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其并发症防治
13413400000054

第54章 术后呕吐、内脏疼痛诊治

一、恶心、呕吐

麻醉和手术可引起较多患者术后恶心、呕吐,通常作为术后不良反应来对待。严重的恶心、呕吐引起的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使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痛苦。尤其是全麻LC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大多数医院LC不用胃管和进行肠道准备,术后胃肠内积气和潴留容易发生,加上手术和麻醉的刺激,LC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形可以多种多样,但促使发病的因素是可以确定和预测的,女性病人、晕动病病人、偏头痛病人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的应用、手术时间较长、既往术后呕吐病史等因素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1.恶心是一种来自咽喉和上腹部的无痛性不适感,常伴有想要呕吐或即将呕吐的感觉,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多数患者表现为波浪式发作。恶心可发生在呕吐前,亦可单独发病。

2.呕吐是上消化道内容物通过口腔的快速排泄过程,常常伴随在恶心之后,中青年患者呕吐物多为黄色或绿色胆汁,老年或有消化道疾病患者呕吐物可为细颗粒的棕色。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术后当日呕吐的频率可达到5-10次,严重者高频率呕吐可持续数日且伴有胸骨后烧灼感,这种情况多见于胆汁返流性食道炎。

3.干呕时没有消化道内容物的排出,但参与活动的肌肉与呕吐相同。

4.术后诱发因素多与患者床上活动有关,个别患者可伴有眩晕,但都不伴有头痛症状。有时呕吐与术后应用甲硝唑有关。

药物止吐机制:催吐反应过程中主要有四种受体参与,分别是多巴胺受体、组织胺(H1)受体、M-胆碱能受体和5-HT3受体。这些药物的作用可分别被不同的药物所阻滞,这也是应用药物治疗术后呕吐的机制。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和5-HT3受体阻滞剂是常用的预防和治疗手术过程中和术后发生的恶心、呕吐。氟哌啶是一种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对各种术后恶心、呕吐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在防治术后恶心、呕吐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多巴胺能受体阻滞剂胃复安,静脉注射能立即缓解症状。嗜睡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过量应用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蒽丹西酮和多西酮是一种新型的5-HT3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作用于外周迷走神经末梢和中枢化学感受区的5-HT3受体,麻醉结束前15-30min给予预防剂量的药物能显著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也可静脉注射治疗已经发生的恶心呕吐。对患有或可能发生心脏传导间期延长的病人,特别是QT间期延长者,应谨慎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

治疗措施:LC术后呕吐的情形不一,有的患者在术后数小时内呕吐自行缓解。多数呕吐患者需要药物治疗,临床上多选用胃复安肌注,效果不佳时,隔六小时重复用药;也可选用两种药物止吐。呕吐特别频繁,可选择胃肠减压,也可选用罗赛克静脉注射,也可起到较好的止吐和缓解胸骨后烧灼感;老年或体质弱的患者最好直接应用胃肠减压抑制呕吐和预防误吸。

二、腹腔镜术后内脏疼痛

腹腔镜手术操作以及腹壁切口创伤均会引起疼痛,然而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术后疼痛的持续时间较短,程度较轻。LC与开腹胆囊切除手术不同,腹腔镜术后的急性疼痛由三部分组成:组织损伤、伤害性感受器的敏感化和中枢疼痛通路的激活。腹腔镜术后疼痛可分为体壁痛、内脏痛和肩痛三种,程度和发生时间各不相同。

1.内脏痛。发病机制复杂,尽管已用多种动物模型进行研究,但对其发生的过程尚缺乏真证了解。多表现为术后的各种不适感,程度较轻,多数患者可以忍受。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胀痛、烧灼感或腰背部胀痛,特点是咳嗽可加重内脏痛,但肢体活动并不引起疼痛加重。24小时后可明显减轻或消失。

2.腹部伤口痛。是术后24小时内疼痛的主要原因,其程度比内脏痛轻。由于腹壁切口小,对组织损伤轻,腹壁伤口痛一般是轻微的。通常只有严重的腹壁收缩才能加重疼痛,譬如咳嗽和呕吐,肢体活动一般不会增加体壁痛。

3.肩部酸痛。术后第1天会逐渐增强,并成为术后第2天的主诉。主要发生右肩或右肩背部,有时伴有左肩或肋下疼痛。上述症状一般在术后3-4天内可完全消失。一般不需处理,如症状重,可用消炎镇痛药对症处理,必要时行双肩部按摩。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腹腔内残留的CO2刺激膈神经反射所引起的。预防措施是尽可能排出CO2气腹,可在手术结束时置病人于平卧位和轻压腹壁尽量排出腹腔内残存的CO2,可减少或避免此症的发生。

腹腔镜术后疼痛的原因是多样的,且病人疼痛持续时间、严重的程度和性质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术后疼痛多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外周性疼痛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局麻药治疗,中枢性疼痛可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此外,对于同一病房内拟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采用“同日手术”措施,有助于减轻和预防术后疼痛的发生。

①单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并不能有效地治疗术后即时发生的疼痛,但可以缓解大多数病人的疼痛症状,从而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术中早期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使多数病人在阿片药作用消退后对术后不适能够忍受。②采用多种形式使用局麻药物来治疗术后疼痛,脐上穿刺部位实施双侧腹直肌鞘阻滞,每侧注射0.25%布比卡因15ml可显著减轻腹腔镜术后的疼痛;也可选用局麻药物滴注在膈肌下穿刺点、套管引进针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都可起到减轻术后疼痛。③阿片类药是术后止痛的主要药物,常用于腹腔镜手术的镇痛。术中使用阿片药是患者术后易发生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之一。迄今为止,单一用药尚不能完全缓解腹腔镜术后疼痛。④镇痛泵使用越来越多,多种药物加入镇痛泵,可达到镇痛、抗恶心、抑制呕吐,从而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减轻术后反应应综合考虑,充分排出腹腔内气体、手术区域局麻药的表面麻醉、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小剂量短效阿片类药物的使用等措施的联合应用,为术后疼痛的治疗可提供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邢建桥 黄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