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全鉴
13421800000010

第10章 求学问道:专心领悟妙理,步入学用境界(4)

做事的计划性是很重要的,有些人喜欢临阵磨枪,其结果是手忙脚乱,毫无头绪。万事开头难,只有精心地把准备工作做好,工作的开展才会顺利进行;还要善于平衡忙和闲的关系,不要把事情集中在一起做,当日的事情当日做完,就可以做到忙中有闲,劳逸结合了。慎独的功夫是真功夫,像那些专门在阴暗角落里搞阴谋诡计的人,是见不得阳光的,只有坦坦荡荡,光明磊落,才能挺起胸膛做人。

刘可,瘦小的身材,身着一套极普通的便装,脚上踏的是一双已难分辨出牌子的旅游鞋,肩上背着一个大行囊,手里还提着一个印着某公司名称的重重的大纸袋。如果不理会她总是肩背手提的负重样子,单从她梳着的一条随意的“马尾刷”和那总是带着两个酒窝的稚气的脸上,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上高中的女孩子。

但是,你也许不相信,这个貌不惊人、谦和的女孩子竟然是一家较有名气的外资企业的总经理的秘书。更让人不能相信的是,这个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女孩子,竟然是两位不同国籍的老板(一位英国籍老板,一位法国籍老板)的秘书。她不仅让他们承认了她,而且有时还能听命于她的“发号施令”。

一年多以前,她踏进了目前就职的这家公司。尽管好朋友曾劝告她,在外企就职,对于她这样一个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女孩子,本来就很艰难了,又要面对不同国籍、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老板,工作难度简直不敢想象。

刚进公司那段日子是最难熬的,总经理们只把她当成个干杂事的小职员,不停地派些零七八碎的事情让她做,同事们也当她是个毛孩子。刘可委屈得不知流了多少泪水。但她忍耐着,她不断地学习,以此寻找着让别人认识自己的机会。

除了把工作做得周到细致外,她还把自己所能见到的各种文件,全部都抢到自己的工作台上,只要有空就去认真翻阅琢磨,学习公司的业务。对于外文文件的文字障碍,她不厌其烦地翻看那两本无声老师——英文字典,法文字典。时间久了,她对公司的业务可以说了如指掌,为自己进入通畅的良性工作状况做了坚实的准备。

外文水平在与日俱进,这种速度令她自己都吃惊不小——业务方面的外文文件看起来盲区少多了。两位老板对她刮目相看,不久就让她做了秘书。实际上,在这个公司,她相当于副总,公司的日常事务都由她来管。

作为一个大公司的职员,没有足够的现代知识武装头脑,失去生存机遇的可能性就是百分之百。所以,刘可给自己制订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学习外语,学习计算机。在她的时间表里,休息日的概念早已模糊。在正常的五天工作日,坚守工作岗位,而身为老总身边的工作人员,又需要她为老总的活动做好一切安排。她要把老总们所要做的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以便老总们眼到明白,手到事情就能处理。为此,她常常要加班,时间在她那儿已被挤压得没有什么空隙。经常是别人都快下课了,她才急匆匆地赶到,抱歉地向老师打个招呼,就全神贯注地进入了学习状况,有时又是留恋地不得已提前退出课堂。就是这样,她还是风雨无阻地坚持着。她常说,等我有了钱,我会给自己营造一个安稳的、理想的学习环境。

用知识来充实自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功德圆满、学有所成的。平时不抓紧时间积累知识,平时不注意时刻为自己充电,指望临时受用不可能有长久的效果。这就说明“闲中不放过,静中不落空”的功用,“临阵磨枪”,“临渴掘井”,是不能从容应付的。所以一个有作为的人必须注意平时的磨炼、积累,才会工作有一定之规,做事有一定见识。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雷曼的体会更加具体,他说:“每天不浪费或不虚度或不空抛剩余的那一点时间。即使只有五六分钟,如果利用起来,也一样可以有很大的成就。”闲而不怠,把时间积零为整,精心使用,这正是古今中外很多科学家取得辉煌成就的奥秘之一。

【原典】

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

【译释】

凭一时感情冲动和兴致去做事的人,等到热度和兴致一过事情也就跟着停顿下来,这哪里是能坚持长久奋发上进的做法呢?从情感出发去领悟真理的人,有时能领悟的地方也会有被感情所迷惑的地方,这种做法也不是一种长久之法。

