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其并发症防治
13413400000015

第15章 胆心反射

胆心反射是指胆道手术时由于牵扯胆囊,或探查胆道时所引起反射性冠脉痉挛和心功能障碍,表现为心动过缓或心率每分钟减慢20次以上,或伴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甚至发生心室纤颤或心跳骤停等现象。它的发生是建立在完整的反射弧基础上的,即胆囊壁内内脏神经感觉纤维受到刺激,经左侧迷走神经内传入纤维将兴奋传至延髓内副交感低级中枢(迷走神经脊核),释放冲动再经过左侧迷走神经内副交感纤维到达心脏。胆心反射与胆心综合征二者有着本质区别,即胆心综合征在手术前就长期存在,而胆心反射多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发生,又存在内在联系,即二者的发病均以胆心反射弧为基础,同时胆心反射在胆心综合征病人中发生几率显著增加。预防胆心反射发生要求术者轻柔操作,避免过度牵扯胆囊和粗暴操作,减少对胆道的刺激,同时对胆心综合征患者,术中常规0.5%普鲁卡因封闭Calot三角,以减少胆心反射的发生。

开腹、腹腔镜手术中胆心反射的临床表现差异:胆心反射通常发生在硬膜外麻醉下牵引胆囊而表现为迷走神经兴奋,临床表现为心律减慢、血压下降和心律失常等。LC手术采用全麻和CO2气腹,以心律减慢的胆心反射却很少见。在LC手术中,气腹和牵拉胆囊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心率增快、心律失常等,特别是年轻患者最多见,有时通过调整麻醉的深浅度来控制心律效果不佳。这种现象似乎是麻醉不当或气腹造成的,很少想到心律增快的胆心反射。胆心反射的鉴别诊断最好最及时的方法是LC术中在胆囊三角区注射0.5%普鲁卡因10-20ml,心动过缓恢复,异常的心律趋于平稳或转为正常心律。本院在大量的LC实践中,随机观察窦速或早搏的中青年患者56例,LC术中表现为心率大于140次/分或窦速中出现的频发早搏,在不调整麻醉用药的情况下,在胆囊三角区注射0.5%普鲁卡因10-20ml,心率减慢或早搏减少者占25%,另外一个特点是血压比较稳定。笔者曾遇一例患者,37岁,肥胖男性,既往无心脏病史和心脏病症状,在LC术中,第一次建立气腹后心率增快至130-140次/分,牵拉和分离胆囊过程中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率为140-160次/分,当时未考虑到胆心反射,仅仅松开牵拉钳和解除气腹,患者心律恢复成窦性心动过速,心率渐降为110-120次/分;调整麻醉用药,第二次建立气腹和牵拉分离胆囊,仍出现室性心动过速,迅速终止手术,待其恢复为窦性心律;第三次先给予气腹,在胆囊三角区注射0.5%普鲁卡因20ml,在牵拉、分离、切除胆囊的过程中,心律一直保持为窦性心律,心率稳定在90-110次/分,手术平稳完成;整个三次过程中血压平稳在140-150/100-90mmHg,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根据本院大量的临床实践,胆心反射并非硬膜外麻醉下胆囊切除术中常见的一种心律减慢、血压降低等迷走神经兴奋的特有表现。实际上,在LC手术中也可表现为心率增快、心律失常等,血压变动不大,但LC手术容易忽视。因此,主张对胆心综合征、冠心病、LC术中难以纠正的心动过速中青年患者采用胆囊三角区注射0.5%普鲁卡因。尽管全麻下出现这种反射很少见,也应提高警惕,尽可能减少胆心反射所致的额外心脏负荷。