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全鉴
13438200000010

第10章 小畜卦乾下巽上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上卦“巽”是风,下卦“乾”是天,天上生风,表示正处于为普降甘霖的积聚酝酿之中。然而整个卦只有六四是阴爻,一阴畜养五阳,力所不逮,在前进过程中,有时不得不稍作停顿,所以用“密云不雨”作为比喻,即象征阴的力量尚不足以随心所欲地施展其抱负。

小:少。畜:通蓄。自我西郊:浓云从我邑西郊而起。

本卦阐述了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冲破阻碍,为下一步的行动积聚力量的种种原则。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这一卦,下卦是“乾”亦即天,应当在上,然而,相应的六四是阴爻,却力量不足,成为障碍。不过初九阳爻阳位得正,又与六四阴阳相应,在升进中,六四不足以成为障碍,仍然能够循正确的途径回去。所以吉祥。

九二:牵复,吉。

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牵”是携手的意思。

下卦的三个阳爻志同道合,都要前进,九二已愈来愈接近六四,不能不担心被阻碍,不过,九二刚健,又在下卦的中位,与初九携手并进,当可突破阻碍,回到原来的位置,所以吉祥。

象传说:与志同道合的同志携手并进,而且不偏离中庸的原则,自己就不会迷失。

这一爻,说明在突破阻碍时,应与同志携手并进,并把握中庸的原则。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说”即“脱”。“辐”是连接车毂和轮圈的直棍。

九三想要晋升。但不在中位,与上九又不能相应,而且与六四接近,有时会阴阳相吸,和睦共处,但它并不能安于被留住的现状,于是,与六四争,以“夫妻反目”象征。

象传说:夫妻所以反目,是自己的婚姻不正当,就像在前进的途中,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走在一起,所以才会受到阻碍,发生争执。

这一爻,说明在突破阻碍时,应断然地摆脱羁绊。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六四是本卦唯一的阴爻,上下五阳都受它蓄聚,这一爻当然格外重要。

六四要想发挥以阴蓄阳的主观能动作用,促进阴阳和谐协调,而不危及阴阳平衡,不破坏主从关系,最要紧的是心怀诚信,以诚感之,取得九五的信任、理解与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上下“合志”,从属者与主导者精诚合作,“小畜”之道才有可能顺利实行。

这一爻,说明以阴蓄阳必须心怀诚信。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六四能够心怀诚信地以阴蓄阳,九五也能心怀诚信地接受蓄聚,积极地予以配合,以消除六四的疑虑,使它充分地发挥能动作用。两者都以诚心交相感应,所以六四和九五的爻辞都突出强调了“有孚”二字。

这一爻,说明九五应以至诚之心促使“小畜”实现。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上九这一爻已是一卦之终,小畜之道已经发展到了极盛阶段,“既雨既处”是说阴气已经充分积累,阳气也被充分蓄聚,阴阳和合而降雨,这正是以阴蓄阳功德圆满的象征。

当此之时,阴蓄阳已经达到最大限度,阴阳对比已经达到中和平衡的最佳状态。唯有保持这种平衡才能稳定。作为从属者的“阴”的一方要及时地停止以阴蓄阳,要像妇人坚守正道以防危险,要像月亮将圆而不过盈,以避免盛极必危、物极必反的结局。

这一爻是说,过于盛满会有祸殃。

以畜待机以止为行

据说西伯(周文王)是在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时研究这六十四卦卦辞的,西伯的领地在商的西方,所以有“自我西郊”之语。这也是一种慨叹,慨叹自己只能在远离商都的西郊自我管辖的地方,做点下不了雨的“布云”事情,大志难申。当然也有自我安慰,认为这也是在积聚力量,等待时机。既已“密云”,雨总是要下的——只待风云变幻。此外,还包含这样的意思:在力量不足的时候,不要轻举妄动,或者说不能有大的举措。

这看起来完全是一种政治智慧,而实际上,小畜卦也确实偏重于这方面。在当前,这种待机而动的道理,除了被应用于个人仕途的抉择,更多地被赋予“干实事”的积极色彩。无论是处理日常事务,还是做出重大决策,都应该以这种思想做指导。