凭兴作为,学贵有恒

要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

干事情,凭的是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勇气和毅力,有的人心血来潮就鼓足干劲,意兴阑珊时就洗手不干;或是,进展顺利就热情地干,一遇困难就此罢休。这种干事的做派,就好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单凭一时兴致,要想如愿,只有看老天爷的眼色了。世人为“情”所困,亲情、友情、爱情,一张张无形的“情网”缠绕得人东西莫辨。这时指望“当局者清”,只有静待时日了。“凭意兴作为”、“从情识解悟”,都是只靠情感,缺乏理智。情感与理智,在成事中孰重孰轻,想必是不言自明的。

康熙(1654—1722)是一个十分好学的皇帝,他的御书房里,摆满了各种古今书籍,其中有不少还是他亲自主持编纂的,如《数理精蕴》、《康熙字典》、《律旨正义》,等等。正如他在《庭训格言》所言:“朕自幼好看书,今虽年高,犹手不释卷。诚天下事繁,日有万机,为君一身处九重之内,所知岂能尽乎!时常看书,知古人事,靡可以寡过。”他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附庸风雅、炫耀知识,而是“……于典谟训浩之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即欲使古昔治化,实现于今”。身为一国之君,为求治国之道,使自己少犯错误,常以古今义理自悦,数十年如一日,不知疲倦。

在三藩动乱期间,康熙军政事务十分繁忙,累得生病吐血。在养病期间,他仍手不释卷。辅导他学习的大臣们都劝他休息几天,康熙坚决不同意。他说:“读书就得吃苦。这是一种花苦功的事。只有功夫不断,学习方能有所长进。如果停学多日,必将荒废学业,前功尽弃。军务虽忙,总有空闲,可以挤时间进修。”

在战争年代如此,在和平时期更是孜孜不倦,惜时如金。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他到南方巡视,船泊停在南京燕子矶,已是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三更过后,康熙座船上依然灯火通明,他此时还在与高士奇兴致勃勃地谈经论文呢!高士奇怕皇上劳累过度,要起身告辞。康熙却笑了笑说:“这个问题今天不弄明白,我也睡不着呀。我从五岁读书,每天睡晚一点已养成习惯。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增长知识,其乐无穷;就是稍有倦意,也被赶跑了。”

巡视期间,不论是官员还是老百姓,只要有学问,康熙都愿意与他们一起研讨,并因此而发现了不少人才。

康熙的读书兴趣非常广泛,除经、史、子、集外,天文、地理、历法、数学、军事、美术无不涉及。如他主持编纂的《数理精蕴》就是在天文和数学方面,保持我国传统成果、吸收西洋精华的一本高水平的学术著作。

康熙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功业卓著的政治家,文韬武略,运筹帷幄。在统一祖国,发展生产,加强民族团结和抗击沙俄侵略中作出过重大贡献。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昌盛的时代——“康乾盛世”。他的勤奋好学,持之以恒,不仅给了他文治武功的能力,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从做学问的角度来看,不退之轮,就是佛经里所说的法轮,如来说法时,经常运用佛法摧毁众生的执迷邪恶,使众生恍然大悟之后转成正果,这种道理很像车轮压过的地方一切邪见都被摧毁。有时也叫“不退转轮”。“不退之轮”,是说进德修业的心永不停止。

从求学问道的角度来看,做学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无穷无尽的,但集中起来说却又离不开“有恒”二字。若要持恒,就必然使学习时间长,就要处理好读书和做事的关系。能否完成并做到持恒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挤时间学习。

【原典】

磨砺当如同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译释】

磨砺自己的意志应当像炼金一样,反复锻炼才能成功,急于成功的人,没有高深的修养;做事就像使用千钧之力的弓弩一样,要有的放矢,如果轻易施为,不会建立宏大的功业。

磨砺如金,施为似弩

坚持学习,提高修养

人生经历,求知问道,身心修养等,须经百炼才能成钢,勤苦方能见效。害怕艰苦、浅尝辄止的人,终不能为以后的人生之路打下厚实的基础。不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应有这种厚实的历练做基础,这样,遇事待人,言语行动才不会轻浮。

三国时,东吴有位名将叫吕蒙。吕蒙打起仗来非常勇敢,但是他不喜欢读书,文化水平低,影响了才干的增长。

有一次,孙权和吕蒙一同讨论打仗的方案。吕蒙说不出多少自己的见解。孙权因此而受到启发,他认为:这些打仗勇敢的将领应该提高文化、增长才能才是。

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掌握了军权,身上的担子很重,应该多读点书,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

吕蒙不以为然地回答道:“军队里的事务工作已经够忙的了,哪里还有时间读书啊!”

