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全鉴
13438200000021

第21章 观卦坤下巽上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而不荐,有孚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观卦下坤上巽,坤为地、为顺,巽为风、为入。风在地上行,遍触万物,有到处观看之意,同时,风无隙不入,按客观而行,比喻人要适应现实状况,满足现实需要,善于观察,但要谨慎行事。若:好像,如。

卦辞以比喻的方式,揭示了“观”必须虔诚恭敬这一本质,同时也蕴涵着一个人必须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感化他人,才能获得别人的由衷敬仰之意。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童观,小人道也。

“观”在此应当作“看”解。

初六阴爻柔弱,在最下位,仰观九五,距离遥远,因而,象征没有才识,不能高瞻远瞩,是儿童的观点,当然幼稚。“小人”指庶民,庶民无知,这是必然的情形,所以说没有过失。但对身负教化的人来说,则是耻辱。

这一爻,说明视察不可幼稚,应高瞻远瞩。

六二:窥观,利女贞。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窥”,窥视的意思,是由门缝中偷看。

六二阴爻,在内卦,柔弱黑暗,观看光辉的九五,眼花缭乱,看不清楚,好像是由门缝中偷看。以古代来说,妇女足不出门,这是当然的道理。象传说,对堂堂的男子汉来说,这种由门缝中偷看的不光明磊落的态度就太丑陋了。

这一爻,说明观察不可偏颇。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六三居坤卦上位,与上九相应,是处于阴长阳消的转化之时。六三处于下卦最上、上卦之下,可上可下。“观我生”,是指通过观察九五的德性,来决定自己的进退。终于六三观察到九五未失中正之道,而自己也不失守常之道。

这一爻,是说进退取舍要看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强调观察要有主见。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六四是阴爻得正位,最接近九五,明显地观看到了国家政绩的光辉,以柔顺端正的德行,接近国王,同时君王尽宾主之谊,以礼相待,意味着六四安守自己的职位,未以阴柔进逼二阳。所以象传说,“尚宾也”,是说君王也以“上宾”之礼相待。

这一爻是说朝臣有德,又安守职分,君王也能礼贤下士。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九五阳爻后至尊之位,德行中正。下临四个阴爻,象征有德行的君王,受到仰视,是这一卦的主体。“观我生”,在这里是观民众的人心向背来决定自己的前途。象传说:“观我生,观民也。”即指下面四个阴爻;通过观察民心的向背,看出为君之道正或不正,也就是所谓观民以察己的意思。

这一爻是说统治者要体察民情,了解人心,以断定自己的政绩如何。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这一爻强调在上位者应能反观民生状况,使达到“平”的程度,可是,事实上自然、万物、万事不可能达到“平”,这只能是一个理想,身为君子(或为君王)便应以此为志,努力以赴,所以说“志未平也”,指虽不能达成,但必须以此为志,以求尽人事之努力。

善察民情举策适当

我们做事情,不管是整体作为,还是在具体事情上的举动,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前提,适当的细节处理以及一个相对完美的结果。而要做到这些,就应当全面了解与其相关的各种情况,以便去进行决策和行动。

这样,观卦所能体现出来的与此相关的精神,就显得很有意义了。

观卦卦辞是“盥而不荐。有孚颙若”,“盥”与“荐”是古人在庙中进行祭祀的两个步骤。“盥”是指祭祀开始时先洗手,然后酌酒迎神,以表示洁净、认真、严肃、庄重。“荐”是指供献祭品。“盥而不荐”是说君王或者有地位的人,为了给百姓做出庄敬严肃的样子,让他们观仰而受教育,自己必须保持类似祭祀中手酌酒而未荐时的那种郑重有礼的神态。程颐《易传》说:“居上者,正其表仪,以为下民之观,当庄严如始之初,勿使诚意少散。”在实际生活中,尤其居于领导地位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几乎可以这样说,领导者无时无刻不在被注视中,因而不可掉以轻心,不能轻率行动,必须诚信严正,以德义展示于人,这样才能使人们信仰与尊敬,服从领导,产生力量。相对地,在上者对外要观察民情,对民间疾苦有所作为。同时对内要观察自己的言行作为,不断反省检讨,止于至善。政治理想永远不会满足,不可无知,不可偏颇,不可自满,应有主观,坚持原则,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春秋末期,郑国的宰相是子产,当时,许多大国都觊觎郑国。子产认为,郑国要求得生存,当务之急是加强国力。于是子产一方面提倡振兴农业,另一方面为确保军事费用,决定征收新税。一开始,民怨四起,对他恨得咬牙切齿,甚至有人还密谋杀害他。他的家人和朋友都纷纷劝他改变主张,朝中大臣也站出来反对他的政策。

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子产没有丝毫动摇。他力排众议,义无反顾地继续实施既定的政策。“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符合郑国实际情况的,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着想,必须坚定地执行下去,即使牺牲我自己的名利也在所不惜。老百姓的责难只是因为我的政策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会明白的。”子产这样对别人解释。他不改初衷,面对责难仍然坚持己见。

过了几年,农业振兴计划收效甚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军队也逐步强大起来,足以抵抗外来的入侵。这个时候,郑国人举国上下皆对子产的眼光和能力钦敬不已。子产的威信甚至影响到郑国以外。

显然,子产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不单单是因为他有很强的执政能力,更在于他的观察眼光——倘若没有准确考察和把握民情国势这个前提,那么一切将无从谈起。

通过“童观”、“窥观”、“观我生”、“观国之光”、“观其生”的系统分析,阐述了观察的原则和应有的作用,卦中所蕴涵的各种与“观”之道相关的思想,对于我们人生、工作决策、执行,乃至在告一段落之后的举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