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全鉴
13421800000019

第19章 明辨是非:辨真识假之术,看清人情世故(1)

一个人要立足于社会,就得有一双看清人情世故的火眼金睛。人情世故当中,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性格、品质、说话做事的方式等千差万别,且常常以一种与事实不一样的面目出现,只有看得清、认得明,才能交对朋友做对事。

【原典】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及小人之自新。

【译释】

那些道貌岸然的君子如果以欺诈行为博取善名,那么他们的行为与邪恶的小人作恶多端没有什么两样;一个正人君子如果放弃自己的志节落入浊流,那还不如一个改过自新的小人。

不怕小人,怕伪君子

慎防巧言令色

不要被居心叵测的恭维所迷惑,这是一种欺骗。有些人无需迷药便能施展魔法,单靠一个得体的脱帽礼,他们就让傻瓜——爱慕虚荣者——迷了心窍。满口承诺的人从来就不讲信用,他们的承诺不过是为蠢人设下的圈套。真正的礼貌是忠诚,虚伪的礼貌是欺诈,过分的殷勤并非尊敬而是依赖。惯行这种伎俩的人,他不是在向人鞠躬,而是在向其财富低头;不是向其高贵的品质致敬,而是为了某种利益而奉承。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生的千难万难也比不上“人心隔肚皮”。由此可见“人心难测”。在茫茫人海,我们很有必要练就“一语识破”、“一眼看穿”的识别人心的技巧。

对人心的识别,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具有识人的本领,就意味着你可以在瞬息万变之间看透周围发生的人与事,谨防被伪君子暗算。有些人表面上装着非常友好的样子,但暗地里却隐藏着阴险的心思。对这样的人,定要强加防范。

《庄子·列御寇》中有这样一段话:“贼害最大的,莫过于德中藏有私心而心眼有所遮蔽。到了心眼被遮蔽却要主观去观察,就要坏事了。坏品质有五种,心中的品质为首。什么是心中的品质?心中的品质,就是有自以为好的东西,而诋毁自己所不从事的东西。”

现实生活中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满口仁义道德,其实肚子里净是阴谋诡计,这不正是最大的“贼害”吗?

王安石在变法的过程中,视吕惠卿为自己最得力的助手和最知心的朋友,一再向神宗皇帝推荐,并予以重用。朝中之事,无论巨细,全都与吕惠卿商量之后才实施,所有变法的具体内容,都是根据王安石的想法,由吕惠卿事先书写成文及实施细则,再交付朝廷颁发推行。

当时,变法所遇到的阻力极大,尽管有神宗的支持,但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认为,变法的成败关系到两人的身家性命,并一厢情愿地把吕惠卿当成了自己推行变法的主要助手,是可以同甘苦共患难的“同志”。然而,吕惠卿千方百计讨好王安石,并且积极地投身于变法,却有自己的小九九,他不过是想通过变法来为自己捞取个人的好处罢了。对于这一点,当时一些有眼光、有远见的大臣早已洞若观火。司马光曾当面对宋神宗说:“吕惠卿可算不了什么人才,将来使王安石遭到天下人反对的,一定都是吕惠卿干的!”

又说:“王安石的确是一名贤相,但他不应该信任吕惠卿。吕惠卿是一个地道的奸邪之辈,他给王安石出谋划策,王安石出面去执行,这样一来,天下之人将王安石和他都看成奸邪了。”后来,司马光被吕惠卿排挤出朝廷,临离京前,一连数次给王安石写信,提醒说:“吕惠卿之类的谄谀小人,现在都依附于你,想借变法为名,作为自己向上爬的资本:在你当政之时,他们对你自然百依百顺;一旦你失势,他们必然又会以出卖你而作为新的晋身之阶。”

吕惠卿的伪君子手段果然是大见其效,王安石对这些话半点也听不进去,他已完全把吕惠卿当成了同舟共济、志同道合的变法同伴,甚至在吕惠卿暗中捣鬼被迫他辞去宰相职务时,仍然觉得吕惠卿对自己如同儿子对父亲一般地忠顺,真正能够坚持变法不动摇的,莫过于吕惠卿,便大力推荐吕惠卿担任副宰相职务。

王安石一失势,吕惠卿的小人嘴脸马上浮出水面。不仅立刻背叛了王安石,而且为了取王安石的宰相之位而代之,担心王安石还会重新还朝执政,便立即对王安石进行打击陷害,先是将王安石的两个弟弟贬至偏远的外郡,然后便将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了王安石。

