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其并发症防治
13413400000053

第53章 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防治

LC术后的生理反应与其手术的精确定位操作、气腹和无腹壁大切口有关,LC与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比较,它们之间的生理反应机制没有明显区别,只是LC术后部分生理反应的程度有一些差异。

(1)腹腔镜手术应急反应。有关此方面的研究一直都集中在术后应激因子和介质的水平,一些研究表明LC术后的应激因子如IL-6、C-反应蛋白,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明显低于开腹胆囊切除术,这些研究表明LC的围手术期神经内分泌反应和细胞毒性反应低于开腹手术。

(2)心功能变化。尽管LC术中气腹增大心脏功能的反应,但LC术后的心脏工作量增加的高代谢反应比较短,这对减少LC术后心脏并发症非常有益,腹腔镜手术后心脏并发症较开腹手术明显减低(0.06%和1.4%),特别是LC术后心肌梗死率更低(0.02%)。

(3)肺功能的变化。LC手术的全麻和气腹对肺功能的影响比较大,因无腹壁大切口疼痛对呼吸和咳嗽的限制,LC术后肺的生理反应比较小,而且恢复比较快,LC术后的呼吸量测定、肺总容量、血氧饱和度较开腹手术患者明显改善,LC术后的肺功能恢复正常仅需要4-10天或更短,肺不张和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

(4)肠功能的恢复。主要与受交感神经抑制和腹腔操作刺激有关,许多临床研究证实LC术后肠功能恢复早,肠膨胀和肠蠕动时间分别为10和36小时,而开腹手术的肠膨胀和肠蠕动时间分别为60和96小时。

LC与开腹手术比较,它不仅有自身特殊的反应特点,也有开腹手术的共有特点,LC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常常表现为自身和共有的特点相互交错,体现出如下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特点。

LC绝大多数选择气管插管全麻和CO2气腹,这样有可能造成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随着麻醉医生的规范训练、气管插管技术的提高、插管用具的改进以及气管导管材料质量的不断改进,LC术后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明显减少,全麻后病人出现的口腔、咽喉部的不适和肺部并发症多数影响轻微,但个别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积极处理,可导致严重的后果。

一、气管插管的刺激性并发症

1.误吸。LC全麻后进入复苏室待其神志清醒、气道保护性反射恢复后送回病房,很少发生误吸,但是,有的老年患者拔管后喉部自卫反射需4-8小时才逐渐恢复正常,这一段时间内容易出现误吸意外,应切实加强护理和掌握好全麻出手术室的指征。

2.咽痛。因咽部粘膜上皮细胞剥脱(咽炎)所引起,发生率为5.7%-40%,女性病人较多见。一般术后48-72小时内自愈,无后遗症。

3.喉痛。术后喉痛比较常见,同时伴有声嘶和喉部异物感,常为声带、假声带充血水肿和粘膜下出血所致,成人一般可不经特殊治疗而自愈。

4.喉溃疡。多发生于声带后部,杓状软骨声带突部位,常为双侧性,女性病人多见,该处上皮细胞菲薄,受导管的摩擦可破损而形成溃疡。常见的诱因有颈过度后伸、头位改变过频、咽喉反射抑制不完全等。通过间接喉镜检查可予确诊。一般经严格限制声带活动后即可自愈。但如果术前原已有呼吸道感染,这种接触性溃疡可继发细菌感染而致肉芽肿形成。临床出现持续性声嘶、咽痛和异物不适感,需在直接喉镜下确诊和治疗。

5.气管炎。气管导管斜口端摩擦气管前壁粘膜,可致气管炎和粘膜溃疡,表现为胸骨后不适和咳嗽,多呈一过性的自愈过程,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气管炎表现。口咽腔内细菌一般并不存在气管内,如果不良的口腔卫生及蝺齿可能导致细菌进入气管或肺部,引起细菌感染性的气管炎和肺部感染。

二、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是LC后的并发症之一,常见原因如下:①多见于老年人、长期吸烟和患有急慢性呼吸道炎症者;②术中麻醉药物和气管导管的刺激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③麻醉过程中痰液堵塞支气管是引起肺不张的主要原因;④术后肌肉松弛药的残余作用、使呼吸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呼吸通气不足、部分肺泡充气不佳、肺底部、肺泡和支气管内容易积聚分泌物,如不能很好地咳出,就会堵塞支气管造成肺不张和肺部感染;⑤呕吐物吸入;⑥膈下感染或胆囊床积液感染,常是肺部感染、肺不张,以及胸积液的重要原因。