孙权说:“如果说忙,难道你们比我还忙吗?我小时候读过《诗经》、《礼记》、《左传》、《国语》;管理国家大事以后,又读了许多历史书和兵法之类的书籍,都觉得受益匪浅。

我希望你多学点历史知识,可以读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等书。像你这样天资聪颖的人,再加上有多年的战争经验,只要抓紧时间学,就会有收获的。”

吕蒙说:“我怕自己年龄大了,学习起来会有困难。”

孙权说:“学习不只是年轻人的事,从前光武帝在打仗的时候都手不释卷。还有曹操,年纪愈大愈好学。你又有什么顾虑呢?”吕蒙听了孙权的教导,就开始读书学习。开始读书时常打瞌睡,提不起兴趣。但他仍坚持不懈怠。学了一段时间觉得有些收获,决心就更大了。

就这样,天长日久学习了各种书籍,使吕蒙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有勇有谋的人了。

有一次,鲁肃执行任务,经过吕蒙的驻地,就顺便去看望吕蒙。俩人谈起关羽,说这个人很厉害,不可轻视。当时鲁肃把守的战区正好与关羽互相邻接。

吕蒙问鲁肃:“你现在离关羽的驻地这么近,责任重大啊!不知有什么防止事变的策略?”鲁肃原本认为吕蒙是个武将,心里并不怎么看得起他,因此,就随口回答:“到时候再说吧!”吕蒙听了鲁肃这样漫不经心的回答,就批评他说:“你可不能如此大意啊!关羽是个智勇双全的大将。我还听别人说,他特别好学,尤其对《左传》研究得更为深透。现在东吴和西蜀表面上好像很友好,但我们还是要提高警惕,防止不测。跟关羽这种人打交道,没有准备是要吃亏的啊!”

鲁肃问道:“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吕蒙见鲁肃征求自己的意见,就献上了三条计策,讲得有理有据。

鲁肃一听大为惊讶,没有想到吕蒙会有这样的高水平。他连连点头,极为赞赏地拍着吕蒙的肩膀说:“老弟啊!我原来只知道你是个武将。谁知道如今你的学识已有这样高的水平,再也不是从前的吕蒙了!”

吕蒙也高兴地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嘛!”

后来鲁肃把这件事告诉了孙权。孙权很高兴,感叹地说:“像吕蒙这样的武将,读书学习之后,会有这样大的进步,实在是没有想到啊!”

鲁肃说:“吕蒙能听从您的教导,刻苦学习,虚心求教,的确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后来,孙权以吕蒙为榜样,鼓励其他将士也要多读点书,抽时间坚持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水平。

明代张岱说得好:“做事第一要耐烦心肠,一切蹉跌、蹭蹬、欢喜、爱慕景象都忍耐过去,才是经纶好手。若激得动,引得上,到底结果有限。”

【原典】

善读书者,要读到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善观物者,要观到心融神洽时,方不泥迹象。

【译释】

善于读书的人,要读到心领神会而忘形地手舞足蹈时,才不会掉入文字的陷阱;善于观察事物的人,要观察到全神贯注与事物融为一体时,才能不拘泥于表面现象而了解事物的本质。

读书之善,观物之妙

书中有高雅,会意在心灵

人人都喜欢追求高雅,是因为高雅会使人为之喝彩。它像涧边的幽兰微微地散发着香气,它像天边的彩虹显现着迷人的美丽。

通常人们追求气质高雅,大多是通过打理发型与衣着,讲究化妆与配饰,这算是从外部获得的高雅。其实,从内在的方面去打造、去寻觅、去挖掘,往往能获得更加持久而高雅的感受。比如“腹有诗书气自华”,多掌握一些知识,多注重自身修养,你不感到这种高雅更渗透着一种无穷的魅力吗?尤其在当今知识化经济时代,学识与修养在许多场合中已经成为“高雅”二字更有力的“代言人”。为此,我们可以说书中有真金,书中有高雅。“善读书者,要读到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这就是读书读出了至乐,读出了一种不陷入机械而意合神会的境界,读出了一种领悟精髓而意趣悠闲的清朗。这岂不是高雅之极!当然这还需要会读书,读得进,走得出,让清音雅韵在心灵的会意中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