然而,这种在积蓄中等待时机,暂时停止是为了更好地行动的道理,虽然似乎人人都懂,但能够真正有意识有策略,又能滴水不漏地做到这一点,还真不容易。以历史为例,中华文化,汉唐为盛。唐代贞观之后至于开元,小畜之聚,休养生息,终致小康生活,如杜甫《忆昔》诗所描绘:“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窒。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古代农民的理想终于变为现实,所以无不欢欣鼓舞。但此时的唐玄宗高高在上,不知畜止,只要国库里有多余的几粒粮、几匹布,就狂妄起来,超越时段,想要大干一场,于是穷兵黩武,四处拓边,不听边帅王忠嗣谏诤,肆意践踏和平边界,派哥舒翰统帅大军“西屠石堡取紫袍”,西征吐蕃,南侵南诏,血流成河,民怨沸腾。朝政上则宠信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群小,还自以为大兴文治武功。唐玄宗穷奢极欲,耗尽国库,民不聊生,小康生活终于又是昙花一现,转眼即逝。这无疑是一种超越“小畜”阶段而自罹坎陷的不明智行为。结果很快就“渔阳鼙鼓动地来”。安史之乱以后,盛唐气象荡然无存,李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怎能大有作为?前车之鉴,可以为戒。

而正确理解小畜卦的“畜止”之义,则历史另是一番景象。据《宋史·赵普传》载: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春天,赵匡胤派大军征讨幽蓟,很长时间没有获胜回师,赵普上手疏谏阻皇上说:“我看今年春天出师征讨,将要收复关外,多次听见克敌的捷报,深感痛快。但是时间消逝,转眼又到炎夏季节,军事一天天繁忙,战争没有停息,军队疲劳而耗费钱财,实在无益。

“臣还有万全之策,愿献给皇上。希望陛下精心调制膳食,保养身体,提携那些贫民,使他们转为富庶。将来会看到边烽无事,大门不关,天下都归于仁德,不同风俗的地区,相继向慕归化,归顺朝廷,契丹又能单独怎么样呢?陛下不为这样考虑,而相信奸邪谄媚之徒,以为契丹皇帝年少而国事繁多,所以诉诸武力,恰好迎合陛下的意思。陛下以祸为乐,求功心切,以为万全之策,臣认为万万不可。希望陛下审察虚实,追究妄谬,惩治奸臣误国之罪,停止伐燕军队的行动。不仅可以从困难中振兴国家,而且可因纳谏而成为圣人。古人曾经说过尸谏的事,老臣没有死掉,哪能为了安身保位而当面阿谀不进谏呢?”

皇帝赐给他手书的诏令说:“朕原来部署军队选择将领,只令曹彬、米信等人驻守雄、霸二地,贮积粮食带着兵器来声张军威。等一两个月山后平安后,潘美、田重进等人合兵进讨,直到幽州,然后控制险要之地,恢复原来的疆土,这是朕的志向。无奈将领们不遵照原来的谋划算计,各持己见,率领十万军队出塞远征,迅速攻取契丹的郡县,又返师来领辎重,往复弊劳,被辽人袭击,这个责任在于主将。

“况且朕继承百王的事业,刚刚使天下稍稍太平,考虑人民苦于边患,将以救民于水火,并非想黩武穷兵,卿应当是知道的。疆场上的事,已经作好部署,卿不必为此忧虑。卿是国家的元勋大臣,忠言苦口,三次上奏,忠心实在可嘉。”

宋初消弭五代十国的战乱创伤,并且创造出一个相对欣荣的太平盛世景象,无疑与其君正知晓“畜止”大义有关。而这其实也应该作为领导者施政的必要指导思想。

在本卦的最后,“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则表达了在“畜”的最后时段中,对于矛盾转化的不准确而导致的危险后果,意在提出警告,其爻辞意为:在一点一点地积蓄力量的时候,虽然做了许多恩泽当地百姓的事,又充满高尚的道德,而且有女人忠诚的跟随和坚定的激励,但是还不能轻举妄动。因为还处在不顺利的境地,条件还不成熟,力量还不够强大,就如同刚下了雨就停下来一样。月亮接近满盈了,但还没有满盈,所以如果这时候自以为力量足够了,贸然出征求取天下,是很危险的。

这一告诫,被西伯的儿子武王记取了。西伯死后,他的儿子姬发继承王位,以姜太公为军师,又有周公旦辅佐。武王承继父业,积蓄力量,九年以后才向东发展,并在盟津与八百诸侯相会。诸侯们都建议讨伐商纣王,但武王认为条件还不成熟,又领兵回去了。又过了两年,纣王更加残暴昏庸,其内部众叛亲离,且用兵于东部,武王才通知众诸侯同去讨伐纣王。最终一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