1.临床表现和诊断。术后并发的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双肺都可发生,但常见于右肺,特别是右下肺多见。主要表现为术后早期发热、咳嗽、咳痰、呼吸急促和心率增快。体格检查肺泡不张部位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时呼吸音消失或为管性呼吸音;肺部感染可以听到局限性湿性罗音、呼吸音减弱。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胸部X线检查可以证实诊断。

2.预防措施。①老年、肥胖和慢支患者术前锻炼深呼吸;②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如有吸烟习惯术前1-2周要停止吸烟,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待感染控制后再行LC;③术中气管插管动作要轻柔,防止呼吸道粘膜损伤,术中麻醉不宜过深、使患者在术后能尽快清醒,拔出气管内导管前要吸净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④防止呕吐物吸入;⑤术后鼓励患者深呼吸,经常帮助患者咳嗽、排痰;⑥早期下床活动,是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3.治疗方法。①鼓励患者深呼吸,解除支气管阻塞,使不张的肺重新膨胀;②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用糜蛋白酶5mg,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0.45%生理盐水20ml超声雾化吸入;③口服复方甘草片和氯化铵等止咳化痰剂;④如有明显的呼吸道梗阻症状,如呼吸困难、痰量过多,可考虑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⑤抗菌素治疗。

三、急性肺不张

急性肺不张是指病人骤然出现肺段、肺叶或一侧肺的萎陷,从而丧失通气的功能。急性肺不张是手术后严重的肺并发症之一。大面积肺不张,可因呼吸功能代偿不足,使病人因严重缺氧而致死。

1.病因。发生急性肺不张的危险因素如:①围手术期病人存在有急性呼吸道感染;②呼吸道急性或慢性梗阻,老年、体弱患者术后气道被粘稠的分泌物所堵塞;③慢性气管炎;④肥胖,特别是小胸廓的肥胖患者;⑤肺容量小,如非阻塞性肺病和胸廓畸形等;⑥中枢性或梗阻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

手术后的危险因素:支气管及其主要分支被堵诱发的急性肺不张,常见的危险因素是:①呼吸道分泌物多,且引流或排出不畅;②患者恐惧外科手术创口疼痛而不能及时咳痰;③镇痛药应用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应用不当,导致肺萎陷、痰淤积和堵塞。

2.临床表现。小区域的肺不张,一般临床无明显的症状或体征,易被忽略。急性大面积肺不张时,可突发气急,咳嗽、紫绀和急性循环功能障碍。查体易发现肺底部或背部可出现小水泡音,呼吸音和语颤消失。气道梗阻性肺不张,通过X线检查多可确诊。肺容量小或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所致的小区域或散在性肺泡萎陷,则X线检查很难发现,动脉血气分析有助于诊断。

3.预防。①术前禁烟2-3周;②有慢性性呼吸道感染的病人,至少应延期手术一周,待体温恢复正常,气管分泌物显著减少后方可进行手术;③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经5-7天加强呼吸道的治疗和肺功能锻炼,以减少气道的梗阻,增强排痰能力,增加肺容量;④麻醉期间保持气道通畅,避免长时间固定潮气量的通气,应定期吹张肺;⑤术毕尽早使病人清醒,恢复良好的自主呼吸,拔除气管导管前应反复吸引分泌物;⑥回恢复室后,定期更换病人体位,鼓励咳嗽和早期离床活动;⑦术后减少或避免应用全身性镇痛药,最好选用硬膜外腔持续小剂量镇痛泵;⑧肺功能太差,不宜LC,应避免气管插管对肺脏的刺激性损害。

4.处理。消除呼吸道梗阻的原因是积极预防感染,并使萎陷的肺复张。①积极鼓励病人咳嗽排痰。②正压人工通气,对通气不足病人可用机械性人工呼吸辅助肺泡的复张。③雾化吸入。④根据痰培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对于难以控制的急性肺不张合并感染,联合应用抗生素。⑤必要时,可行气管造口术。

(彭立勋 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