不易’。”接着唐太宗又说:“不过,现在创业的艰难既然已经过去,保持已建立的功业这一难事,我应当与你们一起谨慎地对待它。”

表面上看起来,李世民在两种不同意见面前搞折中、和稀泥,其实不然。其一,他能把创业、守业同等看成艰难的事,则会像当年马上打天下那样含辛茹苦,精心守成。其二,他知道适时转换重点,看到艰辛创业“既济”已成历史,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上睡大觉,如今的重点是思虑怎样守成。悟出了创业与守成同等重要的道理,并有一种守成的责任感,所以能发出“创业难,守成更不易”的感叹。也正因为他从内心真正感到“创业难,守成更不易”,从而能焕发出一种励精图治的精神,保持从谏如流的态度,并且重农事、轻徭薄赋,恣其耕稼、保民而王举,节俭于身、恩加于人,终于换得一代“贞观之治”。

而那些“既济”便忘危,以为大功告成,甚至得志便猖狂骄奢,胡作非为的人,“得而复失”乃至走向末路便是情理之中的事。隋炀帝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隋朝在文帝时相当安定富裕。隋炀帝篡位后,荒淫挥霍无度,大兴宫苑,侍候他的乐师舞伎有三万人。他率领十二万人南游江都,挽船的壮丁多达八万人。开国元勋、当朝执政二十年的大功臣只是在私下里批评他太奢侈,就被他杀了。他对名士虞世南说:“我生性不喜欢人家提意见,大官提意见,我不会饶他;卑贱的人提意见,我绝不让他有出头之日,你记着吧!”正因为这样,短短十四年时间,就把隋朝一统锦绣江山葬送了,自己也被人缢死。

所以,“既济”虽说是处于事已成之时,物无大小俱获亨通,但日子过得一点也不轻松。卦辞强调“利贞”,并警告说“初吉终乱”,彖传与卦前象传也反复申述了思患防患的思想,六爻更是无不见警诫之旨,时时强调了守成之难。

因此存不忘亡,安不忘危,既济不忘未济,这种居安思危、慎终如始的思想,作为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值得今人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