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南怀瑾谈优秀孩子的经典教育
13436700000049

第49章 学养须从日常行事中过来

学问修养,都不可以躐等,必须要在日常行事中实践过来,才能渐臻堂奥。

——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学养须从日常行事中过来》

【精彩导读】

在南怀瑾看来,即使是天生圣人,他的成就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也必须悟后起修,才能日臻完美。可见任何一个人的学问修养,都不可以躐等,必须要在日常行事中实践过来,才能渐臻堂奥。

《诗经·淇澳》上说:“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造简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大意是说,你看哪!淇水转弯那一块坳里的竹林,有多么美妙的丰姿啊!有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他到老了,还那么用功,多么严肃啊!多么勇敢啊!真是光明磊落!胸襟真很爽朗啊!现在这个文质彬彬的人啊,让人难忘,真的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啦。

但曾子用这首诗做了深入的譬喻。他说:“如切如磋者,道学也。”这是指卫武公为求道学的努力,就像雕刻一块美玉一样,先要切好粗坯,再来雕琢成形。不时地这里琢一下,那里磨光一点。既要精工细作,所以随时害怕自己半途而废,会功败垂成。要有这样小心用功的精神,总算修整完工,摆在那里一看,真是好威风、好庄严的一块瑰宝!因此,才赢得了“赫兮喧兮者,威仪也”的赞美了!就是这样如雕刻美玉般的努力,才使得卫武公改过自修,不但学问道业成功了,德行也达到至善的程度了——为宗“周”出力,打败戎狄,因功封“公”,又入周朝为相,进德修业,为诸侯所重,实在没有什么好挑剔的,所以使人们永远忘不了他。

可见,要培养孩子的勤奋,必须从日常行事做起,要求孩子分担一定的日常家务活,比如整理自己的床铺,收拾好玩具,以及洗涤、清扫等,鼓励他们外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买东西、扔垃圾等。

【亲子诵读】

《与友人书》节选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解析: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地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孔子说:“即使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故事链接】

好学的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统治期间值得历史大书一笔的功绩有:解决了长达8年的吴三桂等三藩的分裂战争,收复了被郑经割据多年的台湾,驱逐了占据我国黑龙江地区的沙俄势力,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同时,又出征蒙藏,平定准噶尔部蒙古贵族分裂势力的动乱,建立会盟制度和避暑山庄外藩朝觐制等,这一系列举措都加强了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稳定。

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皇帝也有重大业绩,如治理黄淮河流,奖励垦荒,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编纂《明史》《全唐诗》等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康熙的智慧,而他的智慧是靠他平时的刻苦学习得来的。他可是中国古代唯一懂得天文、数学、地理等自然科学的皇帝。

康熙自己选择了数学、欧几里得几何基础、实用几何学和哲学进行学习,老师则是法国传教士白晋、张诚等人。他的老师回忆道:“神父们给皇帝作讲解,皇帝很容易就听懂他们给他上的课,越来越赞赏我们的科学很实用,他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他去离北京两法里的畅春园时也不中断课程,神父们只得不管天气如何每天都去那里。”他们上完课走后,“皇帝也不空闲,复习刚听的课。他重看那些图解,还叫来几个皇子,自己给他们讲解。如果对学的东西还有不清楚的地方,他就不肯罢休,直到搞懂为止”。

康熙不但注重书本知识,而且注重实践。白晋详细记述了康熙学以致用的热情:“他有时用四分象限仪观测太阳子午线的高度,有时用天文环测定时刻,然后从这些观察中推测出当地极点的高度,有时计算一座宝塔、一座山峰的高度,有时测量两个地点间的距离。另外,他经常让人携带着日晷,并通过亲自计算,在日晷上找出某日正午日晷针影子的长度。皇帝计算的结果和经常跟随他旅行的张诚神父所观察的结果,往往非常一致,使满朝大臣惊叹不已。”如此好学不倦的皇帝,中国历史上真是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