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南怀瑾谈优秀孩子的经典教育
13436700000012

第12章 教育儿童,初步先增强他的记忆力

关于儿童教育的重点,初步先增强孩子的记忆力。所以我常常说,尤其现在的人,到哪里都靠电脑打字机,再不然靠笔记本,只晓得讲什么就记录什么。我从小很少带笔记本,老师讲的话,听的时候我就会记得的!

——南怀瑾《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先天禀赋,后天影响》

【精彩导读】

在南怀瑾看来,现在的人对电脑、笔记本等外在的东西太过依赖,极大地减弱了自己本身的记忆力。许多人一旦离了手表,就不记得时间;一旦离了笔记本,就不知道老师讲到了哪里;一旦离了电脑,就不记得工作进度,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的记忆功能正在迅速退化乃至丧失。南怀瑾本人的记忆力就特别好,他可以眼睛看着老师,耳朵听着老师讲的话,同时两手飞快地将这些话记下来,老师一讲完,他也记完了。在他看来,这都是由于他小时候受的启蒙教育注重增强孩童的记忆力的关系。

许多人认为,人的记忆力是天生的。其实不然,因为没有一个人在生下来的时候就认识他的妈妈,他之所以能够认识自己的妈妈,是因为妈妈经常和他在一起。因此,一个人记忆力的好坏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更重要的是和记忆的条件、记忆的方法有关。许多父母以为孩子记忆力不佳是资质比较愚钝,其实不然,大多数孩子记忆力差,是因为没有掌握记忆的规律,缺乏正确的记忆方法。只要我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加以培养,任何健康的孩子都是能够提高记忆力的。

南怀瑾认为,增强记忆力的方法其实就是不要用脑,要用心。用脑就是去死记硬背,用心就是将知识消化理解,自然就会记得牢。一次,南怀瑾把这个方法告诉他的两个学生,两天后其中一个学生就告诉他,他按这个方法做了以后,果然觉得记忆力增强了许多。

【亲子诵读】

《训学斋规》节选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解析:

一般读书先要熟读,让书中的话都好像出自自己的口。再进一步仔细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自己的心里所想,然后可以有所心得。至于那些文章意思有疑问、众说纷纭的地方,也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做出取舍。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单独列为一说,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这样一来,那些没有明显含义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道理就已经自动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那么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观察动态的,像攻击坚硬的木头,先攻击它容易的地方而再攻击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乱缠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故事链接】

姑妇手谈震棋手

唐玄宗时,有一名棋手叫作王积薪,他曾在丞相张说家住过一段时间,在那里和一行和尚下过棋。棋力不差的王积薪不久便去投考翰林,果然考中成为棋待诏,常在宫中陪唐玄宗下棋。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王积薪跟随玄宗避难,途中虽然吃尽苦头,却有意外的收获。

一天,王积薪借宿在一户农家,那屋里只有婆婆和媳妇两个人。晚上,王积薪在自己屋里听到隔壁的婆媳对话。婆婆说:“晚上我们也没什么事好做,就下棋打发时间吧。”但并不见两人点灯。原来,她们完全是凭嘴说棋,凭记忆中的棋局来判断输赢。过了一会儿,婆婆对儿媳说:“我赢了你9颗子。”

第二天天一亮,王积薪就请那位农家婆婆教他棋艺,婆婆笑着说:“我一个妇道人家,也没有什么见识,怎么能教您这样的宫中棋官啊。”但王积薪非常诚恳地请求婆婆不吝赐教,态度恭敬而谦逊,婆婆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不久,王积薪的棋艺又有了提升。他还提出了一套围棋理论,总结出围棋《十诀》。

围棋的规则十分简单,却拥有十分广阔的空间可以落子,使得围棋变化多端。下围棋对人脑的智力开发很有帮助,可增强一个人的计算能力、记忆力、创意能力、思想能力、判断能力,也能提高人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