吕惠卿真是一个伪君子,当年王安石视他为左膀右臂时,对他无话不谈,一次在讨论一件政事时,因还没有最后拿定主意,便写信嘱咐吕惠卿:“这件事先不要让皇上知道。”就在当年“同舟”之时,吕惠卿便有预谋地将这封信留了下来。此时,便以此为把柄,将信交给了皇帝,告王安石一个欺君之罪,他要借皇上的刀,为自己除掉心腹大患。在封建时代,欺君可是一个天大的罪名,轻则贬官削职,重则坐牢杀头。吕惠卿就是希望彻底断送王安石的前程。虽然宋神宗对王安石还顾念旧情,没有追究他的“欺君”之罪,但王安石毕竟已被吕惠卿的“软刀子”刺得伤痕累累。

为人处世中,不乏这样的人:当你得势时,他恭维你、追随你,仿佛愿意为你赴汤蹈火;但同时也在暗中窥伺你、算计你,搜寻和积累着你的失言、失行,作为有朝一日打击你、陷害你并取而代之的秘密武器。公开的、明显的对手,你可以防备他,像这种以心腹、密友的面目出现的伪君子,实在令人防不胜防。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生活中的暗箭确是防不胜防。许多道貌岸然的人貌似忠厚的君子,其实肚子里净是阴谋诡计、男盗女娼。有些自称“虔诚”信教的人,借宗教名义,施小仁小惠,既不知道《圣经》耶稣,也不知道释迦牟尼。像这种伪君子、假教徒,理应遭到社会唾弃。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披着道德外衣的人往往能得逞于一时,欺世盗名。由于披上了一层伪装,识别起来更难。

【原典】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不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译释】

不能因为大多数人的猜疑而影响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要固执己见而不听从别人的忠实良言,不要因为贪恋小的私欲而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要借公众的舆论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辨别是非,明识大体

既要尊重人言,也要持有主见

事物是相对的,什么事一旦过度便变质。人固然要有从善如流的习惯,但决不能“人云亦云”,所谓“千人盲目一人明,众人皆醉我独醒”。

一个真正具有智慧的领导会广开言路,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然后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明辨是非。因为个人的真知灼见,往往是建立在集体的智慧之上。句子中“阻”,意为阻碍、受影响,也含有怀疑的意思。“快”,作满足、发泄解。

从实际来说,对于任何一个问题的思考与决策,都可能会发出种种不同的声音。广泛尊重多数意见是必要的,但绝对的民主,也未必正确,因为有时真理恰恰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为此,该坚持的原则理当坚持,不可动摇。

不到30岁的史强,居然当上了罗茜莎西餐厅的总经理。

当然,如果不是其岳父操控了罗茜莎西餐厅的控股权,寒门出生的史强即使能力再强,人再帅气也不会这么快坐上总经理的位子。其岳父手一指,原为分店店长的史强就成为全公司的总经理了。

史强非等闲之辈,名牌大学食品专业毕业后,在国外待过两年,回国后又从底层干起:从领班,到店长,对餐厅的经营,早有“经国之大志”。

上任伊始,史强就带领各分店店长,到日韩作了考察,而且立刻有了收获。

“看看汉城那家小火锅连锁店,多发!多赚!”在回程飞机上史强特别从头等舱走到经济舱,对二十多位店长宣布:“我现在已经决定,回去就发展这种小火锅,我连韩国制造火锅的厂商都搞清楚了,保证成功,而且这是创举,在国内一定能引起轰动。”

机舱里立刻爆发一片掌声。但掌声一落下,有一个叫余庆的店长就扯着嗓子喊:“史总啊!可是你要想想咱们是西餐厅,桌椅都是进口的材料,又是高级地毯,你这火锅往上一放,水开了,蒸气再往上跑,涮的时候,又难免溅出来,这损失不就大了吗?”

下面开始交头接耳,听见一些低低的附和:“对呀!可不是吗!”“而且,西餐厅里讲究的是气氛,东一锅、西一锅,既冒火,又冒烟,不是不伦不类吗?”

“什么不伦不类?”史强火了,“你吃过瑞士火锅没有?不但冒水气,还冒油烟呢。一句话,我这么决定了,下个月就进货,立刻印海报,登广告,百分之百成功!”

于是乎,各报都刊出了大幅的小火锅广告。

每家连锁店前,除了挂满大彩条、大海报,还插满了旗子,推出期间,特价优待。

这特价优待,原定两个星期,没想到,欲罢不能,居然持续了半年。

这欲罢不能是不得已呀!

推出第一天,明明是元月,偏偏热得跟盛夏一样,客人进来,都喊热;还有好多人,抬头一看是小火锅,转身就出去了。

接着,又是梅雨,加上小火锅一蒸一烤,墙上的壁纸居然自己开口,从顶上脱落,害得各分店急着用胶条把壁纸粘回去。

粘回去?多难看!可是跟桌、椅、地毯比起来还算好看呢!不幸被余庆言中,豪华的家具全完了,才半年,这高级西餐厅不但变得不伦不类,老顾客不再上门,连有限的几位捧小火锅场的顾客都不来了,说这餐厅太老旧、不求进步。

其中唯一的例外,是余庆负责的那家店。

余庆虽然好像服从总公司的命令,进了一批小火锅,可是他不宣传,更不推荐,只当小火锅不存在。甚至碰上看广告要来尝新的顾客,余庆都摇摇手笑笑,小声说:“讲句实话,我自己都不敢恭维这种东西,我劝您,还是点西餐吧!我们是西餐厅嘛!哈哈!对不对?”余庆那家的生意居然一天比一天好,每月一次的店长会议,余庆在下面,虽不说话,他的笑,却一次比一次……让史强不舒服。

“当然啦!有些不喜欢看到火锅的客人,会一起跑去火锅少的分店,这不是那家店好,是走歪运。”史强安慰大家:“继续坚持,什么新东西,要造成风气,都得花点时间。”

只是,话才说完,有一家店就出了乱子。火锅下面的小瓦斯炉,先是点不着,点一次两次,居然“轰”一声爆炸了,蹲在那儿点火的店员立刻进了医院。

跟着另一家店也发生意外,是壁纸没粘牢,掉下来,正碰上下面小火锅的火,着了起来,虽没酿成大祸,但救火车一浇,却全“泡了汤”。

偏偏这时候余庆的餐厅被市政府选为卫生安全评奖的第一名,余庆自己发了新闻,还开了庆功宴。

庆功宴居然发请帖给各分店的店长,以及史总经理。听说大家都去了,除了史总之外。史强头疼了,思前想后,几天失眠。人不用说话,数字会说话,从他上任半年来,公司的业绩跌了三分之二。

“我错了!”史强主动去见老岳父,“我做了错误的决策,我想明天就宣布,各分店全部放弃小火锅。”

刘老头铁青着脸,正盯着财务报表看,听史强这么说,那铁青突然变成通红,狠狠拍一下桌子,霍地站了起来:“你没错!你现在宣布改回去,就真错了!”

史强把原来写好的公文压下了,换上另一张。

“某某分店不配合总公司决策,有违团队精神,也有损公司整体形象。经董事会决议,店长余庆应予免职,即日生效。”

余庆走人了,他那家店的副店长很识时务,立刻搬出小火锅。

只是,才端出,就接到史总经理办公室秘书的电话:“你们分店维持原来的经营方式,不必推出小火锅。”

又过几天,新的命令又发布了:“经测试,推出小火锅的时机尚未成熟,下周起,各店均撤销小火锅,并进行全面整修。”

有时,真理确实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一个人的能力表现在能辨别是非上,也表现在能明识大体上。从现实而言,不可能有绝对的民主,所以,明辨是非之后,还要照顾到方方面面,尤其是不要伤上司的自尊,照顾好领导的面子。另一方面,作为决策者,要善于公正地吸取各方面的意见,不存偏见和私心地采纳意见,这样,最后的决策才可能正确,有见地。

【原典】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也;宁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诈,此警惕于察也。二语并存,精明而浑厚矣。

【译释】

不可存有害人的念头,但不可没有防人的心思,这是用来告诫那些思虑不周的人;宁可受到别人的欺负,也不可不防范别人的狡诈之心,这是用来警惕那些过分小心提防的人。能够做到这两点,便能够思虑精明且心地浑厚了。

无害人意,存防人心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应本着两者“互补”的原则。每一个合作伙伴,无论在专长方面,还是在资金及个人的性格方面,都应该有其长处与优点。假如彼此之间能够相互配合,生意场上就可以进行合理的分工,不同专长的人各负其责,就可以进行有效的经营,从而提高生意上的效率。当然,这里所说的“互补”必须是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在创业初期,没有可靠做基础的“互补”是毫无意义的。假是说合作伙伴的来历不明,身份与背景都令人起疑,那你在与他合伙做生意的时候,就要加强留心、小心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